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中,对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10例下肢DVT患者接受IVCF植入术,术后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随访期间无PE、严重出血性疾病及滤器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IVCF植入的应用不仅有效预防PE的发生,而且使溶栓治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动脉栓塞(PE)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2例经多谱勒超声证实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给置入TempofilterⅡ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分析其使用的安全性及预防PE中的作用.结果 112例植入TempofilterⅡ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1例出现滤器脱出,54(48.2%)例发现滤器上拦截到血栓,在滤器置人期间没有发生PE.结论 Tempofilter Ⅱ下腔静脉滤器的置人能有效拦截缸栓,防止PE发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产腔静脉滤器放置后的安全性及其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有效性.方法 1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深静脉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国产腔静脉滤器,进行近期观察和长期随访.结果 135例(96.4%)1次放置成功,5例(3.6%)2次放置成功;术中未发生国产腔静脉滤器断裂、移位、腔静脉穿孑L等并发症.98例(70%)患者获得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随访期间未发生PE、滤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断裂及变形等现象.1例患者发生滤器移位至右心房,为当地医院介入手术操作昕致,与滤器放置无关.结论 国产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PE,其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二个潜在因素.但DVT和非致命PE发作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因而其发生率目前尚不清楚.据权威估计,复合创伤病人DVT的发生率约为20%,故建议采取预防措施.但迄今为止,仍无安全有效的方法.作者就复合创伤后血拴形成及其预防进行了研究.复合创伤病人113例,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用连续捆绑加压装置(SCD,共76例)及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LDH,共37例)来预防DVT和PE;并用B超定期监测股静脉血流.对于不明原因的去O_2饱和血症或临床怀疑有PE可能时,监测SPO_2并行通气/灌注肺扫描或肺血管造影检查.当证实有DVT或PE时,立即用肝素治疗.113例复合创伤病人,平均年龄38±18岁,多数病人合并骨折.共发现12例(10%)血栓栓塞,其中5例为下肢DVT,4例为PE但无DVT,3例同时有DVT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常常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如果不加以预防,其下肢DVT发生率为40%~84%,其中近端DVT占8%~24%,有症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率为1.8%~7%,致命PE为0.2%~2.0%[1].而亚洲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DVT发生率并不低于欧美国家[2~4].在TKA手术中,止血带能够使术野清晰,可减少术中出血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有关止血带增加TKA术后DVT及PE风险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有关止血带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及PE相关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出止血带导致DVT风险增加机理的假说,为进一步研究DVT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围手术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VT和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DVT和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DVT栓子脱落易引起PE,若PE不能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死亡。据文献报道,90%的PE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而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PE的可能性为50%~[1]。因此,积极预防和正确治疗DVT是临床骨科医师必须关注的课题,以降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峰  吴蔚  王彬 《中国骨伤》2004,17(12):761-762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n,DVT)可以被视为肺栓塞(pulmonary tmbolism,PE)的标志,PE是DVT的最常见、最主要并发症。2002年1月-2004年5月治疗8例骨科手术后发生PE的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对骨科术后DVT及PE的发生及预防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预防性滤器应用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风险肺栓塞(PE)的创伤患者中预防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关于高风险PE的创伤患者预防性滤器的前瞻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范围从数据库建立到2019年3月21日。再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811例放置滤器患者和6477例对照组患者,分析显示,预防性滤器可降低PE发生率(RR=0.32,95%CI:0.16~0.63,P=0.001),降低致死性PE发生率(RR=0.20,95%CI:0.04~0.96,P=0.05),同时尚不能认为预防性滤器与下肢DVT发生率的明显增加有关(RR=3.7,95%CI:0.23~60.54,P=0.36)。结论:预防性滤器在高风险PE的创伤患者中可降低其PE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不会增加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以导致死亡,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除可引起PE外,其并发症还有复发性血栓形成或栓塞、血栓后综合征,后者包括水肿、硬结、疼痛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尸检研究证明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的PE发生率为7.9%,而DVT的发生率为PE的3~5倍[1]。DVT和PE是骨科病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2]。骨盆和下肢损失病人尤其容易发生DVT和PE。报道DVT和PE的中文文献较少[3],但这亦征明国人的DVT和PE发生率并不少。这就说明研究骨科病人DVT和PE的发生和预防治疗十分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DVT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自然病程或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时危及生命,在DVT治疗过程中使用下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可预防致死性PE发生,同时为DVT的治疗建立了安全的保障条件.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使用可回收VCF治疗DVT 6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肢体残废,甚至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PE),因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的发生意义重大.目前一般认为DVT的形成主要在围手术期,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笔者对2005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综合预防,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后的严重合并症.Bell和Simon[1]报道46%~60%的PE与DVT有关.我们发现,在DVT患者中,45%可发生.PE[2].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形成的原因,诊治要点和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并发DVT,8例同时出现DVT与PE。 14例DVT的发生为单侧肢体患病,超声检查可以证实,早期抗凝治疗顺利出院;8例PE患者有典型的胸部症状,心电图、血气出现改变,8例D-二聚体呈现阳性,5例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异常,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后7例顺利恢复。提示DVT和PE的高危因素是手术创伤、恶性肿瘤、长久卧床和血液高凝,应早期治疗并对高危人群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后的严重合并症.Bell等[1]报道46%~60%PE与DVT有关.竹中[2]统计935例PE,因DVT所致为72%.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继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右心功能不全,致残、致死率高[1].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骨科围手术期至关重要.目前针对骨科术后DVT预防的研究较多,我国也出版了相应的指南[2],但关于脊柱手术后DVT预防的经验却鲜有报道.笔者对脊柱术后DVT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肺栓塞(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0例行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发生有症状PE 9例,DVT 32例.其中干预组760例,发生DVT 10例,PE 2例;对照组570例,发生DVT 22例.PE 7例,两组比较发生率;两组随机选取行脊柱外科4种手术者各50例.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X2和t检验.结果 干预组DVT和PE发生率由3.86%和1.23%分别降至1.32%和O.26%,差别有显著性(DVT X2=8.976,P=0.003;PE X24.512,P=0.034).手术出血量方面,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方面,干预组大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差别无显著性(X20.042,P=0.838).结论 对于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规范化血栓监测和预防性治疗是安全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其危害大,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例如常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有甚者,因并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造成猝死。DVT的治疗目的是预防PE,恢复静脉通畅性,防止DVT的复发,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围手术期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物理方法预防;实验组行物理方法加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DVT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前7例DVT形成,发生率为18.42%,试验组发生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1例中术后8例DVT形成,实验组32例中术后2例发生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出血。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髋、膝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现今依然是髋、膝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其最严重后果。可喜的是,过去30年来,临床DVT和致死性PE发病率均有明显下降。这主要归功于对髋、膝置换术后DVT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改进了预防策略。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髋、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形成机制、演化及预后、临床表现与筛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肺动脉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是其两大并发症。其临床治疗在于预防血栓蔓延、预防症状性PE和预防PTS发生。充分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急性DVT的基本治疗方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可避免反复监测凝血功能,方便抗凝治疗。但对于有抗凝禁忌证者,下腔静脉滤器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能有效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随着可回收滤器取出时间窗的延长,可回收滤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血栓清除术包括手术切开取栓术、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机械-药物溶栓术等,有利于血流的再通,目前这些血栓清除的方式趋于微创和高效。DVT常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当血栓清除后,髂静脉支架解除髂静脉阻塞有利于预防PTS的发生。同时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也是预防PTS发生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压力治疗包括弹力袜治疗和循环驱动治疗也可减轻DVT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