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11)
目的 观察不同加热温度及不同加热时间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恒温加热(43、44、45℃各1、2、3、4 h)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12 h.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瑞氏-姬姆萨染色、PI单染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形态学、细胞周期生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温度升高和诱导时间延长U251细胞凋亡率增加,44℃3 h凋亡率最高达40.10%(P<0.01);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PI单染有凋亡峰及细胞周期改变.结论 44℃热诱导3 h是促使U251细胞凋亡的最佳条件,热诱导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生化学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植物补体。而Res对胶质瘤的抑瘤作用报道甚少,近年来有关胶质瘤的大量的研究证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实验进一步就Res对U251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其与胶质瘤增殖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胃肠管恶性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中,传统放、化疗由于其治疗模式的非特异性特点,常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肿瘤疫苗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免疫治疗新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试验中,在用于治疗胃肠管恶性肿瘤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虽然目前疫苗的设计尚无公认的标准,且其免疫学效果和临床预后也未能取得正相关的联系,但对DC免疫机制的深入了解和相应新方法的研究有可能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DM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紫杉醇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的作用。方法以Lipofectamine介导的MDM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株MDM2蛋白的改变,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野型生p53(wild typ p53,wtp53)的表达,构建荷胶质瘤裸鼠模型,采用瘤内注射和腹腔给药方式,以MDM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紫杉醇治疗,研究其联合抗肿瘤作用。结果脂质体介导反义MDM2 ODN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后,MDM2表达减少,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可增加细胞的凋亡率,野型生p53的表达量增加,裸鼠动物试验联合治疗组瘤重显著小于单独用药组及对照组。结论MDM2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降低MDM2在U25I中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MDM2反义寡核苷酸与紫杉醇联合作用U251人胶质瘤细胞株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12)
PTEN是最易突变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其突变缺失与胶质瘤形成发展及其侵袭性有密切的关系~[1-4].故调节PTEN活性可影响肿瘤侵袭性.泛素连接酶神经前体细胞表达的进行性下调基因4-1(NEDD4-1)可促进PTEN降解,在PTEN缺失致肿瘤过程中扮演复杂角色~[5].本实验将NEDD4-1及其shRNA转染入U251细胞,观察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肝细胞癌( hcc)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居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发生hcc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或间接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方法,实现了与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的互补,随着树突细胞体外扩增和疫苗制备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已逐渐成为hbv慢性感染相关性hcc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树突细胞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在hbv慢性感染相关性肝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已成为热点 ,本文就DC在肾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包括DC的概况、TIDC及免疫逃逸、体外DC的制备方法、DC在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以及DC引起的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等 ,并对各种形式瘤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正宇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21(2):94-95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热点,本文就DC在肾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DC的概况、TIDC及免疫逃逸、体外DC的制备方法、DC在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以及DC引起的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对各种形式瘤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Survivin短发夹状RNA(shBNA)序列的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针对Survivin基因编码shRNA的序列,克隆到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载体,经酶切电泳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Tf-PEI)介导的转染方法 将重组的shRNA质粒转入U251细胞后,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urvivin inRNA和蛋白表达;采用MTF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编码短发夹状的RNA序列被成功地插入到预期位点.转染Survivin shRNA1、shRNA2载体分别入U251细胞后,其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U251细胞在48、72和96 h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分别与转染阴性sh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Survivin shRNA可特异性地抑制U251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5I-神经生长因子(125I-NGF)对U251细胞的杀伤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分别以18.5、37.0、74.0、148.0、296.0、592.0、1184.0、1480.0、1850.0、2590.0、3330.0、3700.0 kBq/ml 125I-NGF处理的U251的吸光度值,选择吸光度值趋于最低时最小125I-NGF浓度为其最低有效浓度.采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比较分别给予完全培养液、592 kBq/mlNa125I、1 mg/L NGF和592 kBq/ml 125I-NGF溶液处理的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评价上述因素处理后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细胞内银颗粒分布,从而反映125I-NGF进入细胞的能力.并通过彗星试验及微核形成试验观察125I-NGF作用后U251细胞DNA的损伤,有明显彗尾及微核形成者DNA损伤严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125I-NGF作用后U251 G0/G1及S期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125I-NGF的最低有效浓度为592 kBq/ml,在此浓度下,125I-NGF可以有效进入细胞核内并损伤靶细胞DNA,经125I-NGF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0.02±0.01)较对照组(0.33±0.02)明显降低(P<0.01).125I-NGF作用后S期细胞比例(10.69±0.02)较对照组(35.47±0.02)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75.10±0.22)较对照组(53.17±0.03)升高(P<0.01).结论 125I-NGF在U251细胞中可以被转运入细胞核内,并可以有效杀伤靶细胞,其杀伤作用主要针对S期胶质瘤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克隆形成试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人试验研究TCL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342/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周期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 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共轭三烯酸对人胶质细胞瘤(U251)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P<0.05)。克隆形成下降,40 μmol/L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BrdU标记从(91.6±3.6)%下降到(14.4±4.4)%(P<0.05),Hoechst 33342/PI双染试验,凋亡细胞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指数从(7.3±1.2)%升高到(34.2±2.4)%(P<0.05),Go/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 A1、PPAR-γ 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 TCI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 mg/L)藤梨根作用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U251的细胞活性;取50 mg/L藤梨根作用48 h后的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藤梨根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凋亡率分别为50 mg/L:(26.51士1.30)%、100 mg/L:(55.92 ±2.40)%、200mg/L:(63.69±2.70)%;50 mg/L藤梨根处理后的U251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检测其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藤梨根处理组中磷酸化STAT3(p-STAT3)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下调,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上调.结论 藤梨根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藤梨根调控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树突细胞用于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卞建民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25(5):263-266
肿瘤病人存在的免疫缺陷是肿瘤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根本原因。本文对肿瘤抗脉冲刺激树突细胞介导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原理、方法和实验结果作了介绍。该方法的出现使肿瘤的免疫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经全民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安全用药等防控措施,hbv携带率已由原来的10%左右降至7.18%,但hbv感染仍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首位原因,全世界每年因此症死亡的人数达100万之多[1].因此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治疗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NA对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反义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反义EGFR的pcDNA3表达质粒并进行了脂质体介导的U251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基因转染。应用RT-PCR检测EGFR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和Transwell方法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反义EGFR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EGFR、PCNA和GFAP表达比较。结果脂质体介导反义EGFR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ECFR表达,MTT法分析显示反义EGFR转染组胞生长抑制率为68%;与对照组和pcDNA3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p-anti-hEGFR转染组G0~G1期细胞数没有明显变化,进入S期的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了,而进入G2期细胞则增加。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eDNA3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p-anti-hEGFR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Transwell方法显示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反义EGFR RNA可以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治疗组EGFR表达下降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反义EGFR可以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EGFR表达,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陷阱受体3(DcR3)反义核苷酸(ASODN)在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并挑选DcR3反义核苷酸,转染U251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 观察DcR3 mRNA和蛋白有无降低,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经1.2 μmol/L AS20DN处理的U251细胞可有效地降低DcR3 mRNA和蛋白表达,DcR3/β-actin比值分别为(12.4±3.1)%和(13.5±4.2)%,错义链组、脂质体组、对照组mRNA和蛋白分别为(68.8±4.5)%、(74.5±5.0)%、(71.3±6.4)%和(78.2±6.8)%、(79.8±4.5)%、(76.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传染DcR3反义核苷酸的U251细胞凋亡率为(42.9±13.1)%,明显高于错义链组(15.8±4.8)%、脂质体组(15.7±3.7)%和对照组(1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R3反义核苷酸可使U251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诱导抗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肿瘤疫苗诱导的抗胃癌效应对荷瘤裸小鼠的作用。方法使用胃癌细胞冻融抗原,体外致敏从小鼠骨髓诱导分化来源的DCs成为肿瘤疫苗,用其来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得到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观察其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早期凋亡诱导作用。结果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得到大量形态典型、具备强烈刺激增殖能力、高表达CD1a、CD11c、CD40和CD80的DCs。肿瘤抗原致敏DCs刺激脾脏淋巴细胞成为CTL后,可显著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并致瘤细胞早期凋亡增加。结论DCs肿瘤疫苗可通过CTL的作用,抑制荷瘤裸小鼠的胃癌细胞生长及促进胃癌细胞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肿瘤疫苗治疗的目标是诱导肿瘤特异性和长期的免疫应答,以清除体内肿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调节、维持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核心作用[1]。本文就DC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树突状细胞概述1.DC生物学特性人DC发育经历4个阶段:①骨髓干细胞;②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样组织中循环的DC前体;③定居于组织中的未成熟DC;④次级淋巴样器官中的成熟DC。CD34+造血干细胞经粒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鄄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可产生髓样DC、表皮朗格罕细胞和间质DC。表皮朗格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