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是引起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分析肝硬化患者的HBV基因型,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中的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有助于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与其DNA相互关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酶免疫测定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对26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疑者进行HBV血清学标志及HBVDNA的检测。结果表明:HBsAg的不同组合状态及HBV感染的临床类型对血清HBVDNA检出率有显著性影响,而HBV诸抗体的不同组合对之影响不显著,并对HBVM的临床意义有了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型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其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方法 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治疗,并于治疗4~6周时测定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治疗48周后测定HBV DNA反跳和YMDD变异.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法扩增HBV S基因区,以4色荧光标记PCR产物末端,在以毛细管高压电泳为核心技术的核酸序列分析仪上自动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结果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分型示:B型株感染26例(34.2%),C型株感染50例(65.8%).B和C基因型患者ALT值分别为(246.3±138.8)U和(283.7±125.6)U,(t=0.335,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107.124±101.49和107.189±101.56拷贝/ml(t=0.138, P>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20例和41例(χ2=0.159,P>0.05).拉米夫定治疗4~6周后,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ALT、HBV-DNA(阴转)、HBV DNA(拷贝/ml)均呈良好恢复状态,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48周后,HBV DNA反跳者B基因型20例,C基因型16例(χ2=13.49,P<0.001).结论常州地区HBV DNA基因型以单一B或C型为主;不同基因型患者ALT水平、病毒复制水平以及HBeAg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基因型与其患HCC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条带分析与基因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500例HBsAg阳性患者(其中HCC患者150例)的HBV DNA进行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 B型和C型基因型是HBsAg阳性HCC患者和非HCC患者的共同优势基因型.但HCC患者中C型基因型所占比例为65.33%(98/150),明显高于非HCC患者的25.14%(88/350),而B型则相反,分别为28.67%(43/150)与68.86%(241/350),x2=75.45,P<0.05.HCC患者中,HBV的B型与C型基因型分布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DNA C型基因型在HCC患者中多见,可能与HC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根据HBV基因全核苷酸序列异源性≥8%或S基因区核苷酸异源性≥4%将HBV毒株分为A~I九种不同基因型,HBV毒株在不同的地域流行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主要流行B、C两种基因型。HBV基因型对HBV感染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HB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或检测灵敏度不够理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根据HBV基因型序列特征,设计了B、C特异型的恒温扩增引物,同时结合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了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检测HBV基因B、C型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B、C与肝癌临床病理方面的关联性.方法 对58名手术切除肝癌病人的血清样本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HBV基因型B、C的感染率分别为31%(18/58)、69%(40/58),基因型B病人肝硬化的发病率低于基因型C(33% vs 70%,P=0.01).基因型B、C多发肿瘤的发病率为28%、7.5%(P=0.04),伴有血管侵犯的发病率为33%、10%(p=0.03).结论 HBV基因型B相关性肝癌与HBV基因型C相关性肝癌相比,肝硬化发生率低,多发肿瘤及血管侵犯发病率高.造成了肝癌病人的复发及预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替比夫定仍为抗HBV的一线药物,但长期使用后导致的高耐药变异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差异,HBV可分为A~I九种基因型,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有研究表明,HBV不同基因型由于基因结构的不同致病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并可影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然而,HBV不同基因型是否对HBV耐药变异产生影响,是否可以作为预测HBV发生耐药变异的指标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常见核苷(酸)类药物相关耐药变异位点,探讨HBV基因型与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病毒发生耐药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肾损害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 ,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 ,临床报道的病例不断增多 ,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18岁~ 38岁 ,平均 2 6岁。乙肝病程 1年~ 10年  相似文献   

9.
Chen T  Ou Q  Chen J  Deng Q  Zhang F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52-65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肝癌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状态及外科治疗肝癌对其的影响。方法HBVDNA定性PCR及免疫学方法检测97例肝癌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DNA及其标志物,97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组66例,术后组31例;HBVDNA定量PCR方法对20例乙肝病毒阳性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后血清中病毒的存在状态及血清中病毒DNA复制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组及术后组均有部分肝癌患者血清中可以发现复制型乙肝病毒,两组阳性率分别为409%、6452%,术后组较术前组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20例乙肝病毒阳性患者经外科治疗后血清中乙肝病毒DNA复制数较术前有显著意义增加(P<001)。结论部分乙肝病毒阳性肝癌患者体内乙肝病毒仍然活跃复制;外科干预更加激发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建议在肝癌外科干预的同时应当防范乙肝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对86例HBV-GN患者及135例非HBV-GN慢性HBV感染者进行比较。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GN与男性(OR 2.79,95%CI 1.48~5.25,P = 0.001)、HBeAg阳性(OR 2.60,95%CI 1.49~4.53,P = 0.001)、HBV复制(OR 3.63,95%CI 1.80~7.33,P < 0.01)、肝硬化(OR 4.58,95%CI 1.41~14.91,P = 0.011)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OR 2.53,95%CI 1.42~4.51,P = 0.002)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GN与男性(OR 2.21,95%CI 1.12~4.33,P = 0.022)、HBV复制(OR 2.77,95%CI 1.28~5.97,P = 0.01)、肝硬化(OR 4.55,95%CI 1.29~16.10,P = 0.019)及ALT升高(OR 1.96,95%CI 1.04~3.69,P = 0.037)相关。HBV-GN中,与IgA肾病型(HBV-IgAN)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典型HBV-GN(膜性肾病或膜增生性肾炎型)与男性(OR 5.24,95%CI 1.64~16.81,P = 0.005)、HBV复制(OR 8.02,95%CI 2.15~29.84,P = 0.002)及ALT升高(OR 3.10,95%CI 1.00~9.67,P = 0.051)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与男性(OR 6.51,95%CI 1.76~24.11,P = 0.005)及HBV复制(OR 7.22,95%CI 1.68~30.97,P = 0.008)相关。结论 男性、HBV复制、肝硬化及ALT升高都可能是HBV-GN的易患因素。与HBV-IgAN比较,经典型HBV-GN与病毒复制及男性更相关,两者可能有不同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X  Guo R  Tian Y  Guo K  Tong Y  Yu K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64-16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在胆石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32例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的胆石症患者和20例乙肝标志物阳性的非胆石症患者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HBV-DNA检测。结果32例胆石症患者的胆囊标本HBV-DNA阳性检出率为40.63%,20例非胆石症患者的胆囊标本HBV-DNA阳性检出率为15%。结论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发生有关。用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胆囊组织中的HBV-DN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肾病患者肾组织病毒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病毒感染在小儿肾脏病发病中的致病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24例小儿肾病患血清及肾活检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小儿肾病患血清和肾组织中HVB 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1.4%和19.6%;HCVRNA阳性率为4.0%和3.1%;EBVDNA阳性率为1.8%和0.5%;CMV DNA阳性率为0.9%和0.5%。结论:HBV感染在小儿肾脏疾病发病因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HCV感染与小儿肾病的关系尚不明确,而EBV和CMV感染导致小儿肾病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13.
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实时PCR检测HBVDNA载量低于1000拷贝/mL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相对少见。对于这些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Cobas HBV DNA定量基线检查,了解其肝脏炎症、纤维化和病毒载量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闽南地区核苷酸(类)药物(NAs)经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逆转录酶区(RT)耐药突变特点。 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524例HBV感染者HBV RT区K169~M250核苷酸序列。随访患者抗病毒治疗史,同时检测其血清中HBV e抗原(HBeA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水平。 结果入组524例患者中,293例(55.92%)为HBV B型,231例(44.08%)为HBV C型。HBV B型和C型患者性别、HBeAg状态、病程、NAs药物选择、不同药物治疗方式下NAs相关耐药突变率、NAs用药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但HBV C型患者年龄(t = 6.486、P < 0.001)和NAs相关耐药突变率(64.94% vs. 51.88%,χ2 = 8.493、P = 0.003)显著高于HBV B型患者。524例患者中NAs相关耐药突变检出率为57.63%(302/524),204位点突变频率最高,其次为180、181和229。10个位点突变均伴随M204变异出现,包括169、173、180、200、202、207、214、237、245和250。HBV C型患者在9个位点上(180、181、184、191、200、221、224、229和238)的突变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HBV B型患者在236和250位点的突变率显著高于C型患者(χ2 = 5.867、P = 0.015,χ2 = 4.226、P = 0.040)。M204相关的伴随突变在基因型B和C中亦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M204I突变更易出现在B型患者中,而L180 + M204I、T184 + L180 + M204V更易出现在C型患者中。 结论在NAs药物选择压力下,HBV B型感染者和C型感染者表现出不同耐药突变特点。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与HBV相互作用,以人体的肝脏作为战场,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战争。在此过程中,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而人体的免疫应答则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理想的免疫应答可控制病毒复制或清除病毒,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恢复和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而对于少数不理想者,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引起的炎性反应导致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细胞损伤和坏死.持续性的损伤可导致肝硬化和HCC等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耐阿德福韦酯(ADV)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模式及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5月宁波市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114例ADV耐药的CHB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比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P25-P25)表示,经过数据转换方差齐的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114例CHB患者的基因突变模式为8种,以rtA181V/T/S(57.89%)、rtN236T(14.91%)和rtA181V/T/s+N236T(9.65%)突变为主,其中单独突变102例(89.47%),联合突变12例(10.53%)。114例患者B基因和C基因分别为21例(18.42%)和93例(81.58%),B基因以rtN236T突变模式为主,占47.62%(10/21);C基因以rtA181V/T/s突变模式为主,占65.59%(61/93);HBVB基因和C基因rtA181V/T/S和rtN236T突变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9和18.658,P〈0.01)。结论耐ADV的CHB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以rtA181V/T/S、rtN236T和rtA181V/T/S+N236T为主,且不同基因突变模式与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其基因组为3200bp的双链DNA分子,按照全基因序列的异质性,HBV可分为A-H等8个基因型。HBV的变异率极高,而且具有很高的复制率,在由共价闭合环状DNA反转录过程中因HBV聚合酶和反转录酶缺乏校正活性,因此不能去除错误掺入的碱基。HBV常引起慢性持续感染,在长期反复感染和复制中发生变异,并受人体免疫应答、抗病毒药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靶点均为HBV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氨基酸(AA)变异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S基因直接测序,分析HBV基因型及HBsAg"a"决定簇的AA变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基因型占52.5%(52/99),C基因型占47.5%(47/99),未发现其他基因型;HBsAgAA126Thr存在变异,而AA124、131、133、139、141、145未发现变异及AA122~124未发现缺失或插入,其中AA126Thr占52.5%(52/99),Ile占39.4%(39/99),Ser占4.0%(4/99),Ala占4.0%(4/99);AA126Thr变异为Ile在C基因型中多见(χ2=35.201,P〈0.001,OR=48.125)。结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AA变异多发生在AA126Thr变异为Ile,且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易发生AA126Ile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