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次谐波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谐波显像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显现力和分辨率 ,能清晰地显示组织的形态、结构 ,其对心肌、心内膜等组织的显像已经得到公认。采用声学造影剂对肝癌血流灌注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组织二次谐波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肝癌病人 2 8例 ,为 1999年 4月以来住院及门诊患者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36~ 71岁 ,平均 46岁。 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4例经影像学检查和AFP等检查确诊。采用美国Acuosn公司Aspe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超宽频探头 ,配有二次谐波功能。患者空腹 1… 相似文献
2.
正常肝脏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正常肝组织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显像特点.方法20例正常自愿者接受肝脏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检查,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触发间隔为1~5个心动周期.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浅静脉"弹丸式"注射.结果注射造影剂后15~18 s[平均(16.8±1.5)s]肝动脉显影,实质回声增强.肝动脉血管呈"亮线"状强回声,似"枯树枝状"形态.肝动脉显影后6~10 s[平均(7.9±1.7)s]门静脉显影,肝实质回声再次增强,门脉血管呈"条带"状强回声.显影全过程持续95~126 s[平均(108±7)s].注射造影剂后延迟3min再触发成像,肝实质呈均匀增强回声.结论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是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方法,不仅能清楚显示较大血管结构,还能反映微循环血供状况,为临床提供极为丰富的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3.
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鉴别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1例肝肿瘤患者行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转移性肝癌1例,局灶性脂肪肝1例,肝血管瘤5例。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 造影后,4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肝转移癌瘤组织回声增强,肿瘤内的异常增生血管清楚显示,呈“蜘蛛网”样形态。1例局灶性脂肪肝显示出正常走行的肝动脉和门静脉。5例肝血管瘤呈均匀增强回声,与正常肝组织回 相似文献
4.
经静脉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对异体移植肾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静脉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评价异体移植肾脏术后血流灌注状态。方法:用二次谐波超声造影成像和声学定量(AD)技术,获取30例人异体移植肾脏微循环水平夏活状态及术后某些不同反应时的声学定量资料。结果:去除移植术失败者,二次谐波超声造影成像和声学定量成功率达100%(22/22),AD定量:灌注区峰值和曲线下面积造影后较造影前显著增高,视觉判断差异明显(P〈0.05);造影后充盈与缺损区 相似文献
5.
编码谐波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对肝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左前臂浅静脉注射氟碳造影剂,对35例患者共41个病灶进行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区域血管显像时间,血管分布及肿块组织血流灌注情况,所有病例造影前后表现均同步录像。结果:注射造影剂后15-20s肿块开始显像,60-90s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240-300s,肿块比正常肝组织增强明显,表现为数量不等的条状血管肿肿块缘向中心分布,造影剂逐渐向肿块内弥散,形成“垂柳状”回声;肿块周围血管显影较正常肝组织早,表现为受压或成环状,结论:编码谐波血管造影能实时观察原发性肝癌的血流灌注 ,对肝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二次谐波声学造影与多普勒能量图对移植肾血流灌注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谐波声学造影(SHCI)与声学定量(AD)和多普勒能量图成像(PDI)相对比,探讨SHCI对移植肾灌注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术后10d内36例移植肾脏应用PDI和SHCI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对行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的30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经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检查后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熟悉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操作过程;做好声学造影剂的选择、用量及配合注射;加强心理护理;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变化,密切观察合并症,对于保证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的准确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诊断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间歇成像由心电图R波触发。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动脉相观察,17例强回声型、4例弱回声型和5例混合声型肝血管瘤表现“晚显影、晚消退”特点,瘤体边缘强化,呈“环状”强回声,中国未强化呈弱回声。另2例强回声型和3例混合回声型血管瘤表现“早显影、早消退”特点,瘤体呈均匀增强回声团块。门静脉相,瘤体均无明显再次增强效果,延迟成像,瘤体均呈回声增强团块,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结论:经静脉二次谐波声学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二次谐波显像估价正常心肌血流灌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的目的是比较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估价正常心肌血流灌注的能力。在10条开胸犬,静脉注射氟碳微泡造影剂(0.01ml/公斤体重)。使用二次谐波样机(HP)获得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探头频率为1.8/3.6MHz。将41×41像素的取样区置于左空腔和左室前壁心肌,用声学密度法进行定量分析。视觉造影效果以0,1+,2+和3+的分级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使用二次谐波时,18次静脉注射产生了明显的心肌显影(3级),且心肌显影的时间明显延长。而基波显像则14次出现了中等度的心肌显影(2级)。二次谐波产生的心肌声学密度较基波明显为高(9.8±1.4声学单位,6.5±1.1声学单位),两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左室腔的声学密度仅比心肌高一倍。二次谐波结合较低剂量的造影剂所引起的声影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二次谐波显像技术结合新型声学造影剂可以非损伤性估价心肌血流灌注,这种方法明显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显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次组织谐波成像后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天乔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271-273
目的:探讨二次组织谐波成像(STHI)后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与基波成像(FI)应用IBS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差异,寻求比较敏感的超声组织特征(UTC)识别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方法。方法:Ⅱ型糖尿病(DM2)28例定为DM2组;健康人22名定为对照组;应用Agilent-5500型超声诊断仪,分别获取2组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的STHI画面和FI画面,分别记录左室前间隔、后壁心肌组织IB值和CVIB的变动量;运用t检验进行2组的STHI和FI的IBS参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1)DM2组STHI和FI左室前间隔I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后壁IB值STHI时和FI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DM2组STHI左室和FI左室前间隔、后壁心肌组织CVIB显著低于对照组(STHI:P<0.05,FI:P<0.01);(3)DM2组STHI左室间间隔、后壁心肌组织IB值显著高于FI的IB值(P<0.01,P<0.05);(4)DM2组STHI左室前间隔、后壁心肌前间隔、后壁心肌组织CVIB的变动量显著大于FI的CVIB的变动量(P<0.05,P<0.01)。结论:二次组织谐波成像后应用IBS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与基波成像应用IBS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比较,能更敏感地进行病变心肌的超声组织特征(UTC)的识别,对于解决DM2患者由于肥胖、肺气、高龄的原因使得UTC评价心肌病变难以进行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次谐波显像评价正常犬肝脏声学造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正常肝脏声学造影中的造影增强效果及动态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基波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6 只健康杂种犬经外周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氟碳声学造影剂, 分别用二次谐波和基波显像扫描肝脏。结果: 声学造影后正常肝脏的灰阶影像有显著的视觉造影效果和视频密度定量值提高; 基波造影前后视频密度值分别为 93±1038 和106±1219; 二次谐波造影前后视频密度值分别为95±1167 和128±1849。结论: 新型声学造影剂结合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可以明显增强正常肝脏的二维超声影像、反映肝脏血流灌注情况。二次谐波显像明显优于常规基波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心肌与基波显像的差别。方法:采用美国Hewlett Parkard Image Point HX心脏超声诊断仪和2—4MHz探头。在增益、抑制、TGC和LGC不变的情况下,对20例患者,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用Windows98支持下的Photoshop6.0软件对图象进行分析。结果:示二次谐波显像后近场的前间隔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19%、31%、24%、10%、15%和32%;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21%、45%、21%、17%、25%和46%。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谐波显像后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心肌灰阶各测值低于基波显像12%、47%、11%、16%、19%和30%。结论:二次谐波显像后心脏结构的轮廓更为清晰,尤其在透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心内膜的显示能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行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的30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经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检查后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 熟悉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操作过程;做好声学造影剂的选择、用量及配合注射;加强心理护理;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变化,密切观察合并症,对于保证超声二次谐波心肌造影的准确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二次谐波显像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补充常规基波显像,可将因透声条件较差、肿瘤密度甚低致遗漏的肿瘤清晰显示,以提高心脏肿瘤超声诊断能力。方法:临床有肿瘤病史或主诉有胸痛、胸闷患者20例,在常规基波显像之后再补充二次谐波显像。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型多功能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为2—4MHz,该仪器带有二次谐波显像功能。结果: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10%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清晰显示肿瘤。结论: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心脏肿瘤的诊断串,是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心脏组织结构的原二次谐波显像:灰阶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心肌与基波显像的差别。仪器采用HPSonos5500心脏超声诊断仪和2~4MHz探头。在增益、抑制、TGC和LGC不变的情况下,对20例患者,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用Windows95支持下的Photoshop3.05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定性分析示所有患者均获满意的二次谐波显像,表现在心肌、心内膜、房室间隔和心瓣膜亮度增加,心内膜轮廓更清晰。定量分析示二次谐波显像后近场的前间隔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19%、31%、24%、10%、15%和32%;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21%、45%、21%、17%、25%和46%。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谐波显像后左室侧壁、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及优势灰阶心肌灰阶各测值低于基波显像12%,47%,11%,16%,19%和30%。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与螺旋CT对肝癌非手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比较超声造影双向脉冲谐频成像和螺旋CT在判断肝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经多种非手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 72例共 82个肿瘤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 ,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和间歇成像可分别显示肝肿瘤的血管影像和血流灌注情况。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增强者 5 4.9% (4 5 /82 ) ,负性增强者 45 .1% (3 7/82 ) ;螺旋CT显示不完全治愈者 5 3 .7% (4 4 /82 ) ,完全治愈者 40 .2 % (3 3 /82 ) ,其余 6.1% (5 /82 )因碘油沉积而不能明确判断。结论 与螺旋CT相比 ,超声造影揭示治疗后的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 ;由于超声声像图较少受碘油沉积的影响以及其影像可直接引导进一步的穿刺局部治疗 ,超声造影更适宜于TAE术后肿瘤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最佳间歇式二次谐波显像非损伤性评价心肌血流灌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心肌声学造影间歇性二次谐波显像的最佳间歇周期的范围。在15只开胸犬中,分两个阶段进行了采用不同间歇周期显像的多次注射,观察了心肌显影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在间歇3个心动周期时声学强度的峰值最大,3~5个心动周期时显影的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图像信息量较多,结论:心肌声学造影间歇性二次谐波显像最佳间歇周期的范围是3~5个心动周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