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整复方法、中医针灸在整复中的作用及影响整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412例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及整复,分别采用一般持续注气、持续+脉冲注气和持续+脉冲注气结合中医针灸方法整复。结果:一般持续注气整复68例,整复率为82.4%(56/68);持续+脉冲注气整复277例,整复率92.4%(256/277);持续+脉冲注气结合中医针灸整复93例,其中第一次整复67例,整复率100%(67/67);其他方法失败第2次整复30例,整复率78.7%(23/30)。结论:整复率与发病时间、肠套叠的类型及整复方法有关,持续+脉冲注气和持续+脉冲注气结合中医针灸整复率均较高,尤其是后者,肠套叠的类型与发病时间是影响肠套叠整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附28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肠套叠整复中采用间歇注气法的价值及套叠时间与复位率的关系。方法:对220例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与68例采用一般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复位情况进行对比,并选择套叠时间在24h以内146例和套叠时间在24h以上的40例复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220例复位206例(93.6%),一般注气法整复小儿肠套叠68例复位56例(82.6%),套叠时间在24h以内的比在24h以上的复位率高19.1%。结论:采用间歇注气法整复肠套叠比一般注气法复位率高,并且肠套叠时间越短复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空气压力灌肠诊断与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附17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适应证和操作要点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177例 ,行腹部摄片、空气压力灌肠诊断与整复 ,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剖腹探查 ,回顾分析空气压力灌肠的指征和操作要点。结果 :( 1)腹部平片 :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 11例 ,未出现者 16 6例 ;( 2 )空气压力灌肠的X线征象 :杯口状软组织块 16 1例 ,无软组织块 16例 ,杯口状软组织块合并钳状、球状、息肉状、分叶状影分别为 31例、19例、6例、11例 ;( 3)整复成功16 1例 ,未成功 16例。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 ,在适应证范围内 ,应首选空气压力灌肠。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方法:对26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2例(94%),其中24例经2次整复成功,2例在术前麻醉后第三次整复成功,失败16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复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失败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 X线荧上行结肠注气整复小儿肠套叠497例,失败43例。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43例均经手术复位,其中复杂型24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2例肠坏死,16例肠壁损伤,25例阑尾被套。结论 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病程长、年龄小、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有关。透视下见套入头吴大团块影、分叶状和在间隙气压作用下套入部呈“弹簧”样表现是难整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的体会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对126例临床诊断肠套叠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12例,整复成功率88.9%,其中14例复位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只要符合适应症并无其他并发症;空气灌肠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空气灌肠整复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及空气灌肠确诊的222例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比较不同的超声表现与空气灌肠整复可能性的关系。结果:当肠套叠表现为“同心圆征”,空气灌肠整复率为100%。当表现为“炸面圈征”,肠套叠整复情况依赖于低回声外圈的厚度。当出现套头部内积液,整复率为17%。合并少量腹腔游离积液与套叠内肿大淋巴结不影响空气灌肠整复率。结论:通过分析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可预测空气灌肠整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空气灌肠在整复小儿肠套叠中的价值。方法:取足三里、合谷、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毫针直刺,深度0.5-1寸,用泻法,配合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结果:32例肠套叠针灸配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1例,占96.8%。结论:针灸结合空气灌肠提高了肠套叠的整复率,是小儿肠套叠诊断、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空气灌肠不仅对小儿肠套叠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而且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对120例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灌肠整复,其整复率达80%以上。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费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目前诊断和治疗方法主要有空气、气钡灌肠整复和超声引导下水灌肠整复以及有创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在超声引导下,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并加以手、探头双合诊在诊治小儿肠套叠中效果显著,整复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收集2005年~2010年1月乐清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诊断和治疗的213例肠套叠患者资料,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整复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小儿肠套叠整复的成功 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疗效。方法:29例肠套叠患儿,在X线透视机下,用CT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器行空气灌肠(压力8.0-16.0KPa)进行整复术。结果:29例患者行空气灌肠后均明确诊断,其中20例为回一结肠型肠套叠,5例为结-结肠型,4例为回-回结肠型。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首选的安全、方便的方法。灌肠前注射解痉药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7例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先行立位腹透排除膈下游离气体,再行常规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直接在超声实时监视下,采用空气灌肠机对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压力为6~12k Pa。如套头出现停顿不动,则排气后对相应部位的腹部进行揉按。再继续充气并用超声观察,如发现套头迅速消失且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小肠区内见广泛气体强回声,则提示整复成功。结果本组肠套叠患儿均为回—结肠型,横切面上均表现为典型的"同心圆征",所有患儿均成功整复。其中3例患儿整复后出现回盲瓣处水肿,在声像图上可见环形低回声的水肿带,称为"暗环征"。结论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常规X线透视的辐射损害,有望成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方法应用G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器对70例临床怀疑肠套叠患儿于临床症状出现24~48h内进行肠套叠整复术。结果整复成功63例,失败7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最可靠的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不能复位的影响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2001年间495例肠套叠中443例经空气灌肠整复,52例未整复成功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整复时穿孔)。整复压力6.5-12.5kPa(48.75-93.75mmHg)。165例肌内注射654-2约5mg。52例中年龄2月至13月,平均5.3月,发病6至70小时,平均32小时,31例超过24小时。结果:52例手术病例,27例有肠坏死;49例为复套,回-回-结型39例,回-盲-结型7例,回-回-盲-结型3例;35例套叠颈部较紧;29例套头大,呈分叶状;7例套入头部有原发病变。结论:89.5%小儿肠套叠可经空气灌肠整复。影响整复的因素有:发病时间;套叠类型;注气压力;解痉药物;整复器类型。  相似文献   

15.
空气灌肠不仅对小儿肠套叠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而且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对120例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灌肠整复,其整复率达80%以上,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危险小,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X线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性空气灌肠治疗(附19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的影响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自动控制压力肠套叠复位机对198例儿童急性肠套叠进行的200例次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就其整复成功率与病程、套头所在部位、全身情况及方法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和讨论.结果198例儿童急性肠套叠,回结型160例(80.8%),盲结型21例(10.6%),结结型17例(8.6%),空气灌肠复位率为83%.肠套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2~24h为93.6%、24~36h为78.6%、36~48h为64.9%、48~72h为50%)及套叠程度的加深(升结肠末端以近为91.9%、肝曲~横结肠末端为76.1%、脾曲~降结肠为67.4%)而降低,经卡方检验(Ρ<0.001),整复成功率与患儿的全身情况(如发热、脱水程度)及整复方法有密切关系.结论只有综合分析影响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的各种因素,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儿童急性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在婴儿期尤其多见半岁至两岁间。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生理盐水、钡剂和空气灌肠整复法,其整复效果也不一。小儿肠套叠如能早期行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多获成功。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89.0%(388/436).其中病程≤24h,若在实施空气灌肠复位前给予盐酸山莨菪碱等舒张平滑肌的药物其成功率更高,曾就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有部分患者在给予麻药后打开腹腔套叠部位已自行打开,还有部分患者套叠部位已明显松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或氧气整复成功与失败病例在临床X线表现及整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有一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X线荧屏下行结肠注空气或氧气整复小儿肠套叠133例。整复成功86例。失败47例。结果:空气或氧气灌肠整复成功病例均属比较单纯套叠,病程比较短,无肠管畸形及肠腔坏死患者,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均属比较复杂型肠套叠,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小或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结论:整复成功与失败与肠套叠所套类型,病程长短,年龄大小,肠管有无畸形,肠腔有无坏死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整复医生如何掌握压力及整复方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与肠壁肿胀厚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61例肠套叠经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测量套叠肠壁肿胀的厚度并记录,然后根据测量数据,按肠壁肿胀厚度、选择不同的空气压力进行整复。结果:整复成功52例,占85%;失败9例,占15%。并且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患儿的性别及肠套叠部位无明显关系,与肿胀肠壁厚度、选择空气压力有关。空气整复可行性的标准:当水肿肠壁厚度〈1.10cm、选择空气压力8—15kpa,可以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在1.10—1.50cm、选择空气压力8—13kpa,可以谨慎地进行空气整复。当水肿肠壁厚度1.50cm、空气压力不超过8kpa、只作诊断,不宜进行空气整复,否则有穿孔危险。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成功与否,与肠壁肿胀厚度有明显关系,这对小儿肠套叠选择性地空气整复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小儿急腹症 ,好发于春秋季节。多发于0 .5~ 2岁的小儿。其诊治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钡灌肠或空气灌肠 ,空气灌肠安全清洁 ,压力可控 ,复位成功率较高。现结合我院诊治的 6 3例小儿肠套叠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6 3例中 ,男 41例 ,女 2 2例 ,年龄 5~ 32月 ,,平均 9个月 ,病史从 3~ 48h不等。有腹痛哭闹不安者 5 1例 ,血便者 32例 ,呕吐者 2 3例 ,腹部包块者 36例 ,体温升高者 12例 ,白细胞总数升高者 2 8例。均先行立卧位腹部透视后 ,经肛门插入Folty氏管 ,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 ,用肠套叠整复机缓慢注入空气 ,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