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经》非平衡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学理论素为“平衡”思想所统治,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施治。“阴阳平衡”所谓健康,“阴阳失衡”即成疾病。治疗亦唯“调整阴阳,使复平衡”是求,似成不易之论。而纵观《内经》等中医古代文献,则绝无此说。“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就认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而阴阳本身,则是经常不断的或‘消’或‘长’地变化着”(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内经》亦认为阴阳消长导致每个事物的阴阳双方处于不平衡状  相似文献   

2.
试论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宜昌县土城卫生院(443123)周运权关键词:《内经》,阳气,阴阳平衡,理论研究阴阳是古人用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对朴素的哲学概念,它贯穿在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更是突出的应用阴阳学说来阐述人...  相似文献   

3.
从耗散结构论看中医的阴阳平衡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观点似与中医的阴阳平衡观相抵触,或有人认为这要打破中医的阴阳平衡观。到底这2种学说有何异同呢?1 关于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普里高津于1969年提出。通俗讲,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定阀值时,系统就可以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具体讲,形成耗散结构应具备的条件:1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远离平衡态。即普里高津强调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用公式表示:ds=des+dis<0。式中des为熵流,是表示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  相似文献   

4.
平衡用药观是指在遣方用药过程中灵活运用阴阳属性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以期全方达到阴阳的平衡。该思想源于《内经》《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仲景,本文从寒热平衡、升降平衡、收散平衡、消补平衡、润燥平衡五个方面对《伤寒论》中的平衡用药观进行了解析,说明仲景的遣方用药思想符合阴阳平衡之道,对当今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曾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正邪相争”,“阴阳失调”等理论原则,揭示了疾病发生的原理与规律。其“厥逆”便是在正邪相争过程中,引起阴阳失却平衡出现的一种征象。“厥”与“逆”在《内经》之中,或单独出现,或二字并称,多表示病机,亦常作为病名。称病机则指为阴阳气血之逆乱;作病名则表示阴阳气血逆乱所致之昏仆、肢厥等病症。纵览《内经》全书,厥逆为病层出不穷。因此,对蕴于经中的厥逆发病学说实有研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灵枢》《素问》。《灵枢》成书早于《素问》,是一部针灸典籍,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针刺理论体系;《素问》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总结,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其内容至今仍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因其成书距今年代久远,古意深奥难懂,故其中部分重点针刺理论现已失传。笔者多年来对其原文反复研读,并认真体会“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该段经文,并且与《灵枢·终始》中讲的“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调整阴阳经脉平衡是针刺之道。领悟“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目的是平衡失调的阴阳经脉,阐明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临床指导意义,总结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核心是脉口人迎对比诊法,其作用:①采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明确失衡的阴阳经脉。②采用该针法后判断阴阳经脉平衡与否。③判断起针的标准。运用《内经》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开阖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明确补泻的经脉、取穴的数量、针刺的频率、针刺的深浅、起针的标准。调整失衡的阴阳经脉,达到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阴阳经脉平衡。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特点: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病起于过用”发病观,从外感六淫、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劳逸过度4个方面论述了《内经》非平衡稳态思想,认为用稳态有序(生理)-失稳态无序(病理)的模式来阐释中医发病观,更符合《内经》的发病孥思想。  相似文献   

8.
控制论中平衡原理是指“闭合控制系统在出现偏差时,通过调节机制使其保持稳态”。人体就象一个高级的“闭合控制系统”。当这个控制系统保持稳态时(阴阳相对平衡),就是健康的表现;出现偏差时,就会发生疾病。正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疾病发生后,如果人体通过自身调整,恢复其稳态,则不药而愈。若自身调整不能恢复稳态时,则需要通过药物或其它治疗手段来帮助调节。《伤寒论》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调整机体使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内经》“阴阳总纲”部分的总结 ,提出《内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一种近乎于最完美、最讲究全面与整体性的“阴阳时空整体系统论”。同时 ,就当今中国并行的 3种医学体系进行了比较 ,提出中西结合医学是最具发展方向和前途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阴阳对峙状态是形成体质的决定因素在人体内阴与阳两者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断地推动着生命过程的进展。《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是指阴阳两个方面在运动状态中的平衡,和在平衡状态中的运动。只有在阴阳等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发展 ,开展了对《内经》核心思想———阴阳辨证理论的总结与提炼。提出了蕴涵在《内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一种近乎于最完美、最全面、最整体系统的阴阳唯物辨证理论 ,它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整体关系” ,也同时包含着“形成之初的重阴生阳关系”、“整体与内部子系统之间的母阴胎阳关系”、“生长过程中的母阴控子阳 (或胎阳 )关系”、“发展时序中的前阴后阳关系”以及“成熟整体阴阳立体构型形状的球状构型”等 ,是一个阴阳唯物辨证大成哲学思想体系 ,可简称为“阴阳时空整体系统论”。同时提出了明确定位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胜春  赵京生 《中医杂志》2002,43(2):148-149
比较、分析了《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阴阳》)、《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简称《明堂》)、《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等不同时期针灸医书中“头痛”病症的治疗用穴特点及指导用穴的思路。《阴阳》中头痛主要是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的主治病症,直接体现了经脉循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内经》中多用经脉穴,有了一定的针灸处方形式,其用穴依据主要是阴阳、经络、脏腑、根结标本理论。比较而言,《明堂》中的腧穴理论、奇经八脉理论比较完善,但其用穴的思路没有突破《内经》的理论范围《内经》奠定了针灸临床选穴的理论基础。经络理论则始终是指导针灸临床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论中药性能中平衡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现象 ,是阴阳两种对立面保持相对协调、稳定运动的有序状态 ,是自然界万物保持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平衡则万物昌盛祥和 ,不平衡则灾厄丛生。人是有机的整体 ,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类无法离开自然界而独立生存 ,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对机体维系正常生理状态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即“天人相应”。《黄帝内经》将古代的哲学思想与阴阳五行中的平衡理论引入到传统医学领域 ,渗透到人的生理代谢、病理变化及预防治疗之中 ,使平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 ,提出“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最高标准。“治以权衡”、“以平…  相似文献   

14.
《内经》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论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以五脏为主体的五大功能系统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相统一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而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在脉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四时五脏脉(简称“时脏脉。”) 。深入研究《内经》中对四时五脏脉的理论,不难看出它不仅说明了自然界与人体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临床诊治疾病,判别予后转归亦有很大作用。本文拟对《内经》中的四时五脏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二、《内经》的哲学思想与临床 《内经》理论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扶阳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理论思想。在传统医学中,人体阴阳平衡一直被医家认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扶阳思想是以人体阳气为主,是指保护阳气、资助阳气、调理阳气等多方面为治疗特点的方法论。人体生理基础是“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但并不与阴阳平衡相矛盾。笔者主要通过对《内经》饮食养生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探讨扶阳思想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内经》有关辨证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方法也很灵活。这里主要谈谈八纲辨证问题。“八纲”一词虽非出于《内经》,但在事实上却早已把阴阳、内外、寒热、虚实作为识别证候的纲领而加以运用了。一、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说,阴阳是辨证的最基本的纲领。《内经》辨阴阳,包括病变部位之在阴在阳及人体阴阳盛衰的病理变化之属阴属阳。《灵枢·终始》曰:“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灵枢·寿天刚柔》曰:“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  相似文献   

18.
气功疗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是建筑在中医的阴阳平衡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练姿式、练呼吸、练意守,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病及保健之目的。一、气功疗法的源流气功疗法又称“静坐”、“内功”。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就载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相似文献   

19.
<正> 拜读本刊1984年第一期陈一列同志的《阴阳协调非平衡论》一文(以下简称《非平衡论》),对于文中的观点和一些论据,笔者颇有异议。我们知道:所谓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静态的绝对的平衡;二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在祖国医学中,阴阳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和功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它是一组理论性概念,是事物两个侧面的代名词。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  相似文献   

20.
阴阳思想是《内经》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 ,而其中对于阴阳的论述也是非常的详尽周密鲜有不合理之处。《黄帝四经》中关于阴阳思想与《内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就“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普遍存在、阴阳的辨证关系、阴阳二气构成万物几方面《黄帝四经》对《内经》的影响和联系予以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