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时间靶控输注丙泊酚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三组均以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持续吸人2%~3%七氟烷麻醉维持,I组术毕停吸七氟烷,Ⅱ组和Ⅲ组手术开始缝合腹膜时停吸七氟烷,同时TCI丙?白酚靶浓度1.0—2.0μg/ml麻醉维持,Ⅲ组调大新鲜气体流量加快七氟烷洗出。观察术毕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记录术毕和苏醒时呼气末七氟烷的浓度,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Ⅱ组和Ⅲ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低于Ⅰ组的36.7%;术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Ⅲ组小于Ⅱ组和Ⅰ组。结论短时间靶控输注丙泊酚可降低七氟烷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术后苏醒快,恢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顾勇伟  叶军霞  王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20-2822
目的 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妇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78例腹腔镜子术患者,采用计算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等复合麻醉诱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靶腔输注维持麻醉深度,两组术中持续瑞芬太尼靶腔输注.比较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意识消失、复位时、苏醒后心率、血压均较对照组稳定(均P<0.05),而在麻醉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也较对照组稳定(P<0.05),且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停药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9±1.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1.9)min(t=15.63,P<0.05).结论 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较更有利于麻醉深度的维持,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肌松残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七氟烷组持续吸入1.5MAC的七氟烷维持麻醉,联合用药组持续泵入丙泊酚412 mg·kg-1·h-1复合0.5MAC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12 mg·kg-1·h-1复合0.5MAC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术中根据四个成串刺激(TOF)肌松监测仪显示第一个肌颤搐(T1)恢复到25%时追加顺阿曲库铵0.05 mg·kg-1。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肌松药,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所有麻醉药,术毕不使用肌松拮抗药。记录术中失血量、补液量、麻醉时间、顺阿曲库铵总用量及患者肌松效应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补液量、麻醉时间、顺阿曲库铵总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七氟烷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患者肌松效应恢复到25%的时间(从停肌松药到T1恢复至25%的时间)缩短、恢复指数(T1从25%至75%的时间)减小,拔管后30 min两组残余肌松[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0.9]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3 h残余肌松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可缩短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肌松恢复时间,减少残余肌松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周艳  熊平  郑艳萍  徐勇民 《江西医药》2010,45(12):1229-1230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喉罩(LMA)通气麻醉诱导时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诱导组(n=30)和丙泊酚组(n=30).两组均不给麻醉前用药.七氟烷组诱导用药依次为:阿托品0.2mg,2%利多卡因1mg/kg,吸入七氟烷至肺泡最小有效溶度(MAC)2.5时置入喉罩;丙泊酚组诱导用药依次为: 阿托品0.2mg,2%利多卡因1mg/kg, 芬太尼2μg/kg, 丙泊酚2.5mg/kg,置入喉罩.观察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诱导时间、PETCO2、双谱指数(BIS)、呼吸抑制发生率.记录患者HR、MAP在麻醉诱导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意识消失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BIS无明显差异,七氟烷组诱导时间较长,但丙泊酚组患者诱导后出现了显著的血压下降和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均可为插入LMA提供良好的放置条件,但七氟烷更有利于维持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期质量。方法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SR组,n=30)和异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IR组,n=30),术中监测BIS并通过调整吸入药的浓度维持其波动于40~50,比较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毕麻醉恢复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术中不同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0时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值变化趋势相同,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BIS值低于基础值,P<0.05。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IR组,P<0.05。两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例数、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无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平稳,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的1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烷麻醉组各90例。连续监测患儿收缩压(SBP)、心率(HR)、心电图(ECG)、舒张压(DBP)、麻醉深度(BIS)、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T1)、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手术完成时(T4)、睁眼时(T5)、完全清醒时(T6)的SBP、HR、DBP、BIS。结果:两组患儿组内各指标相比,麻醉诱导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七氟烷组患儿手术完成时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与丙泊酚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均能有效降压,稳定心率,维持相当的麻醉深度,但是七氟烷苏醒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7.
徐曈  蔡爱香 《海峡药学》2009,21(7):148-149
目的 研究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S组和K组。其中S组用7%七氟烷诱导入睡后,以2.5%~3%的七氟烷维持麻醉,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停用七氟烷,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3mg·kg^-1维持麻醉。K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1,入睡后以8~10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氯胺酮维持麻醉。术毕停止静脉泵注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入室时、诱导、切皮、术毕各时间点的HR、MAP、Sp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指标。结果 S组患儿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麻醉维持期间。S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比K组稳定;在术后躁动方面,S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复术,且避免了氯胺酮麻醉存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氧化亚氮-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脊柱手术后患者的苏醒特点。方法40例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S组和N组,每组20例。S组以吸入0.6MAC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N组以吸入60%氧化亚氮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BIS)在50~60。观察并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苏醒及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唤醒即刻的BIS值以及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和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S组明显长于N组(P〈0.05)。清醒和拔管时间:S组为(10.5±2.3)和(13.6±3.2)min,N组为(8.4±1.7)和(10.4±2.7)min,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恢复室时间:S组为(19±5)min,N组为(1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即刻的BIS值:S组及N组分别为(80±5)、(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多于N组(P〈0.05)。结论氧化亚氮-丙泊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可以提供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离开恢复室早而且恢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9.
王越 《海峡药学》2012,24(8):158-160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烷、一氧化二氮和七氟烷-一氧化二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麻醉苏醒过程。方法随机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使用吸入式麻醉的患者83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B组:给予吸入一氧化二氮维持麻醉;C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复合一氧化二氮来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在50~60,并观察记录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唤醒时刻脑电双频指数的值,同时记录术毕即刻(T0)、术毕10min(T1)、拔管前1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min(T4)、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C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和唤醒时刻脑电双频指数的值均低于A组和B组,且C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吸入七氟烷复合一氧化二氮的麻醉效果明显,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患者的苏醒质量。方法ASAⅠ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Ⅱ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术毕观察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评价拔管后30 min内镇静-觉醒(OAA/S)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5)。两组间躁动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高,S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的OAA/S评分高于P组(P<0.05),拔管后20、30 min时两组OA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快,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患者拔管时间更早,苏醒更快、更彻底,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