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方法,直接对石蜡包埋的宫颈癌组织切片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的检测。结果表明HPV16型的阳性检出率为66.7%。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较强,为HPV16型的检测提供一种较敏感而快速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纪振东  潘国强 《吉林医学》1994,15(6):343-344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人类易感病毒,近年来,已阐明HPV感染和许多肿瘤的发生有关,且尤其与人类鳞状上皮有高度亲和性。食管癌绝大多数为鳞癌,为了探讨HPV和食管癌的关系,进一步拓宽食管癌病因学的研究领域,本文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4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显示阳性20例,阳性率约为58.8%。这一结果说明食管癌组织DNA中确有HPV DNA整合,食管癌的发生确与HPV感染有关,并为积极防治食管癌及进一步研究HPV的致癌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探讨HPV16,18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178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标记宫颈上皮病变中的HPV16,18,并取同期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138例宫颈癌标本的HPV16,18平均阳性率为70.3%,其中〈55岁年龄组宫颈癌102例, HPV阳性率为90.2%,≥55岁年龄组36例,阳性率为13.9%,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HPV16(+)组共52例,其中宫颈鳞癌47例,腺癌5例;HPV18(+)45例,宫颈鳞癌11例,腺癌34例,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相关,HPV16型感染多见于宫颈鳞癌,而18型多见于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5.
HPV16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HPV16型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技术检测 73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活检组织、2 6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HPV16型 ,分析其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 ,HPV16检出率为 6 1.6 % (4 5 / 73) ,与对照组相比 (0 % ) ,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 =2 9.38,P <0 .0 5 )。结论 :HPV16型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分子水平了解宫颈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情况及放化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 (insituhybridization ,ISH)技术检测宫颈鳞癌术前 (活检 ,未经任何治疗 )和术后 (经放疗和 /或化疗后 )标本HPV 4个亚型 ( 16/18/11/6)感染的表达。结果 :术前活检标本表达总阳性数 5 2 /60 ,总阳性率 86.7% ;术后 47/60 ,总阳性率 78.3 %。术前HPV16表达率 84.0 % ,术后HPV16表达率为 78.8%。结论 :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关系密切 ;术前术后即治疗前后HPV感染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50例大肠腺癌,38例大肠腺癌和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HPV16型DNA序列,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Southern核酸杂交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病人HPV16型DNA阳性率分别为42%,31.6%和0%。大肠腺癌和腺瘤分别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比较,HPV16型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大肠腺癌和腺瘤之间比较,HPV16型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多重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和11/6E6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癌发病与HPV16、18E6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83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及11/6E6基因。结果:(1)新疆地区36例宫颈癌中HPVE6基因检出率为86.11%(31/36),其中HPV16E6占构成比80.56%(25/31)。(2)山西地区宫颈癌中HPV DNA阳性检出率51.06%(24/47),其中HPV16E6占构成比50.00%(12/24)。(3)两组HPVE6阳性检出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HPV16E6构成比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宫颈癌发生与HPV感染的关系密切,且新疆地区比山西地区更为密切。两组HPV感染以HPV16为主。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患者HPV16感染及其血清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感染及其血清抗体的关系,为HPV感染及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8例宫颈癌患,用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的HPV型别;并采用重组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制备HPV16病毒样颗粒(VLPs),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HPV16VPLs抗体,同时以36份尖锐湿疣患血清及72份健康体检查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HPV通用型DNA阳性率为50%(14/28),HPV16DNA阳性率为42.9%(12/28),HPV18DNA阳性率为3.5%(1/28),较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1.4%(1/72)、中位数-0.0220)-0.0265)和尖锐湿疣组阳性率为8.3%(3/36)、中位数为0.0165(0.0145)差异具显性意义(P<0.01)。HPV16DNA检测法与HPV16VLPsELISA血清抗体检测法两间呈中度相关(K=0.471,P<0.05)。结论:本组宫颈癌以HPV16感染为多见,HPV16VLPs血清ELISA抗体检测可用作HPV16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和宫颈癌的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PV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P16和Ki-67蛋白在200例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总检出率为64%(128/200),HPV 6/11在尖锐湿疣组中检出率最高,HPV 16/18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IN组中尤其在CINⅡ~Ⅲ组中阳性率显著性增高。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P16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也呈递增趋势。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上调参与蛋白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16蛋白还可作为鉴别宫颈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增生的标记物;联合检测P16和Ki-67蛋白对宫颈CIN的诊断及分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子宫颈鳞状上皮癌(简称宫颈癌)是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实验室的研究证明了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以及其它几种生殖肿瘤病有明显的关系。本文应用多重引物与共有引物PCR法对山西60例宫颈癌活检组织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多重引物PCR检出率为81.66%;共有引物PCRHPV检出率为85%,两法符合毕为93.33%。共有引物PCR法比多重引物PCR法检出率高。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本文认为大规模普查最好采用共有引物PCR法,它的特点是广谱,费用低。对临床HPVs感染的鉴别诊断最好选用多重PCR法。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以中国妇女宫颈癌组织DNA为模板扩增出了3株HPV16L1晚期基因DNA片段,扩增参数为94℃1min,55℃30s,72℃2min,共35个循环。将扩增产物HPV16L1DNA片段与克隆载体pCR2.1连接构建了HPV16L1-pCR2.1重组质粒。经酶切HPV16L1-pCR2.1重组质粒回收HPV16L1基因片段,将其与表达载体pPIC3.5连接,构建了HPV16L1-pPIC3.5重组体,并经酶切鉴定得到确认。为进一步对感染型HPV16L1晚期基因的测序及表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使用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33例宫颈病变标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在26例宫颈癌中,6例存在HPV16DNA同源序列,占23%。HPV18同源序列占7.6%(2/26)。HPVX1同源序列为11.5%(3/26)。HPV16相关序列为27%(7/26)。而在4例慢性宫颈炎中仅有1例含HPV16相关序列,1例尖锐湿疣中含HPV16相关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衬垫式介入治疗并发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CINⅢ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伴有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CINⅢ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LEEP术后当天及第7、14、21天均行宫颈创面消毒,彻底擦拭干净消毒液后放置壳聚糖宫颈抗菌膜1枚于创面,并使抗菌膜紧贴创面,再向阴道内填塞带线棉球以防止抗菌膜脱落,12 h后取出。对照组术后未给予上述治疗。术后第7、14、21天均对两组患者复诊,观察阴道分泌物、阴道流血及创面愈合等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行LCT及阴道镜检查。结果:术后第7、14、21天,治疗组阴道分泌物、阴道流血的综合评分和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HPV感染转阴率为50.00%,治疗组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阴道镜检查显示对照组慢性炎症转化率为55.27%,治疗组为3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衬垫式介入治疗伴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CINⅢ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33例宫颈病变标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在26例宫颈癌中,6例存在HPV16DNA同源序列,占23%。HPV18同源序列占7.6%(2/26)。HPVX1同源序列为11.5%(3/26)。HPV16相关序列为27%(7/26)。而在4例慢性宫颈炎中仅有1例含HPV16相关序列,1例尖锐湿疣中含HPV16相关序列。  相似文献   

16.
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患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和11型的感染情况及PCR方法对尖锐湿疣诊断与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方法测定160例尖锐湿疣患病题组织或分泌物中HPV6/11型及HPVl6/18型的感染率。结果 HPV6/11型感染率为95%(152/160),HPVl6/18型感染率为5%(8/160),HPV6/11型 HPVl6/18型混合感染率为1.3%(2/160)。结论 外阴尖锐湿疣患以HPV6型和11型感染为主。PCR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HPV检测与分型的极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49例宫颈癌组织石膜包埋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16、18型DNA进行检测,并与本组研组增报导的同标本中P53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HPV-DNA的检出(87.76%0分别与HPV6、11、18-DNA的检出(27.52%、36.73%、38.7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HPV各型间有交叉感染,单独HPV16感染与各型间交叉感染相比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Accurate typing of the differ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s csscntial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pathological potential of the common virus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present in thecervix. We have developed hybridization, washing and autoradiography conditions that minimize thecross-hybridization among different specific types of HPV so as to allow clear - cut type assignmentthrough practical dot blot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using nylon membrane and ~(35)S - labeled HPV - 16DNA prob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seventeen of thirty (56.7%)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cervix uteri obtained from Tianjin women were detected in the presence of HPV - 16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