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植物状态,闭锁综合征和脑死亡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植物状态(PVS)、闭锁综合征和脑死亡患者脑血流的特点。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PVS、闭锁综合征和脑死亡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情况。结果:持续植物状态MC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分别为29.0cm/s和23.3cm/s,较正常下降47%和22.3%。闭锁综合征MC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分别为48.0cm/s和10.3cm/s,分别较正常下降8.2%和60.0%。提示PVS的血流速减慢以前循环为主,而闭锁综合征的血流速减慢以后循环为主。脑死亡则为特殊的双向血流、收缩期短小尖波或无血流信号,与PVS或闭锁综合征患者的TCD完全不同。结论:根据前后循环血流速减慢的不同及特殊的脑血流频谱,TCD能帮助医师鉴别上述三种临床上有时易混淆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外伤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王中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9):575-576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3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CT扫描相对照。结果表明,如果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大于120cm/s,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之比(VMCA/VICA)大于3时,则提示伴有脑血管痉挛(CVS),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多少与CV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脑死亡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2例临床诊断脑死亡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表现。发现Vmca介于-3cm/s-16cm/s,平均5.8cm/s.频谱变化表现为“震荡波”形(11支MCA),收缩期尖峰信号(10支),另3支未探及。上述表现与正常及重度颅脑外伤均有明显不同。12例患者均告死亡。我们认为:TCD在脑死亡诊断中准确性高,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具有典型脑动脉痉挛频谱表现的50 例偏头痛患者,测定其大脑部分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 ),大脑中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s MCA)/颈内动脉颅外段收缩峰血流速度(Vs ICA)以及血浆ET和NO含量,并与4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偏头痛组Vs〔(13478±1068)cm /s〕、Vd〔(6339±588)cm /s〕、Vm 〔(9130±554)cm /s〕、Vs MCA/Vs ICA(232±044)和血浆ET〔(8200±2545)n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122±1023)cm /s、(4603±643)cm /s、(6003±929)cm /s、(170±012)和(6571±1123)ng/L,P均< 001〕,血浆NO 含量〔(5625±2221)μm 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452±2013)μm ol/L,P< 001〕;且随着血管痉挛支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血流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 评价颅内静脉血流。方法 应用2 .0 MHz 探头对80 例健康人颅内静脉行多普勒检测,年龄20 ~70 岁( 平均48 .9 岁) 。结果 基底静脉血流信号背离探头,邻近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速(13 .6 ±2 .2) cm /s ,并随年龄增长有减低趋势,两侧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34 % 的受试者发现大脑中深静脉,血流信号背离探头,与大脑中动脉并行,血流速度与基底静脉类似。直窦血流信号朝向探头,平均流速(17 .3±4 .2) cm/s 。结论 经颅多普勒可用于评价脑底静脉血流。  相似文献   

6.
早期缺血性脑死亡的TCD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3例尚未出现临床脑死亡指征的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致脑动脉血管灌注明显不足的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6~16cm/s间,频谱呈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收缩期矮小峰信号,与一般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缺血性患者检测结果明显不同。3例患者均在近期内死亡。故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脑死亡前期的TCD表现,应用TCD检测有助于对缺血性脑死亡提出早期预报,可做为Kirkham诊断标准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间2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经TCD检测的结果,并观察了进行微导管栓塞(DSA)治疗前后TCD的变化,结果为:①检出供血动脉51支,平均每例2、3支。检测供血动脉TCD与DSA造影结果相符率为95.5%。②4例TCD诊断困难,均为轻度者,确诊率为81.8%。③本组血流速度增高平均为126.7±33.4(cm/sec),PI降低,平均为0.51,频谱异常占81.8%,声频异常占63.6%。④经栓塞治疗后,TCD改变明显,血流速度平均降低29.2(cm/sec),PI升高0.25,频谱及声频均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19岁,从内地入伍至西藏一个月,经颅多普勒(ThD)常规检测脑底动脉血流情况。TCD结果示:于左侧颞中窗70mm-75mm处检出一高速血流频谱,其Vp109.8cm/s,Vd 73.4cm/s,血流方向朝向探头,频谱呈四峰型,收缩峰高尖,频窄,频窗消失。心率76次/分。左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均能正常检出。 讨论据文献报道,正常成年人脑血管血流频谱多呈双峰型或三峰型,新生儿及婴幼儿可呈单峰型。 该频谱呈四峰型,第一收缩峰(S1)高尖;第二收缩峰(S2)矮小,两收缩峰分离;第三峰舒张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脉冲多普勒于颈总动脉不同节段测量一组健康人(n=20)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旨在探讨不同取样位置对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测量的影响。方法:采用7.5MHz探头沿颈总动脉进行纵向扫查完整显示其管腔长轴,固定探头使图像稳定。于距离颈动脉球部近心端1、2、3、4、5cm处取样测量血流速度,取样容积大小和角度校正保持恒定。结果:距离颈动脉球部1、2、3、4、5cm处最大血流速度分别为69.1±13.8cm/s、77.2±16.5cm/s、84.4±16.6cm/s、91.5±20.1cm/s、77.1±19.3cm/s(P<0.05)。取样位置由1cm移至4cm血流速度平均增幅7.35cm/s;取样位置由4cm移至5cm处,血流速度平均降幅为14.1cm/s。距颈动脉球3cm处血流速度变异系数最小(CV=0.19)。结论:取样位置由颈总动脉球部向近心端移动,血流测值并不相同。其中距颈总动脉球部3cm处血流速度测值较为恒定准确,选择此处作为颈总动脉多普勒测量标准取样位置使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等血管病变更为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CDFS)检查了60例(118个肾),其中20例(组Ⅰ,共38个肾)经血管造影,其余40例(组Ⅱ,包括高血压病1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10例,健康志愿者20例,共80个肾)未经血管造影。测量的CDFS参数有肾动脉收缩期峰速率(Vp),段动脉收缩期加速度(Ac)和加速度时的(AT)。血管造影共39条肾动脉:正常的肾动脉17条,口径减少10~30%的5条,口径狭窄60~90%11条,完全闭塞的6条。肾动脉CDFS参数表明,诊断口径减少60~90%的肾动脉主干狭窄,Vp≥1.5m/s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92.9%;Ac≤3m/s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100%;AT≥0.075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96.4%。诊断肾动脉闭塞,CDFS的特征为肾门及段间动段内无条束状血流信号,记不到血流频谱,该标准的准确性为100%。CDFS检查的技术成功率为96.7%。完成双肾CDFS检查平均需时50分钟(30~120分钟1例)。本文认为彩超诊断肾动脉狭窄准确、安全、成功率高,费时适中,似可将本技术作为筛选肾动脉狭窄的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