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型肝炎预后有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急诊肝移植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其病死率可高达60%~80%。随着近几年我国肝移植的发展,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近3年我科采用急诊肝移植方法治疗了120例重型肝炎患者,总成功率达到76.2%。由于诸多因素使得重型肝炎患者选择肝移植时机较晚,进展快,尽管术前采用包括人工肝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转入我科后多数患者的存活时间平均3d左右,故只能采用急诊肝移植方法。最短时间为患者入院4h即行肝移植。重型肝炎急诊肝移植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术前的重型肝炎并发症和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术前多数患者合并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PT…  相似文献   

3.
对1989年9月至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7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老年急性和亚急性肝炎病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本院收治的518例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分析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的病因及预后特点.结果 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发病率最高(6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6.4%);病因不明的感染(12.9%)位居第3位.各种类型急性肝炎中,急性药物性肝炎病死率为36.84%,戊型肝炎的病死率为1.26%,乙型肝炎的病死率为2.35%.药物性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的比例最高,为63.15%,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比例分别为10%和10.81%,发展为重型肝炎后,病死率均显著增加.结论 老年急性及亚急性肝炎的病因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要感染因素.急性肝炎发展为重型肝炎后,病死率明显提高.药物性肝炎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比例高、预后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本院2005~2007年收治的11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布情况。结果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所占的比例最大,为81.5%,常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腹水(68.1%)、电解质紊乱(65.5%)、肝性脑病(51.3%)、原发性腹膜炎(48.7%)、肝肾综合征(29.4%)、脾功能亢进(24.4%)、上消化道出血(16.8%)、胸水(10.1%),重型肝炎病死率达12.6%。结论重视肝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及早发现重型肝炎倾向,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荟萃分析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截至2009年11月公开发表的重型乙型肝炎相关的论文,提取其中反映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肌酐水平、临床生化指标及肝性脑病情况。用随机模型分析以标准化均数差(SMD)和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并。结果 13项研究共包含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429例。生存组和死亡组中,TBil、PTA、AFP、肌酐水平在荟萃分析中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研究中除肌酐和肝性脑病异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预后变量存在较大异质性,且异质性不能通过荟萃回归和分层降低。结论在荟萃分析中TBil、PTA、AFP、肝性脑病及肌酐在重型乙型肝炎病程中具有良好的预后判断价值。肝性脑病和肌酐水平在各研究中对预后判断的结果一致。然而TBil、PTA、AFP对预后的判断仍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来源于研究样本排除标准的差异,对于重型乙型肝炎的诊断需要一个纳入标准(PTA≤40%,TBil〉10倍正常值上限),同时也需要相关的排除标准。这将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模型的效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在中国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位居第一。我国现有肝炎病人2800万,重症肝炎年死亡为22600人,其中绝大多数死亡病人是慢性重型肝炎(80%)。慢性重型肝炎这一概念只限于我国使用,与目前国外学者提出的慢性肝病急性肝衰竭一词(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on-C)大致相似,但有两点不同:第一,慢性重型肝炎的病人,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第二,国外慢性肝病急性肝衰竭概念更广泛,并非仅指病毒性肝炎,包括某些非病毒因素如药物、毒物、心血管因素、代谢性因素等引起的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为针对性的防护提供依据,减少其病死率.方法检测重型肝炎(53例)、慢性肝炎(51例)、急性肝炎(44例)患者空腹血糖,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慢性、急性肝炎和正常人(均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患者(均P<0.01);死亡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存活者(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常发生空腹低血糖,早期识别低血糖先兆、合理饮食、做好健康宣教是预防的关键;检测空腹血糖对判断重型肝炎危重程度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美国《急性肝衰竭的处理》意见分析我国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3例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 23例患者的总病死率为86.21%,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急性重型肝炎的首要原因,其最主要的血清学表现为核心抗体IgM阳性,而HBV DNA呈低水平.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后平均死亡时间为(1.94±0.66)d,其存活有赖于肝移植、针对病因治疗.结论 急性重型肝炎是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其病因谱与西方国家的报道不一致,乙型肝炎病毒弓l起的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综合内外科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最凶险的一种临床类型,其发病机理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治疗难度极大.国内近年来报道的病死率在60%~80%之间.历时半个多世纪,对本病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药的研究,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最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ARF116例,年龄5~91岁,平均(64.5±19)岁;65岁以上占55.2%;80岁以上占20.7%。病因:肾前性32例(27.6%);梗阻性肾病26例(22.4%);多脏器功能不全12例;药物肾毒性1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造影剂肾病5例;肾炎8例;严重感染9例;横纹肌溶解3例;尿酸性肾病和酒精中毒各1例;5例原因不明。合并感染者42例(36.2%);肿瘤患者25例(21.6%)。预后:死亡40例,占34.5%;痊愈42例,占36.2%;好转23例,占19.8%;维持性透析4例;转院3例。结论ARF是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尽早解除梗阻是治疗肾后性ARF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的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总结术前临床及生化等指标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与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5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1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衰竭3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1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74%、72%.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NR、肌酐、肝性脑病分期、MELD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INR≥3.5、肌酐≥2.5 mg/dl、MELD≥40分是影响围手术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办法,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病因,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认识和预防AKI、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AKI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AKI患者275例,男181例,女94例,中位年龄为57岁,其中青年组(≤40岁)54例(占 19.6%),中年组(40~60岁)97例(占 35.3%),老年组(≥61岁)124例(占 45.1%).275例患者的AKI分期中1期88例(占32%),2期83例(占 30.2%),3期104例(占 37.8%).肾前性病因最常见,153例(占 55.6%),其中感染相关性疾病最多,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肾性病因中以药物性因素最多,其次为肿瘤相关性肾病.肾后性因素以尿路结石最常见,其次为肿瘤转移或浸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低蛋白血症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2.445、43.530、2.801和3.118(均P<0.01).结论 AKI患者中,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肾前性病因引起的AKI较常见,要及早诊断并积极干预.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MODS、低蛋白血症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间2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急诊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预后、存活率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22例患者中,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功能衰竭14例,与药物相关性肝功能衰竭8例.术前等待供肝的平均时间为2.3d.围手术期死亡3例(13.6%),1例于术后5个月时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于术后6个月时接受再次肝移植治疗,其他受者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腹腔出血2例,胆道并发症2例,无血管并发症.非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22例,肺部感染11例,排斥反应3例,神经与精神症状17例,癫痫1例.术后1、2、3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1.8 %(18/22)、81.8 %(18/22)和81.8 %(18/22),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1.8%(18/22)、77.3 %(17/22)和77.3%(17/22).结论 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良好,术前应合理评估供肝和受者情况,减少等待供肝时间,术后有效地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受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肾衰竭患者。结果90例患者中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6.08±16.33)岁。肾前性29例,主要为手术后低血容量、感染;肾性41例,主要为肾小球疾病及药物所致;肾后性20例,主要为梗阻性。90例中5例死亡,32例痊愈,16例需透析治疗,37例好转。年龄、器官衰竭数、ATN-I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肾小球疾病所致的ARF应尽早行肾穿刺检查;术后低血容量所致的ARF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受者短期预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以及MELD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随访30天后存活组(12例)与死亡组(18例)的术前MELD评分,以MELD分值25和30为界线将病例分组,比较存活率以及肝脏病理,分析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与非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病例的MELD分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MELD评分平均值为28.92±13.45,术后随访3个月总生存率为40%,其中存活组与死亡组术前MELD评分分别为21.56±11.83和33.82±12.43(P〈0.05);以MELD评分25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为63.6%和26.3%(P〈0.05);以MELD评分30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为53.3%和26.7%(P〉0.05):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组与非大块、亚大块肝细胞坏死组患者术前MELD值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2.38±12.69和33.28±12.41(P〈0.05)。结论MELD评分可评估肝移植受术者的短期预后,肝移植受者MELD评分值在25分时比30分时行肝移植术更有意义,MELD评分与肝细胞坏死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并探讨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7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86例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常见部位、临床和病原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在186例ACLF患者中,合并感染160例(86.0%),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腔、胆道、肺部和肠道.血清白蛋白(Alb)≤30 g/L、总胆红素(TBil)〉342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28 s以及存在其他肝功能衰竭(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者有更高的感染率(χ~2值分别为5.4、7.3、21.3和14.7,P值均〈0.05).ACLF合并感染者的病死率为74.5%(119/160),未合并感染者的病死率为42.3%(1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χ~2=10.9,P=0.000);合并多部位感染者的病死率(79.8%,79/99)明显高于单部位感染者(65.6%,40/61),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45).结论 ACLF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透析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获得性急性肾衰竭(HAHARF)的易患因素及血液透析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以提高HA-AR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诊治的82例HA-ARF患者,与同期的社区获得性ARF(CA-ARF)患者进行对比。结果82例HA-ARF患者中,药物所致45例(54.9%)、肾脏低灌注12例(14.6%)、感染11例(13.4%)、手术后10例(12.2%)、肾后梗阻3例(3.7%)、产后1例(1.2%)。经血液透析及原发病治疗,31例肾功能完全恢复(37.8%),95例CA-ARF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49.7%),HA-ARF组中行血液透析治疗比未行血液透析治疗治愈率高(P〈0.05)。结论HA-ARF以药物所致为主,病情重、变化快;与CA-ARF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P〈0.01);治疗上应以预防为主,早期积极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短期预后(3个月)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因肝衰竭行肝移植的86例患者的术前及术中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和MELD-Na评分对短期预后的鉴别能力并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的cut-off值。 结果86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4.4%)。术前MELD评分(P=0.001)和术中输血量(P<0.001)是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和MELD-Na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和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MELD≥24.3组、MELD<24.3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87.7%(50/57),MELD-Na≥25.7组、MELD<25.7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4.9%(17/31)和87.3%(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升高时,早期生存率降低。 结论在预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方面,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与术中输血量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终末期肝脏疾病模型(MELD-Na)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的制定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单一中心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a~+浓度、MELD值、MELD-Na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Na值与入院时MELD-Na值的差值(ΔMELD-Na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以cstatistic评价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a~+浓度、MELD值和MELD-Na值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c-statistic分别为0.718、0.875和0.922.MELD-Na≥40组、35<MELD-Na<40组、30<MELD-Na≤35组、25≤MELD-Na≤30组和MELD-Na<25组的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86.9%、53.8%、35.4%、5.4%和2.0%,各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MELD-Na>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5.9%和15.8%,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能准确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ΔMELD-Na值是临床工作中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良好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