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4-4044
医院感染是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之首(29%),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对昏迷患者常采用气管切开法解除呼吸道梗阻,但气管切开后,患者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我科采用侧俯卧位法对昏迷患者(喉头水肿患者除外)进行呼吸道护理,在接触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梗阻、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药物敏感性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食管癌和肺癌放化疗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在获得的54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株,药敏显示耐药现象严重。肿瘤分期晚、高龄、白细胞低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使用广谱抗生素等的患者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为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白细胞减少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对放化疗的扶正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6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85.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0%.铜绿假单胞菌占40.5%,为引起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可能是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NLRTI)亦称肺部感染或支气管、肺感染,是现今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外科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工作、预防感染是保证腹部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就腹部手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讨论一下. 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某些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气管与外环境直接相通,造成呼吸道感染,以至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预防和控制气管切开术后的下呼吸道感染。方法 对气管切开插管术后的患者进行重点的目标性监测 ,查找易感因素 ,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由 44 %下降到 31.8%。结论 目标性监测气管切开术后的各种易感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干预 ,能早期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424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追踪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例数,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424例患者有42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无口腔护理、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和年龄等因素为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如果高龄或系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及吸烟史,那么气管插管全麻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会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振  柯水源  陈昌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12-2713
目的:为了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呼吸道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36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75.6%,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0.5%,鲍曼不动杆菌占25.5%,两者为引起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可能是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多是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病人,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也是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这种病人多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常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这些侵袭性操作对抢救患者生命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本院近几年来医院感染监测显示神经外科感染率高达18.6%,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为控制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我们在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的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对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对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名喉癌手术后均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名患者手术后在住院期间均无下呼吸道感染,拔出内套管后顺利出院。结论近些年来对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了不断改进,不仅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护理方法,我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为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施行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歇气管内滴药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79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施行间歇气管内滴药,实验组40例,施行持续气管内滴药。结果持续气管内滴药较间歇气管内滴药能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和抗感染作用。结论持续气管内滴药湿化呼吸道,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CU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48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12例发生肺部感染,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导致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胃内容物反流和呼吸机的使用、护士无菌观念不强、ICU病房环境污染等.通过加强ICU病房环境管理、气管套管的管理、气管切口的护理、体位的管理,正确选用吸痰管,采用特殊的排痰方法,根据痰液黏稠度进行有效气道湿化,加强无菌操作意识,预防食物反流误入气管等措施后,肺部感染均得到控制,无一例因感染而死亡.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后,应积极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3.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解除或预防气管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挽救患者生命。但是,气管切开后,气道直接对外开放,如果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008~2009年,我们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抢救工作中,气管切开已成为抢救危重症的重要手段。然而气管切开后,改变了气体进入下呼吸道的正常通道,气体不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处理,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使气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病原微生物侵袭能力大大上升,导致甚至加重感染。即使我们使用传统的气管间断滴药法,肺部感染率仍达40%以上。为了防治呼吸道感染,我们对23例气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手术中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59例,分析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9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2例,发生率为13.51%。痰培养出病原菌117株,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构成比分别为26.50%、22.22%、17.09%和15.3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感染与性别、年龄、慢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无相关性(P >0.05),与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有关(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P <0.05)。结论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麻醉持续时间≥3h 以及术后拔管时间≥2h 有关,应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对呼吸道感染这一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将1999年6月~2005年1月入住ICU的昏迷患者共104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在当前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不仅反映医疗护理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之首(29%),且有不断增加趋势,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气管插管术后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笔者对2003年实施全麻气管插管的134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242例颅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2例颅脑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4例,感染率为26.45%,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6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3.79%,真菌占9.20%;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类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GCS评分、手术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种类、术后低白蛋白、抑酸剂使用、脱水剂使用、吸烟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其中死亡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术后低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侵入性操作(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抗生素种类是颅脑术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术后低白蛋白是颅脑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GCS评分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有密切相关性,GCS评分低和术后低白蛋白的患者预后差,应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必要干预,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