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后不同时间点行亚低温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伤后有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5),前者按治疗时间又分为伤后8h内亚低温治疗组(n=9)和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n=14),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行GOS评定,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颅内压、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接受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36),由平均秩次判断,预后最好的为伤后8 h内亚低温治疗组,其次为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早期(8 h内)进行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后不同时间点行亚低温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伤后有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5),前者按治疗时间又分为伤后8h内亚低温治疗组(n=9)和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n=14),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行GOS评定,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颅内压、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接受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36),由平均秩次判断,预后最好的为伤后8 h内亚低温治疗组,其次为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早期(8 h内)进行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2年以来,将我科收治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 injury,DAI)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临床疗效差.我科近3年来收治DAI 146例,其中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75例,与常温治疗组(对照组)71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的弥漫性轴索伤(DAI)尤其是重度DAI常常是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伤后植物生存和严重致残的最常见原因.90年代以来,DAI已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诊断及治疗及时与否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科近年来应用亚低温等综合措施治疗重度DAI,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弥漫陛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自1992年以来,将我科收治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亚低温和常温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验证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时间5~7d。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综合治疗,呼吸不畅者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给予20%硫酸镁15m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共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0例,昏迷时间平均(18.31±9.18)d;恢复良好23例(38.3%),中残8例(13.3%),重残4例(6.67%),植物生存1例(1.6%),死亡24例(40.0%)。对照组56例,昏迷时间平均(25.46±11.13)d;恢复良好11例(19.6%),中残7例(12.5%),重残2例(3.6%),植物生存4例(7.1%),死亡32例(57.1%)。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以神经元轴索肿胀、断裂和轴索球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特殊类型颅脑损伤.DAI导致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神经心理学障碍,但目前对DAI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1].因此,对DAI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亚低温下综合治疗DAI患者24例与常温下综合治疗的DAI患者13例进行比较。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者4例(16.7%)。死亡7例(29.2%),恢复不良13例(54.1%)。常温组分别为1例(7.7%)、10例(76.9%)和2例(1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DAI早期诊断,采取亚低温下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及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NLX组:21例病人每例均在亚低温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对照组:相同诊断及相同GCS评分的18例病人采用常规治疗。结果:NLX组死亡12例,植物生存4例,重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至恢复良好3例。结论:亚低温可以改善颅脑损伤的生理生化及代谢紊乱,防止脑组织的继发损伤,因而有些学认为这为DAI在轴突横断以前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达到协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亚低温使脑代谢得到保护,降低脑部的血流量,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DAI死亡率和伤残率仍很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1.
轻度低温治疗2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轻度低温治疗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7例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早期使用冰毯机降温至轻度低温(35℃~35.5℃)脑保护,加用冬眠Ⅰ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但不使用呼吸机和肌松剂。结果 17例存活,10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11例,重残6例。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或条件相对不足的医疗单位,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早期并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择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187例DAI患者,其中早期(伤后2周内)并发外伤性癫痫(PTE)者26例,按1:3的比例选出78例未并发PTE患者作为对照,出院时采用GOS评分和Barthel指数计分评价2组患者的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并发PTE组和未并发PTE组患者预后、日常生活能力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平均秩次判断,早期并发PTE的DAI患者预后差于未并发PTE患者,且存活的患者中,并发PTE的DA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低于未并发PTE患者.结论 DAI患者早期发作癫痫可显著影响其预后,尤其是重症患者发作癫痫后预后较差,死亡率、致残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 118例中、重型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 监测入院时、入院后 3 d、7 d 和两周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糖、GCS, 于出院时和三个月后作 GOS 预后评分, 分析血糖水平与损伤严重度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 (260mg/dLvs 130 mg/dL,P<0.005)。入院时血糖≥260 mg/dL 的患者均死亡。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常发生应激反应性早期高血糖, 它是损伤严重度的指示剂和可靠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36例DA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估远期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因素。结果 236例中,死亡29例(12.3%),植物生存或仅有最小意识反应18例(7.6%),重残42例(17.8%),中残38例(16.1%),恢复良好109例(46.2%)。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47例(62.3%),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89例(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评分、瞳孔反应和Levi-CT分级是评估DAI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良好指标。结论 年龄>60岁、运动评分1~2分、瞳孔异常和Levi-CT分级Ⅱ~Ⅲ级是DA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 2 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 ,设定治疗温度为肛温 32~ 35℃。于降温前及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温 (T)、心率 (HR)、血压 (BP)、呼吸 (R)。对照组 2 7例 ,均于出院后评定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较高的心率 (HR)降至正常范围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下降 ,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无严重并发症 ,可降低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突损伤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通过观察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患者伤后早期轴突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探索DAI的发生机理.方法对12例DAI患者的14份活体脑组织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DAI患者在伤后早期可发生多方面的轴突改变,包括(1)轴突的细胞骨架破坏;(2)轴膜改变;(3)膜性细胞器的变化;(4)髓鞘的改变;(5)轴突出现肿胀和离断,轴突近侧断端呈现球状.结论在DAI的发生中,可能有多种机理参与.推测,在受到足够强的外力作用时,一些管径较细的轴突可能会立即断裂;其它受损轴突则会出现进行性的延迟性轴突断裂.在此演化过程中,细胞骨架破坏和轴膜受损继而通透性改变可能是造成轴突局灶性轴浆转运障碍最终离断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在平时和战时均常见,是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伤情重,治疗困难.预后差。文献报道其死亡率高达42%-62%。[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79例DAI患者伤后12h、1d、2d、3d、7d和14d的脑脊液NSE水平,并分析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15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伤后12hDAI患者脑脊液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组脑脊液NSE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预后不良组的脑脊液NSE水平则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或P<0.05);死亡组病人NSE水平持续增高。结论检测脑脊液NSE水平变化不但有助于评估DAI严重程度,而且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