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拉米夫定(LAM)为对照,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84例CHB患者,分为ETV组(0.5mg/d)和LAM组(100mg/d)各42例,用药时间至少48周。于第4、12、24和48周时,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应用PCR定量法检测血清病毒载量。治疗前和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结果经过48周治疗后ALT的复常率,ETV组为90.5%,LAM组为73.8%(P<0.05);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比例,ETV组为92.7%,LAM组为71.4%(P<0.05),ETV组均优于LAM组。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39.4%)高于LAM组(17.7%)(P<0.05)。治疗48周时ETV组无1例患者出现病毒反弹,而LAM组有8例(19.0%)出现病毒反弹,经检测系YMDD变异。结论ETV治疗CHB患者,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抑制病毒、HBeAg低于检测下限和减少病毒变异方面均优于LAM。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对照组均为ADV单药治疗。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8周或48个月治疗,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其OR(95%CI,P)分别为1.84(1.12~3.00,0.02)和80.29(4.18~1541.64,0.004);治疗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优于对照组,RR(95%CI,P)分别为1.22(1.06~1.39,0.004)或1.90(1.10~3.30,0.02);两组HBe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OR(95%CI,P)为1.02(0.40~2.58,0.9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RR(95%CI,P)为1.30(0.63~2.68,0.47)。ADV相关耐药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OR(95%CI,P)分别为0.13(0.03~0.58,0.008)和0.07(0.01~0.40,0.003)。结论与ADV单用治疗方案相比,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显著提高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降低ADV相关耐药发生率;HBeAg阴转率或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似。ADV10mg/d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相对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是我国常用的强效抗病毒药物,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实际临床应用的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LdT组50例、ETV组52例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14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72、96和14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及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及观察终点时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病毒学突破率(VBT)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第12、24、36周HBV DNA定量水平LdT组患者均高于ETV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高于Ld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第48、72、96、144周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LdT组为24.0(12.0~92.0)周,大于ETV组的12.0(4.0~52.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T组中有9例(18.0%)CK曾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3× ULN)以上,而ETV组则仅有2例(3.9%)CK大于3× UL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终点比较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初始单药治疗CHB患者比LdT能更快、更强抑制HBV复制且CK升高率较低,但ETV与LdT抑制HBV的远期疗效(大于36周)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所有以ETV为试验组和拉米夫定(LAM)为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查阅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两名研究者独立采用Jadad评分对全部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分析使用χ^2检验,以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其中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4篇,研究结果显示,ETV组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LAM组(OR=4.12,95%CI:3.37~5.05,P〈0.001;OR=1.60,95%CI:1.31~1.96,P〈0.001)。ETV组的ALT复燃率低于LAM组(OR=0.56,95%CI:0.35~0.91,P=0.02)。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1.06,95%CI:0.85~1.31,P=0.61)。结论恩替卡韦可强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BV DNA、提高生化学应答、肝组织学改善率,同时具有和其他核苷酸类药物一样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初治治疗组(20例)和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组(16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TV 0.5 mg口服,1次/d,治疗96周。结果 ETV初治组和ADV耐药组患者治疗96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100%和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5);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为100%;HBe Ag阴转率分别为42.8%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P〉0.05);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4%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初治及阿德福韦耐药患者均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促使HBe Ag血清学转换,长期服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单药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AM治疗组(53例)、ADV治疗组(50例)和LAM+ADV联合治疗组(52例),每24周检测患者肝肾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血清HBVDNA载量。单用LAM或ADV组中应答不佳或病毒学突破患者分别在24、48和72周加用ADV或LAM进行优化治疗。多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生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治疗24周时,LAM组、ADV组以及LAM+ADV组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6.0%(35/53)、34.0%(17/50)和90.4%(4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82,P〈0.01);治疗96周时,三组患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2%(51/53)、86.0%(43/50)和100.0%(52/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15,P〉0.05)。治疗96周时,LAM组、ADV组以及LAM+ADV组的ALT累计复常率分别为86.8%(46/53)、82.0%(41/50)和94.2%(4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3,P〉0.05),但ALT水平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5,P〈0.01)。治疗96周时,LAM组、ADV组以及联合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达到31.3%(10/32)、20.7%(6/29)和38.7%(12/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3,P〉0.05)。LAM组无早期应答1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1例;ADV组无早期应答19例,发生病毒学突破1例;联合组无1例发生早期无应答和病毒学突破。Logistic回归显示,24周完全病毒学应答与基线HBeAg、初始治疗方案和基线HBVDNA载量相关。分层评价发现,对于HBeAg阳性、HBVDNA〉6.28×10^6拷贝/mL和AⅡ≤5x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LAM、ADV单药治疗和初始联合治疗24周时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6、10.921和6.100,P〈0.05或〈0.01);对于基线HBVDNA〉6.28×10^6拷贝/mL的患者,ADV单药治疗24周,无1例产生完全病毒学应答。结论LAM+ADV联合治疗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和改善肝功能的能力,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和降低耐药变异率,尤其对HBeAg阳性、HBV高载量和ALT≤5×ULN的患者更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第4周、12周和24周各时间段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为0,治疗组患者第12周、24周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第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5.0%和2.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应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1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提高HBVDNA、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ALT复常率,临床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58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0mg/d)36例和安慰剂组22例,分别接受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进入为期36周的开放用药(阿德福韦酯10ms/d)阶段。观察患者血清HBVDNA水平、HBeAg和肝脏生物化学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平均下降3.17 log10拷贝/ml,降幅显著高于服用安慰剂组的0.79 log10拷贝/ml(P〈0.05)。第12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b血清转换率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结束时,有5例患者出现了HBVDNA反弹,其中1例患者发生了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变异。结论(1)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2)在48周疗程中,5例(8.8%)患者出现HBVDNA反弹,其中1例为耐药突变,其余4例未检测到相关耐药突变;(3)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7%。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接受LAM联合ADV初始抗病毒治疗,60例接受ETV单药抗病毒治疗。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超声波或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X检验比较两组在治疗12和24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累计生存率。结果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和ETV单药治疗组各有45例至随访结束。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12个月(X^2=2.12和2.88,P〉0.05)和24个月时(X^2=3.21和3.2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3.5%(10/2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LAM和ADV初始联合组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ETV单药组分别有I例(2.2%)和2例(4.4%)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在24个月检测到1例(2.2%)发生病毒变异。LAM+ADV初始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Alb水平上升(F=18.9和17.3,P〈0.05),TBil和ALT下降(F=16.5、17.1和23.7、24.8,P〈0.05),PT缩短(F=22.7和24.5,P〈0.05),CTP评分和MELD评分下降(F=18.5、17.8和24.2、23.8,P〈0.05)。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6.7%(10/60),ETV单药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8.3%(11/60)。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且耐药变异率低;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24个月时高于单药组,两种方案在临床上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治疗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时治疗组PTA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12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7.1%和17.2%,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HBVDNA≥10^7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70例高病毒载量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为96周: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0.5mg/d),疗程为96周。采用爿。检验对两组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情况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96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7.1%(34/35)、94.3%(33/35)和48.6%(17/35),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7.1%(27/35)、77.1%(27/35)和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8、4.200和7.835,P〈0.05或P〈0.01)。治疗96周,联合组没有出现病毒学突破,而单药组累计有2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且这2例患者都检测到恩替卡韦相关耐药基因位点。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能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耐药发生率,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48周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以上,但HBVDNA仍阳性的住院及门诊CHB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一组在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另一组则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每1~3个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波或行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48周时两组的病毒学、血清学的应答率和耐药发生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基线HBVDNA介于3~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后有86.8%(33/38)的患者HBVDNA转阴,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有69.2%(27/39)的患者转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5);基线HBVDNA〉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72.7%(16/22),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只有52.4%(11/21),两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5)。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经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48周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也无耐药的发生;而换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则有5例发生病毒学突破,3例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S202G变异,1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T184A,所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病例均为基线HBVDNA〉10。拷贝/mL者。结论拉米夫定应答不佳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比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更能抑制HBV复制,且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恩替卡韦治疗中国人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2005-2008年2月公开发表ETV治疗成人CH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运用Revman 4.2软件对HBV DNA转阴率、AⅡ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包含833例CHB患者,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1amivudine,LVD)或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治疗。研究表明,ETV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4%VS43.0%,89.6% vs 77.7%),OR值分别为4.46(95%CI为3.28-6.06,P〈0.00001)和2.48(95%CI1.67-3.48,P〈0.00001);两组HBeAg阴转率类似(23.3% vs 20.2%),0R值为1.82(95%CI为0.46-7.15,P=0.39);入选文献所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强效、安全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国人CHB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4年或以上的耐药情况及疗效,以优化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法 54例入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若患者HBV DNA载量连续两次(间隔1个月)超出检测下限1.0log10拷贝/ml时,则采用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长期治疗;而另一部分患者在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3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结果末次随访时,45例患者(83%)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52例患者(9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31例HBeAg(+)患者中出现HBeg血清学转换者14例(45%),无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17例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需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在3年内出现病毒学突破需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13例,占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患者人数的76%;曾停药患者7例,停药后均出现HBV DNA反弹,其中伴ALT升高者6例,再次服药后全部病例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结论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安全性好,70%以上的病毒学突破发生在治疗3年内,若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可使80%以上的患者维持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90%以上的患者ALT正常;拉米夫定停药后容易复发,但再次使用拉米夫定仍有效。  相似文献   

15.
Resistance formation is a major problem in antiviral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recurrenc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ne possible therapeutic approach is an antivir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synergistic drugs. Four patients who were transplanted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had reinfection of the graft and breakthrough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during consecutive famciclovir and lamivudine monotherapy. Subsequently 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 alpha 2a (3 times 3 million units weekly) was initiated. Addition of interferon markedly reduced viral replication rate in all patients. Three patients became HBV-DNA negative despite lamivudine resistance, but only two had a sustained response. No patient seroconverted to anti-HBe or lost HBsAg, but all patients showed a normalization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and especially no rejection episodes occurred. Therefore lamivudine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might be used for the therapy of hepatitis B re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聚合酶(HBV—P)基因序列的准种组成及其变异特点,探讨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扩增HBV—P基因中覆盖B区-E区序列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评估HBV准种的复杂性。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的准种组成并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疗效评估包括血清学、病毒学、血液生物化学和综合应答。结果拉米夫定治疗2年,完全应答者36例,部分应答者59例,无应答者32例。HBVDNA转阴率81.2%(103/127),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37.9%(48/127)),ATJT复常率86.4%(109/127)。治疗前、治疗后24周、48周、96周时YMDD变异率分别为0、2.4%(4/165)、11.2%(18/161)和25.9%(38/147)。所有患者HBV准种变异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无应答组12周与24周时HBV准种复杂性显著高于完全应答组(P〈0.001)。结论HBVP区准种变异的复杂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疗效存在相关性,治疗12周与24周时的HBV准种变异可能作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持续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OLT)术后HBV再感染的相关因素,评价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核苷(酸)类似物预防HBV再感染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2007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OLT治疗的160例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117例患者术前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所有患者术后长期肌肉注射HBIG,并联合服用核苷(酸)类似物,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患者术前资料,并前瞻性长期随访OLT术后HBV再感染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60例患者中,19例患者出现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1.88%(19/160).患者术前HBV DNA载量、HBeAg状态及抗病毒治疗时间与OLT术后HBV再感染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08、0.127和0.033,P值均〉0.05).19例HBV再感染患者中有17例是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其中8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株阳性,其HBV DNA载量为(7.0±2.0)log拷贝/mL,而YMDD变异阴性组为(3.2±2.5)log拷贝/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1,P=0.003).17例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中,12例加用阿德福韦酯,3例改用恩替卡韦,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OLT术后长期小剂量肌肉注射HBIG,并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预防HBV再感染.OLT术后使用拉米夫定易出现YMDD变异,而YMDD变异是HBV再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