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曰:"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的婴幼儿。本病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 相似文献
3.
5.
小儿厌食症中医辨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食症中医辨治进展秦皇岛市中医院宋阿冬(066000)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故受到家长及医界广泛重视。本文试就1984年以来,以中医药为主辨治小儿厌食症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辨证1.1... 相似文献
6.
7.
胃出血的中医辨治体会陈御吟胃出血是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或呕血。近几年来笔者按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胃出血患者多例,效果满意,现浅谈如下。1病因病机与辨治胃痛同时出现便血或吐血,多是胃经损伤,络损血溢。... 相似文献
8.
9.
小儿高热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 ,许多病症都可以高热作为主要症状出现。由于高热的病因不同 ,症状和治疗各异。浅举验案说明 :1 解表清热王某某 ,女 ,5岁 ,1995年 11月 18日初诊。患儿发热、头痛9天 ,在当地医院曾用青霉素、氢化考的松 (用量不详 )治疗 ,体温仍持续在 38.5~ 40℃。症见患儿精神不振 ,双目微肿赤 ,唇干咽红 ,舌质微红、苔薄黄 ,脉浮数有力。证属风热袭表。治宜疏风透表 ,清热解毒。方以银翘散加减。处方 :银花 15g、连翘9g、薄荷 9g、葛根 15g、升麻 15g、黄芩 9g、菊花 9g、大青叶 15g。服药 1剂热减 ,2剂热退。按 …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扁桃体炎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扁桃体炎,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令患儿家长十分焦虑。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两类患儿易发扁桃体炎:一是素体肺卫虚弱,易感外邪者;一是素体脾胃虚弱,易患胃肠积滞者。针对上述两种证型,笔者采用中医分期论治的原则,收到满意效果,兹举病案简述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 ,是青壮年常见多发病 ,临床症状以腰痛、乏力、浮肿、高血压为主症。尿常规检查有蛋白尿 ,还可见反复镜检血尿或肉眼血尿及管型尿 ,本病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 ,本人对慢性肾炎的辨治体会如下 :1 论病机 ,关键在脾肾笔者认为 ,慢性肾炎一病 ,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 ,涉及的脏腑较多 ,其病位虽有肺、脾、肾、三焦之不同 ,然脾肾虚弱是其病机的关键。脾主运化 ,脾气虚弱 ,清阳不升 ,精微下注是导致蛋白丢失的重要原因。肾藏精 ,主封藏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 ,肾气足则精气内固。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脏腑娇嫩 ,脾胃薄弱 ,一旦有病 ,每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因此 ,治疗小儿脾胃病应以健脾为主 ,不易轻用攻伐。临床常用补益之法 ,但也不可骤补 ,必须补中寓泻 ;满证宜消 ,但不可俱消 ,必须消中兼补 ;湿证宜燥 ,但不可太燥 ,必须燥中寓濡 ;阴虚宜滋 ,但不可过滋 ,必须滋中潜化。方可谓治疗小儿脾胃病之法。1 善调脾胃之偏 宜补中寓消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中医治疗小儿脾胃气虚证 ,主张先扶助脾胃之气 ,并逐步增加补药以调之。如早补、过补 ,往往有碍脾气的升发 ,反致虚而不耐补。故善调脾胃者 ,必须补中兼消 ,刚中… 相似文献
13.
14.
案 1 温阳健脾治喜唾陈某 ,男 ,1 0岁。 1 988年 1 0月 5日初诊。其母诉患儿喜唾几月余 ,曾求治于市某医院儿科 ,诊为“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嘱其监督纠正 ,因无法纠正 ,故求治于中医。刻下患儿不停吐唾 ,口唇干燥 ,形体羸弱 ,面色苍白 ,胞睑浮肿 ,自觉畏寒肢冷 ,口干不欲饮 ,大便溏 ,舌淡苔白 ,脉沉迟。证属脾肾阳虚 ,投附子理中丸温阳健脾 ,每日服 3次 ,每次服半丸 ,温开水送下 ,连服 5日告愈。按 教科书无“喜唾”之病名 ,窍思《伤寒论》中“喜唾 ,久不了了 ,……当以丸药和之 ,宜理中丸。”该患儿面色苍白 ,形体羸瘦 ,畏寒肢冷 ,胞睑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优势 ,无论是辨证论治或是专方加减 ,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中医在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上 ,常用生脉散、参附汤、复方丹参、川芎嗪等药物静点 ,配合辨证施治 ,富有整体效应 ,可较快改善心梗患者的临床症状 ,稳定血压 ,改善心肌功能 ,促进机体康复 ,而且对结代脉 (心律失常 ) ,喘证 (心衰 ) ,厥脱证(心源性休克及低血压 )等亦可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特别对不适合西药治疗或有较重副作用不能耐受者。中医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 ,体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思想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理清虚实… 相似文献
16.
17.
小儿外感咳喘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外感咳喘,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病,是小儿科的常见、多发病。咳喘虽非一病,然外感致咳与外感致喘医理相近,皆为外感之邪犯肺,肺气不能宣发肃降所致。正所谓“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又必肺而为病。故治疗当以疏表宣肺,利气化痰为其共性原则,均应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为法。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笔者临证中将小儿外感咳喘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壮火食气,邪陷厥阴、心阴虚衰5种类型,其治疗分为正治法和变证治法两类,每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辨治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胁痛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胁痛是肝胆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脓疡、胆囊炎、胆石症、胆息肉、肝癌等疾病都会出现胁痛。而胁痛的发生机理亦主要责之于肝胆 ,同时与脾胃相关。1 辨证论治肝胆湿热型 :多因湿热蕴结于肝胆 ,继而影响脾胃而成。除出现胁痛外 ,常伴有口苦 ,恶心 ,纳呆 ,目黄 ,身黄 ,尿黄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法 ,方用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肝郁气滞型 :常因情志失调 (如郁怒伤肝 )诱发 ,肝失疏泄 ,阻于胁络而得病。胁痛以胀痛、窜痛为主 ,且伴有胸闷不舒 ,嗳气纳少 ,苔薄脉弦。治以疏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