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不停跳对体外循环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体外循环(CPB)术后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T1)、CPB结束后即刻(T3)、2h(T3)、6h(T4)、24h(T5)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CPB结束后两组TNF-α、IL-8、MDA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实验组IL-8含量在CPB后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NF-α、MDA含量在体外循环后即刻、3h及6h较对照组为低(P〈0.05、〈0.01),在24h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手术可以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CPB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心脏手术犬血浆肌钙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每组8只。体外循环(CPB)150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两组CPB期间cTnⅠ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cTnⅠ在CPB中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可作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减少cTnⅠ的释放,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同种健康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间断灌注组(对照组);不停跳组(实验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的不同时刻测定心肌组织铜蓝蛋白(CP)的含量及静脉血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CPB期间CP、MDA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实验组虽也有所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超微结构的改变示对照组改变明显,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浅低温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脏跳动下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浅低温(31—34℃)、心脏跳动状态下施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钙蛋白I(cTnI)含量;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观察术中CPB时间和阻断时间)。结果不停跳组CPB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腔静脉阻断时间长于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不停跳组术后LDH、AST活性低于停跳组,SOD活性高于停跳组,MDA、cTnI含量低于停跳组。心内操作完毕后不停跳组较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甘露醇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PB心脏手术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同时分别于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2、4、12和24 h时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CPB术后各组血CK-MB、cTnI、MD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及联合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CK-MB、cTnI、MDA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或0.01);各组患者血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均较术前下降,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及联合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血SOD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和甘露醇均可以提高心肌细胞血SOD活性,减少血MDA的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的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中对犬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试验用杂种犬20只,随机平均分为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U组在CPB预充液中加1万U/kg UTI,并于CPB转机开始前即经静脉再给1万U/kg UTI持续滴注。C组常规建立CPB并转机。分别于CPB转机前10 min (A时点)和转机后60 min (B时点)两个时点,切取犬心肌右心耳组织,检测心肌组织ICAM-1表达量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Lactic ac id,LA)、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水平。并记录CPB建立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灌注时间、CPB转机时间、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实验犬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量在B时点较A时点均明显增高,但在B时点U组ICAM-1表达量低于C组(P〈0.05);LA和MDA的含量在B时点均明显高于A时点,但在B时点U组LA和MDA的含量均低于C组(P〈0.05);SOD和ATPase的活力在B时点均低于A时点,但在B时点U组SOD和ATPase的活力高于C组(P〈0.05)。结论 CPB时,心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心肌组织ICAM-1表达上调,心肌组织中LA和MDA含量增高,SOD和ATPase活力降低。应用乌司他丁可抑制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LA和MDA的产生,降低SOD和ATPase的消耗,从而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7.
陈铭伍  冯旭  周华富  何巍  覃家锦  郑宝石 《广西医学》2004,26(12):1765-1767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2 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10人。体外循环 (CPB) 15 0分钟。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结果 两组CPB期间CGRP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CGRP较对照组升高快 ,在CPB结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CGRP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CGRP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CGR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含银杏叶提取物的肺保护液对MDA、IL-6和TNF-α的影响,观察其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二尖辩置换术患者随机等分为保护组和对照组,均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术,保护组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含银杏叶提取物的保护液,对照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其他处理与保护组相同。监测CPB前和CPB后0.6、12和24h患者的血氧指数、血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保护组各时点血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O.05),CPB后血浆MDA、IL-6和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P〈O.05);在CPB后各时间点,肺保护组患者血浆IL-6、TNF-α和MDA均低于对照组(P〈O.05);对照组肺组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肺泡壁小血管扩张、充血,保护组肺组织炎性反应较轻微。结论CPB可引起患者术后血浆MDA、IL-6和TNF-α水平升高;经肺动脉灌注低温含银杏叶提取物的肺保护液可抑制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血浆MDA、IL-6以及TNF-α的表达,减轻肺组织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丙洎酚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②方法随机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各20例。丙泊酚组在气管插管后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3μg/mL,CPB期间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纽用同样的方法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CPB前、肺再灌注5分钟、再灌注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监测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a),同步监测吸入气氧浓度(FiO2)、PaO2、PaCO2,计算呼吸指数(RI)。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采桡动脉血,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③结果对照组Cs、Cd和R1在CPB前与丙泊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s、Cd在再灌注5分钟、30分钟、60分钟较CPB前及同时间点的丙泊酚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RI在再灌注5分钟、30分钟较CPB前及同时间点丙泊酚组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60分钟与CPB前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丙泊酚组。SOD、MDA两组数据在CPB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SOD再灌注5分钟、30分钟、60分钟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MDA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再灌注5分钟、30分钟、60分钟对照组和丙泊酚组MDA显著高于CPB前(P〈0.05),但是丙泊酚组升高的程度不如对照组。④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抑制患者CPB的炎性反应和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CPB所致的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血浆心钠素(ANP)变化及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心脏不停跳组),每组30例,体外循环(CPB)120 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ANP.结果:转机后两组ANP持续升高,实验组ANP在CPB开始30 min至CPB结束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NP在CPB开始60 min至CPB结束后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ANP在CPB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机30、60、90、120 min及CPB结束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有利于ANP的合成及释放,推测其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冯旭  林辉  何巍  郑宝石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1,23(6):1333-1336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5 0分钟。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结果 :两组CPB期间ANP及CGRP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ANP较对照组升高快 ,ANP在再灌注 30分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ANP在CPB中各时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NP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AN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R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组,对照组为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组,每组30例。测定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鄄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于心内操作前、后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CPB时间、心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优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帮健  李坚  朱涛  刘进 《四川医学》2008,29(5):529-531
目的 研究抗坏血酸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且腔静脉阻断时间≥60min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手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缓慢给予抗坏血酸125mg/kg,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手术开始时、CPB后1、3、6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D(A-a)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在上下腔静脉开放后15min分别取肺动脉、肺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CPB后两组D(A-a)O2、RI、OI相对于基础值增长或下降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右心房之间MDA和SOD浓度的增长或下降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抗坏血酸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搏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浅低温心不停搏组)和对照组(中低温心停搏组).分别在术前、转机、停机及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取冠状静脉窦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气分析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取心房间隔肌观察心肌含水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临床观察CPB时间、脱机、呼吸支持、多巴胺应用、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红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冠脉循环血气、电解质、酸碱水平与体循环的组内组间对比基本一致.CK、CK-MB、AST、LDH两组在CPB和术后均有增加,且以对照组升高显著,与观察组相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变化不大.心肌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显著,而观察组轻微改变.临床指标观察,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很轻,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8在体外循环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兔体外循环模型观察IL-8与CPB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结果发现应用抗IL-8血清的Ⅱ组(实验组)心功能恢复明显较Ⅰ组(对照组)为优,两组间外周血心肌酶CPK,CKP-MB,心肌组织中MDA,SOD,心肌组织中IL-8含量及心肌组织中白细胞数据均有显著差异,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Ⅰ组损伤较Ⅱ组重。提示在体外循环时可产生大量IL-8而加重再灌注损伤,抗IL-8血清可明显减少IL-8介导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李晓召  刘建华  蒋伟 《中外医疗》2013,32(20):17-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2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诱导后即CPB前(T1)、CPB开始30min(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止6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记录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结果两组CPB开始前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在T2~T5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B组T3~T5时点的血清cTnI、CK和CK-MB值低于A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值比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CPB期间血清cTnI、CK及CK-MB的表达,起到心肌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同种健康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间断灌注组 (对照组);不停跳组(实验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的不同时刻测定心肌组织铜蓝蛋白(CP)的含量及静脉血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CPB期间CP、MDA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实验组虽也有所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超微结构的改变示对照组改变明显,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浅低温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度低温心不停跳组)与对照组(浅低温心脏不心停跳组),每组30例,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T)。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后日持续升高,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机40min,并行15、30min及停机后30min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减少了ET的合成及释放。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冯旭  周华富  陈铭伍  覃家锦  何巍 《广西医学》2003,25(12):2408-2411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 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 (浅低温逆行灌注心不停跳组 )与对照组 (中度低温心停跳组 ) ,每组 8只。体外循环 (CPB) 1 5 0分钟。于 6个时点采静脉血 ,检测血浆心钠素 (AN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结果 :两组 CPB期间 ANP及 CGRP与 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组 ANP及 CGRP较对照组升高快 ,ANP在再灌注 30分钟达峰值 ,CGRP在 CPB结束达峰值 ,实验组与对照组 ANP在 CPB中各时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 ,实验组与对照组 CGRP在 CPB中各时点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ANP及 CGRP可作为 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 ;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 ANP及 CGRP的合成和释放 ,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REM-PCL对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犬随机分为REM-PCL组(RP组,n=6)和对照组(C组,n=6)。RP组和C组分别于CPB前静脉注射0.2 mg/kg REM-PCL及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肌线粒体线粒体肿胀度(MSD)。结果:与转机前比较,两组缺血后T-AOC、GSH-PX及SOD均降低,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后C组T-AOC、GSH-PX及SOD均降低(P<0.01),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60 min时RP组T-AOC、MDA、MSD、GSH-PX及SOD与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60 min和再灌注后RP组MDA和MSD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T-AOC、GSH-PX及SOD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REM-PCL预处理可通过提高CPB中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