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4岁.因右示指背侧被带鱼刺伤、创面感染不愈合6年,肿痛加重6个月入院.临床检查:神志清醒,一般情况较正常,全身未触及体表淋巴结肿大.右示指中末节背侧可见约1.5cm×1.5 cm×0.2cm凹凸不平增生物突出创面,表面呈湿疹样表现,少许渗出物(图1);肿块周围皮肤轻度潮红样肿;手指屈伸轻度受限,感觉正常.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手指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质改变.局部组织标本切片送病理检查,诊断为右示指血管肉瘤.免疫组化结果:CD34(+),胶元Ⅳ(++),ki-67(+),CK-P(-),Vim(+++),S-100(-),SMA(+),P53(-).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肿块扩大切除术,术中肿块呈鱼肉样,并有炎性浸润至伸肌腱和指间关节,考虑本病为恶性肿瘤,行右示指掌指关节平面截指术,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诊断:右示指血管肉瘤,中分化(图2).目前患者正在接受预防性放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4岁.因右示指背侧被带鱼刺伤、创面感染不愈合6年,肿痛加重6个月入院.临床检查:神志清醒,一般情况较正常,全身未触及体表淋巴结肿大.右示指中末节背侧可见约1.5cm×1.5 cm×0.2cm凹凸不平增生物突出创面,表面呈湿疹样表现,少许渗出物(图1);肿块周围皮肤轻度潮红样肿;手指屈伸轻度受限,感觉正常.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手指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质改变.局部组织标本切片送病理检查,诊断为右示指血管肉瘤.免疫组化结果:CD34(+),胶元Ⅳ(++),ki-67(+),CK-P(-),Vim(+++),S-100(-),SMA(+),P53(-).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肿块扩大切除术,术中肿块呈鱼肉样,并有炎性浸润至伸肌腱和指间关节,考虑本病为恶性肿瘤,行右示指掌指关节平面截指术,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诊断:右示指血管肉瘤,中分化(图2).目前患者正在接受预防性放射、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因发现上腹部肿块1周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8 cm×8 cm左右大小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EA、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CT平扫示胰体尾部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影(图1),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肿瘤血管主要发自脾动脉(图2).术中见肿块大小约16 cm×11 cm×6 cm,来源于胰腺体尾部,表面呈不规则结节状,包膜完整,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至灰红,质地中等,部分包裹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术后病理:胰体尾部富细胞性神经鞘瘤(图3,4).免疫组化染色:S-100 (+++),GFAP(+),CD117(-),CD34(-),SMA(灶状+),Ki-67(< 10%).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40岁.发现右手示指、小指掌指关节水平慢性肿块6个月,右肘关节外侧肿块1个月,既往曾有肛周脓肿切开引流病史,至今创面未愈合.病程中有低热、倦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查体体温37.0℃—38.0℃,偶有寒战.局部检查:右示指掌指关节水平半球状肿块,4cm×3cm大小,皮肤发红,质软,可触及波动感,压痛明显,掌指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右小指掌指关节肿块,3cm×2cm大小,质韧,活动欠佳,皮色正常,压痛明显.右肱骨外髁处半球状肿块,3cm×2cm大小,压痛,皮肤颜色正常.X线片示双手各骨呈局限性泛发性骨密度增高(死骨)及其周围不明显囊性骨密度减低区,右示指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27岁.因发现右肩肿块3个月入院.病程中无任何其他症状.体查:右颈后三角可扪及4 cm×4 cm大小肿块,质地硬,境界欠清,活动度差,无触痛.CT检查示:右颈部相当于右前斜角肌区域见35 cm×40 cm大小肿块,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入院诊断:右肩肿块(性质特定).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前、中斜角肌间,肿块外侧邻副神经,下方邻臂丛神经,大小约4cm×4cm×3.5cm,无完整包膜,边缘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度差.病理检查:增生的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侵及周围横纹肌及脂肪组织.诊断:右颈部(腹壁外)韧带样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0岁,发觉右腋下肿块数月,渐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示右腋下一直径约4 cm肿块,无触痛,边界不清,较固定.B超示右腋下低回声团块.入我院行右腋下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5 mm×3 mm×4 mm大小,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融合成团.术后病理示:右腋下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术后行钼靶、胸部CT、胃镜等相关检查,均未发现原发灶;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免疫组化检查示:ER(+),CEA(-),c-erbB2(-),p53(-),故考虑为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rcinoma,OBC).行正规化疗后患者一直神志欠清、烦躁,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内科会诊意见示脑转移不能排除,需进一步行MRI以明确诊断,但因患者不能配合检查,无法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66岁.间歇性咳嗽伴进食后恶心、呕吐2月余.胸部X线示右肺下叶团块影(图1).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7 cm×3 cm大小不规则肿块,累及右肺下叶静脉、左心房侵犯可能性大(图2).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下叶开口可见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呈肉瘤样,符合肉瘤样癌.头颅CT及ECT全身骨扫描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9岁.因右腋下肿块1年于2005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右腋下第6、7肋间可扪及6.0 cm×5.0 cm肿块,质软,活动欠佳.术中见肿块位于前锯肌与肋间肌的肌膜间隙之间.病理示:灰白色透明黏液样物,大小6.0 cm×5.5 cm×2.5 cm,切面灰红、灰白色,质软,部分有被膜.瘤细胞多呈星形或小圆形.胞质呈不规则凸起向四周伸出.少数细胞胞质明显,核小,深染,无核仁及核分裂象.瘤细胞稀疏分散在大量黏液样基质中,伸入周围的横纹肌和脂肪组织内(图1).奥辛蓝染色(+),瘤细胞胞质内偶尔存在黏液染色阳性的空泡.免疫组化:瘤细胞仅波形蛋白(+).病理诊断:(右腋下胸壁)肌间黏液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56岁.刺激性干咳2个月.行CT扫描显示右侧胸壁约8.3 cm×6.2 cm类圆形肿物(图1).2008年12月行右胸壁肿物切除术.右胸壁肿物病理示间皮瘤,双相分化(图2),大小约9 cm×6 cm,肺门和第11组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CR(+)、CK(+)、CK8/18(+)、Vim(+)、MC(局部+)、CEA(-)、TTF-1(-).术后未行放化疗.8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行颅脑MRI示左颞顶6.4 cm ×4.7 cm肿物(图3),结合病史考虑肿瘤转移.2009年9月行左颞顶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性间皮瘤,肉瘤型(图4).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0岁.查体发现右乳包块1周入院.查体:乳头无内陷,表面肤色正常,右乳腺外上象限触及片状增厚区,面积约5 cm×3 cm,质地稍韧,局部结节感.左乳腺正常.右腋窝触及数枚淋巴结,大者1.5 cm ×1.5 cm大小,质韧,可活动,无压痛.双侧眼睑水肿.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低回声包块,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门诊以“右侧乳腺癌”收入院.术中快速冰冻报告为“右侧乳腺炎症”,遂行肿物单纯切除.术后病理见镜下病变区乳腺小叶萎缩甚至消失,部分导管轻度扩张,并内衬上皮增生,小叶内及小叶间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并淋巴滤泡形成,一些淋巴滤泡呈退行性改变,类似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中所见的滤泡.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20 d"入院.患者入院20天前体检时发现胰腺占位.一周前复查CT示:考虑胰腺颈体部来源占位性病变,内分泌肿瘤可能(图1).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行剖腹探查术见胰体部下缘、Tritze韧带右侧,肠系膜血管左侧见一椭圆形棕红色囊实性肿块,约5 cm×4 cm大小,似有包膜,边界尚清(图2),术中冰冻病理提示Castleman病(血管透明变性型).完整切除肿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手术后第6天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血管透明变性型),见图3.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43岁, 因"体检时发现盆腔肿物6 d"入院。全腹部CT检查:左侧髂血管区软组织密度, 右侧附件区囊状低密度影。盆腔增强MRI检查示:左侧髂血管区见椭圆形囊实性异常信号, 大小约4.7 cm×3.9 cm, 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图1)。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外侧, 上缘进入闭孔, 下缘位于左侧髂静脉分叉处, 肿物呈囊实性, 质韧, 大小约5 cm×4 cm×4 cm, 表面包膜完整, 肿物表面及两端均可见神经纤维, 充分游离肿物, 完整切除(图2)。术后病理检查示:(腹膜后)神经鞘瘤, 伴骨化(图3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entin(+), S-100(+), SOX10(+)(图3B), SMA(-), Desmin(-), CD17(-), CD34(-), Ki67增殖指数<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16岁,发现右阴囊肿物4个月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内4.5 cm×3.5 cm×3.0 cm卵圆形实性肿物,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右附睾炎性结节. 结果 骶管麻醉下行右附睾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小而深染.免疫组化染色:肌红蛋白(++++),肌动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一).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平行排列的细肌丝,未见肌节样结构.病理诊断:右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右阴囊内再次发现肿块,生长迅速并疼痛,考虑附睾肿瘤复发.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冰冻切片示切缘无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右阴囊横纹肌肉瘤(复发).给予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联合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结论 附睾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罕见,进展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和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患儿 男,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手掌出现绿豆大小的包块,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未就诊.近1个月来发现肿物迅速增大并影响右示指屈伸活动而入院.临床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示指屈肌腱Ⅱ区与鱼际纹交界处可触及约3 cm×2 cm大小肿物,质地较硬,无压痛,表面及基底部稍有粘连;右示指屈、伸活动受限,末梢感觉、血运无异常.诊断:右示指狭窄性腱鞘炎.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呈分叶状,与皮肤及腱鞘内壁粘连,切开时有黏液流出.术后肿块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良性间叶瘤(肿瘤为无包膜的三叶状肿块,质硬,表面及切面为半透明的胶冻状,为粗细不一的纤维组织分隔呈小结节状.镜下肿瘤成分以黏液组织为主,呈不规则巢状,内含星形黏液细胞,周围有粗细不一的条索状纤维组织间隔,并夹杂有小片状的脂肪组织.肿块内富含静脉样血管,部分血管壁除可见厚层纤维组织及平滑肌外,尚可见少量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67岁.因发现右肘部外侧肿物2年,右手中、环指伸直受限2.5个月来我院就诊.无明显诱因和具体诊疗.入院检查:右肘关节外侧见一大小约6 cm×3 cm×2 cm不规则肿物,皮肤正常,肿物质实,不能活动,边界清楚,局部无压痛,肘关节屈曲功能尚可,伸直受限,骨间后神经走行区压痛(+),Tinel征(+),右中、环指掌指关节垂指畸形,不能主动伸直,示、小指伸指肌力M4,拇指及腕关节活动正常,手指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右肘关节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有骨赘形成,肱桡关节外侧可见两处不规则、不透光骨化影,大小不等(图1).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67岁,发现右肘部肿块18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 8℃,脉搏74次,呼吸19次,血压19. 87/10. 78k Pa。右肘关节前侧明显肿胀,肤色正常,皮温正常,可触及大小约8 cm×4 cm肿块,见图1A;皮肤无静脉怒张,无破溃,局部无压痛,质韧、界限尚清,无波动感,未闻及血管杂音,活动度差。右肘关节活动正常。屈肘后右拇指、示指、中指感觉麻木。患肢末梢血运正常。实验室检查:斑点实验及结核杆菌抗体(-),ESR、类风湿因子、CRP正常。右肘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1岁.因头痛半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个月于2006年7月20日入院.无高血压病史.患者之母多年前因"肾癌"死亡.查体:血压130/80mm Hg(1 mm Hg=0.133 kPa).眼底检查未见渗出及血管畸形,视神经乳头无水肿.左肾区轻度叩击痛.B超检查示左肾实性占位病变约2.2 cm×3.0cm,右肾囊肿,多囊胰腺,肝、胆、脾脏未见异常.CT、MR检查示左小脑延髓3处占位,直径约0.5~2.5 cm;左肾中极可见2个软组织肿块影,分别为1.5cm×2.0 cm×2.0 cm,2.5 cm×3.0 cm× 2.6 cm,类圆形,强化明显,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5岁.因"体检发现右中腹腔肿块1周",于2011年12月29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腹平软,右中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8 cm肿块,质偏硬,境界清,活动可,无压痛.腹部B超:右中腹腔低回声团块;腹部CT示:右中腹软组织占位,盆腔少量积液,首先考虑恶性间质瘤.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2.7μg/L,癌胚抗原(CEA) 1.8 μg/L,糖链抗原19-9(CA19-9) <2.0 U/ml.初步诊断:腹腔巨大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于连硬+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无明显腹水,肿块位于右中腹,为大网膜所包裹,肿块来源于肠系膜根部,滋养血管曲张增粗,与肝胆、肠管、胃等周围脏器无粘连,无明显转移结节,沿肿块包膜离断网膜及周围滋养血管,完整切除肿块,出血约500 ml.患者术后7d拆线出院.病理检查:肉眼观:肿块大小约15 cm×12 cm ×11 cm,类圆形,系有包膜的分叶状软组织肿瘤,有大量曲张血管滋养肿块,肿块实性,质地偏硬,切面呈灰白、黄白色相间.  相似文献   

19.
病人 男,45岁.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半月.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肺下叶后段一直径约2.2 cm×2.8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无明显毛刺及分叶征象,轻度强化(图1).术前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均正常.2010年5月胸腔镜下手术.反复探查,未发现右下肺结节.扩大切口进胸以手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背面,邻近肋膈角,约2.0 cm×2.0 cm×2.5cm,质硬,包膜完整,蒂较宽(图2),完整切除.病理显示细胞呈圆形及棱形,间质有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性,偶见核分裂及肥大细胞(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99(+),CD34(+),S-100、SMA均阴性.诊断为膈肌孤立性纤维瘤(交界性病变).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复查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36岁.因左胸壁肿物就诊,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左胸壁腋后线第7肋触及一卵圆形肿物,大小约10 cm×8 cm,质硬,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胸部CT示左侧第8、9肋间软组织肿物影,大小4.4cm× 3.8cm×3.7cm,肿物向内压迫胸膜,局部肋骨未见明显破坏(图1、2). 2011年7月行左胸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胞膜完整,表面光滑,深入肋间.完整游离并切除肿瘤,壁层胸膜完整,肋骨无破坏.术后切除标本病理,大小4.8cm× 3.5cm× 2.5cm,呈灰白、灰红色,表面光滑,胞膜完整;切面呈多囊性,最大直径1 cm,内含暗红色血块样物(图3).电镜示:神经纤维组织间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呈海绵状(图4).免疫组化示:神经标记物NF和S-100(+),血管标记物CD34(+)(图5~7).病理诊断:肋间神经血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