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image,DTI)的速度图、加速度图, 研究多源性室性早搏的起源与激动传播特征, 了解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AcusonAspen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检测7例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和2例伴有阵发室性心动过速行RFCA治疗患者。心电图同步启动, 观察多源室性早搏时, DTV与DTA图像上的特征性变化, 测量心室壁平均运动速度(V)与平均加速度(ΔV)。结果 ①7例发现心室壁兴奋灶共16处, 其中2例各为3处、5例各为2处。②每处兴奋灶呈彩色亮点状, 与心电图等容收缩期同步出现,V为0.10~0.16 m /s或- 0.13~- 0.15 m /s, ΔV可略低于V,并将兴奋传向周围心肌, 引起心室提早除极。③RFCA 治疗1例无效, 1例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DTV与DTA联合应用可互助准确诊断多源性室性早搏, 对判断各早搏起源区域及心肌兴奋传播与灌注特征、随访临床治疗效果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室性心律失常异位起搏点及其局部心肌运动协调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采集的1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高帧频灰阶二维图像进行VVI,以向量方式显示局部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观测各节段心肌组织向量运动情况,以判定异位起搏点的起源部位,分别测量异位起搏处心肌运动速度(VE)与正常窦性心律时该处心肌运动速度(VN),异位起搏时相应心室最早和最迟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v-MXE)与窦性心律时相应心室最早和最迟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v-MXN)。结果患者正常窦性心律时心肌组织速度向量运动协调,长度基本一致,异位起搏时局部心肌组织速度向量提前收缩,明显早于其他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显著不协调。异常起源处室壁心肌运动速度VE明显高于正常窦性心律时VN,反映局部心肌运动同步性的指标Tv-MXE与Tv-MXN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直观反映室性心律失常时异常起搏点部位及其局部心肌运动特征,为临床无创诊断室性心律失常、监测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室壁运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15例正常人和10例扩张性心肌病及8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室壁运动进行了观察。其结果显示:正常组室间隔运动速度测值为E峰9.8±1.65cm/s、A峰6.8±1.30cm/s、S峰6.0±0.71cm/s,左室后壁运动速度测值为E峰13.0±2.65cm/s、A峰7.2±1.0cm/s、S峰6.6±0.89cm/s;扩张性心肌病组室壁运动速度普遍减低,其测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心肌梗塞患者则表现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和速度减低。证实DTI为心肌运动功能和室壁运动异常的判断提供了一项较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imaging,DTI)技术对异位激动及收缩顺序评价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AcusonSequoiaC256仪器,观察9只杂种开胸犬的心脏活动,异位起搏电极安置于左室后壁乳头肌水平。结果异位起搏时,心肌最早激动点与电极安置部位一致,其传导顺序与窦性激动明显不同,各室壁不同区域收缩顺序不一致。结论DTI可定位心室异位激动起源,评价心肌激动收缩顺序。DTI技术无创、安全、可重复的特点,可以使其作为电生理检查的补充,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Imaging,DTI)评价正常心肌激动起源及传导顺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M型、频谱及加速度DTI模式观察9只杂种开胸犬心脏的活动,所用仪器为AcusonSe-quoiaC256超声成像系统。结果:①加速度DTI:正常窦性激动时,室间隔中部左室面最先出现红黄亮斑,表示最早激动;②M型DTI:室间隔中段激动早于左室后壁(P<0.05);③频谱DTI:心脏各节段心内膜激动均早于心外膜(P<0.05)。前间隔中段左室面激动最早,左室后壁基段外膜面激动最晚。不同心室壁不同节段激动收缩顺序不同。结论:DTI可以直接准确无创地评价心肌激动起源及顺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和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冷加压试验(CPT)前后的室壁运动情况。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室壁活动速度低于正常人,冷加压试验后正常人室壁活动速度明显高于静息时,冠心病患者则相反,尤以冠脉多支病变及冠脉中重度狭窄者为著。CPT时与静息时S及DE的差值ΔS及ΔDE是更有意义的指标。在正常组ΔS>2.0cm/s,ΔDE>3.0cm/s,在冠脉轻度狭窄组ΔS<1.5cm/s,ΔDE<1.6cm/s,在冠脉单支病变组中ΔS及ΔDE<1.0cm/s,双支病变组中则<0.8cm/s,而在冠脉中、重度狭窄组及多支病变组中两者均呈负值。DTI对冠心病的诊断优于2DE(敏感性DTI为85.5%,2DE为53.1%;特异性DTI为94.1%,2DE为99%;准确性DTI为90.9%,2DE为80.4%),是一种新的较敏感的检测冠心病的方法。CPT安全简便,对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评价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的DTI-PWD技术对44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壁节段运动情况进行研究,将左心室壁分为13个节段,对每一节段室壁运动频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室壁运动频谱有其规律性,于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VC)和收缩波(S);于心电图T波后出现等容舒张波(IVR)、早期舒张波(E)、反相波(R)和晚期舒张波(A)。且左室后壁、下壁、侧壁的S波、E波、A波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前间隔、前壁和后间隔的波群速度。所有室壁节段其S波平均为7.31±0.82cm/s,E波为8.74±2.38cm/s,A波为5.75±0.88cm/s。并且有85.47%的室壁节段其S波速度大于6cm/s,有98.93%的室壁节段其S波速度大于5cm/s。结果表明DTI-PWD可作为评价室壁节段运动速度直观、准确的定量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DT1及2DE对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诊断的异同,本文对47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用DTI-PWD测定其室壁运动频谱,并与正常组及2DE检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室壁运动频谱收缩波(S)明显低平,时相延迟,方向相反或频谱紊乱,易与正常节段鉴别。且冠心病组97.87%的病变节段S波≤5cm/s,正常组98.93%的S波>5cm/s。2DE对冠心病诊断的漏诊率达14.89%,且对2DE阴性的病变节段其S波峰值速度亦已降低。表明DTI-PWD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实时、连续地反映室壁运动速度的变化,可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室壁运动状况的指标之一,我们建议S波峰值速度5cm/s可作为判断室壁运动速度异常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 患者,女,70岁。因劳累后心前区疼痛10年于1999年5月3日入院。过去高血压史 20年。体检:Bp 24.0/13.0 kPa(180/97.5 mmHg),心界轻度扩大,无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扫描:室间隔 13 mm、左心室后壁 1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7%、左心室等容舒张期 144 ms、右心室正常;门控心血池显像(美国 ADACⅡ型单光子计算机断层仪)示:室间隔反向运动、左右心室收缩明显不同步;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病Ⅱ期。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0.
1 心电图的节律与图形。1.1 心电图节律 节律是指控制心脏电活动的起源部位。正常的心脏节律(心律)的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称为窦性心律。正常时窦房结的频率60~100次/分钟(bpm)。超过该频率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该频率则为窦性心动过缓。除窦房结以外的心房、房室结、心室都有频率不同的自搏节律和部位,这些自搏节律点称为异位节律点。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对室性早搏异常起搏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是一种检查心肌运动的新技术。该技术能将由心肌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移计算并用彩色编码显示出来。共有三种显示方式:速度方式、加速度方式和能量方式。用速度方式检查8例室性早搏患儿,以期寻找其定性早搏之异常兴奋点。8例中1例在右室前壁,其它7例在室间隔的不同部位找到了室性早搏之异位起搏点。这一研究开辟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律失常方面诊断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测比较正常室壁心肌和梗死心肌的运动速度,评估多普勒组织成像(DTI)速度图对冠心病梗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22例,其中前间壁梗死组14例和下后壁梗死组8例,健康人48例作对照,分别行二维超声检查,在6个切面[ap4cv、ap2cv、alax、pslax、pssax(CT)、pssax(PM)]上按左室壁16节段分段法观测局部室壁心肌运动并记录运动异常节段,在alax上测量室壁节段厚度;在每一切面上切换为DTI速度图,测算各室壁节段心肌运动频谱曲线的速度指标(Sm、Em、MVGs、MVGe)。对PW-DTI与二维超声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的诊断结果作比较。结果 PW-DTI速度图对心梗患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总的检出率较之二维超声显著高(前间壁梗死组:43%、25%;下后壁梗死组:38%、23%,P均<0.01),其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二维超声(52.1%、43.8%;51.8%、30.3%),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特异性低于二维超声,差异有显著性(52.5%、62.5%,P<0.05)。结论 DTI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新技术对6条开胸犬正常心脏运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用速度、加速度显示方式分析心脏各标准切面的室壁运动。结果:发现,DTI能对心脏各室壁节段的运动作出正确的彩色编码,心脏各节段及心肌各层运动速度并非一致,左室后壁的运动速度高于前壁及前间隔的运动速度,室间隔左室面高于右室面,以左室后壁心内膜面运动速度最高,反映了心肌各节段的收缩能力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也可能与心肌纤维特殊的排列方式有关。结论:因此在分析室壁运动时,尤其是定量分析时,应考虑到室壁运动的这种差异。从加速度显示方式分析,能够直视心肌传导上的差异,再现心肌激动的顺序,与心肌传导的电生理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为今后评价心脏传导系统的疾病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普勒组织成像探讨犬左室舒张功能与缺血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犬缺血心肌节段性和整体舒张运动 ,以探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杂种健康家犬 13只 ,定量狭窄的冠脉左旋支 ,使血流量处于正常和减少 50 %、75%、95%四种状态下 ,分别取左室前壁、后壁、侧壁、室间隔以及二尖瓣环的 DTI频谱曲线。测量舒张早期波 (E波 )和舒张晚期波 (A波 )峰值速度 ,计算 E/A比值。结果 血流减少 50 % ,缺血节段的 E峰运动速度较正常状态略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减少 75% ,缺血节段和二尖瓣环 E峰及侧壁的 A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且 E/A小于 1(P<0 .0 0 1~ 0 .0 1) ;非缺血节段的 E峰及室间隔的 A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明显增高 (P<0 .0 1~ 0 .0 5)。血流减少 95% ,缺血节段出现反向 E波 ,且 E和 A波融合 ,二尖瓣环 E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且 E/A小于 1(P<0 .0 0 1) ;非缺血节段的 E峰和 A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显著增加 (P<0 .0 0 1~ 0 .0 1)。结论  DTI能准确地检测出缺血心肌节段舒张运动异常 ,反映心肌舒张运动异常与缺血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定量组织速度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图(TVI)对正常健康者左心室各节段运动速度进行检测,了解正常中、老年人心肌运动速度有无差异,确定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的正常值范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量检测、评价,探讨TVI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对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各30人进行左室壁速度检测,把两组进行显著性检验,对已确诊的45例(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壁各节段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健康人组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TVI可定量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评价心肌缺血。长轴方向心底平均收缩速度<5cm/秒,乳头肌水平平均收缩速度<5cm/秒。可做为判断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参考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以正常人检测结果为基础,评价心绞痛、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肌缺血和梗塞的部位及程度。同时将其应用于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试验。以上评价结果均与ECT~(99m)Tc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多普勒组织显像显示缺血和硬塞部位心肌存在与正常心肌不同的异常速度和加速度分布,此分布有明显边界。多普勒组织显像在较低药物负荷剂量下显示了轻微的室壁异常运动及其变化。多普勒组织显像所示心肌缺血和梗塞部位与ECT检测心肌缺血和梗塞部位的吻合率分别为67%和80%;辅助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试验所示心肌缺血和梗塞部位与后者的吻合率为86%。结果表明:多普勒组织显像能够较为准确、直观地反映心肌缺血和梗塞的部位和程度,从而提高了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的准确性和效率。进一步控制多普勒组织显像的影响因素是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QTVI)评价3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和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纵向上不同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同步多普勒速度、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其等容收缩期(IVC)、射血期(S)、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A)的峰值速度(VIC、VS、VIR、Vg、VA)和最大时间速度积分(TVImax)。结果 MI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运动峰值速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等容舒张期多个节段出现的异常正向波提示收缩后收缩。此外,梗死组多个节段时间速度积分出现收缩期末和等容舒张期两个波峰,TVImax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3支病变血管的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等容舒张期的异常活动提示收缩后收缩,存在局部心肌的室壁运动异常;等容舒张期的VIR是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肌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心肌梗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检测 26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者(急性 15例,陈旧性 11例)基段、中段和心尖段心内膜和对应的心外膜心肌运动,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波峰值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并与21例健康成人对照分析。结果:梗塞组基段、中段的收缩波、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舒张晚期波及心尖段各测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能精确测定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对心肌梗塞检测为一种无创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