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川芎嗪、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川芎嗪、丹参二种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川芎嗪和丹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采用苔盼蓝染色排除法活细胞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川芎嗪注射液1.5μg/ml、15μg/ml、150μg/ml作用于ECV304细胞,其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丹参注射液150μg/ml、15μg/ml对ECV304细胞仅有减少趋势.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桃红四物汤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KDR/FLK-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HSWD)Ⅱ号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理.方法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THSWDⅡ号对新生血管的效应,以MTT法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有无抑制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该方对小鼠B16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细胞KDR/FLK-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影响.结果THSWDⅡ号1 g/mL、2 g/mL组CAM血管指数降低(P<0.01);THSWDⅡ号1 mg/mL、2 mg/mL组ECV304细胞吸光度值降低(P<0.01);THSWDⅡ号5 g/kg、10 g/kg组及THSWDⅡ号10 g/kg 环磷酰胺25 mg/kg组肿瘤重量、KDR/FLK-1的表达、MVD计数均降低(P<0.01).结论THSWDⅡ号具有抗CAM血管生成、抑制ECV304细胞增殖、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生长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KDR/FLK-1的表达,继而抗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体外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MTT法检查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检查其凋亡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VEC-30424h后,可显著抑制VEC-304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单20.97—81.83%,与对照组比较P〈0.01。Westorn blot结果提示川芎嗪能使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的表达下调。结论:川芎嗪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及VEGF表达下调是川芎嗪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参总碱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析测定苦参总碱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流室系统检测生理剪切流场下(1.5Pa)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结果用0,0.5,0.75,1,2.5,5g·L-1苦参提取物培养ECV304细胞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是0,6.97%,11.37%,29.27%,35.43%,39.26%。在生理剪切流场下,苦参总碱可显著抑制ECV304细胞的迁移(P<0.01)。结论苦参提取物抑制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许栋明  吴丹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836-1839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ECV304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作为体外研究对象,同型半胱氨酸作为造模剂,监测NOS和NO含量的变化判断其损伤程度。确定同型半胱氨酸损伤ECV304细胞时最佳浓度,最佳作用时间,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检测盐酸川芎嗪作用损伤内皮细胞NO和NOS含量,研究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损伤ECV304细胞的最适浓度为1 mmol.L-1,最佳作用时间为48h,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阳性药物硝酸甘油和盐酸川芎嗪对ECV304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OS和NO生成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盐酸川芎嗪具有ECV304细胞保护作用,本实验所建模型可用于筛选以内皮细胞保护剂为靶点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癸素(HB)在体外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黄癸素对ECV304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检测黄癸素对ECV304细胞迁移的影响,二维培养观察黄癸素对ECV304细胞小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MTT法测得黄癸素对ECV304细胞24、48、72小时的IC50分别为40.61、7.15和2.40mg/L;划痕法测得黄癸素浓度为1.25、2.5、5mg/L时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39%、53%和7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经黄癸素处理的ECV304细胞小管数目均显著减少,且管腔不完整,浓度为20、30、40mg/L时小管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6.99%、39.26%和65.64%。结论:黄癸素可直接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样结构的形成,抑制血管新生,从而可能对肿瘤血管的形成起到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巴戟天糖链(MOO)对ECV304细胞增殖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通道的影响.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为研究对象,制备缺氧/复氧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OO对ECV304细胞的增殖效应;在+ 60mV指令电压刺激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MOO对ECV304细胞增殖中BKCa通道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MOO大剂量组(0.45 g·L-1)与麝香保心丸组均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后ECV304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提示:MOO三个剂量组均能增加BKCa通道的电流密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大剂量MOO组最为明显.结论 MOO可通过激活ECV304细胞BKCa通道保护受损细胞并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凉血退赤方(LXTCF)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角膜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LXTCF含药血清,以不同浓度的LXTCF含药血清(10%、20%)作用于ECV304,以正常大鼠血清(10%、20%)处理的ECV304为空白对照组,以单纯培养体系处理的ECV304为正常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ECV304细胞VEGF、b-FGF、ANG-1及PEDF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20%)[(0.695±0.028),(1.28±0.08)]比较,20%LXTCF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ECV304细胞VEGF[(0.416±0.053),(0.56±0.13)]、b-FGF[(0.306±0.053),(0.64±0.11)]蛋白及基因表达(P0.05);含药血清(10%、20%)对ANG-1及PEDF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下调VEGF和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角膜血管新生,可能是LXTCF治疗CRNV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精多糖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黄精多糖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用100 μmol/L H2O2损伤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黄精多糖大、中、小剂量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MDA与SOD.结果 100μmoL/L 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黄精多糖能显著增加细胞SOD的水平,显著抑制H2O2诱导ECV304 MDA的产生.结论 黄精多糖可减轻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致人内皮细胞ECV304 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0.5 mg/ml川芎嗪干预24 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川芎嗪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酶SOD 、GSH-Px的活性.结论 川芎嗪对ox-LDL导致內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苑子黄酮( FAC )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蓝( MTT )法观察正常条件培养基和肿瘤条件培养基下 FAC 对细胞 ECV304 增殖的作用;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模型和裸鼠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观察 FAC 对肿瘤新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FAC 对裸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因子 (VEGF) 及其受体 Flt-1 、 Flk-1/KDR 、 Flt-4 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 (ES) 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FAC 对经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上清液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毒性较低; FAC 明显抑制 CAM 新生血管生成, FAC-a ( 400 mg·L-1 )组的血管指数为 67.5% ;裸鼠移植瘤 MVD 和 VEGF 及其受体 Flt-1 和 Flk-1/KDR 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ES 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 结论 FAC 可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形成,其作用机制与下调 VEGF 及其受体的表达和上调 ES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增殖的影响及其治疗APL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L-60和脐带内皮细胞系ECV-304两种细胞株,分为空白组、TMP组、As2O3组、TMP+ As2O3组,每组设4个复孔,经TMP单独或联合As2O3作用后,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测定HL-60细胞增殖变化;检测HL-60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绘制ECV-304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ECV-304细胞早期凋亡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CV-304细胞贴壁情况.结果 TMP能明显抑制HL-60、ECV-304细胞增殖,且能加强As2O3抑制增殖的作用;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在TMP与As2O3联合处理后明显减少;TMP与As2O3均能诱导ECV-304细胞早期凋亡,降低细胞贴壁能力,联合作用后效果均明显增强.结论 TMP联合As2O3抑制APL HL-60细胞增殖作用增强,抗血管新生是其治疗APL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NOS与ET的影响。探讨冠心平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用100umol/L H2O2损伤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冠心平大、中、小剂量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NOS与ET。结果:100umol/L 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冠心平能显著提高NOS的活性;显著减少H202诱导ECV304ET的产生。结论:冠心平可降低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其提高NOS活性,增加NO合成,并且减少ET的合成,从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及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3~6代的原代分离的BMECs,分别给予TMP(2,10,50mg·L-1)处理,设为不同浓度TMP组,并设同体积培养基为空白组。采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MTS)以及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TMP对BMECs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法观察TMP对BMECs迁移的作用,通过体外管腔形成实验研究TMP对VEGF诱导的BMECs管腔形成的影响;选用ELISA法检测TMP对BMECs培养上清液中SDF-1和VEGF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BrdU掺入实验及MTS实验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TMP能明显促进BMECs的增殖活性(P<0.05,P<0.01);TMP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迁移到Transwell下室的BMECs数量,并提高毛细管管腔形成中管腔分支点的数量。此外,TMP可显著提高BMECs培养上清中SDF-1和VEGF的分泌(P<0.05,P<0.01)。结论:TMP能有效促进BMECs的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并显著提高细胞因子SDF-1及VEGF在BMECs中的分泌,这可能是TMP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四妙勇安汤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血四妙勇安汤对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靶基因选择提供线索。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同步化于G0期,ELISA法检测BrdU的掺入;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10%的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体积添加分数可显著提高BrdU的掺入量,促进DNA合成,提高ECV304细胞周期S期所占比例。结论:10%的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能促进内皮细胞ECV304DNA合成,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对其增殖具有促进的作用,可能具有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VEGF通路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诱导处理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分别采用MTT比色法,Boyden小室迁移法和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分泌和表达的情况.结果:1.25%含药血清除了能提高体外成血管能力外,对其余指标均无影响;2.5%含药血清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血管,并能显著提高VEGF及VEGFR2的表达;5%含药血清仅上调胞内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2途径,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部分说明了药物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H2O2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TNE-α与IL-1水平的影响。探讨冠心平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冠心平大、中、小剂量组,用100μmol/LH2O2,损伤细胞,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给药,继续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与IL-1水平。结果:100μmol/LH2O2对ECV304有损伤作用。冠心平能显著降低TNF-α的水平;减少H2O2诱导ECV304IL-1的产生。结论:冠心平可降低H2O2对ECV304的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TNF-α和IL-1水平,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含通脉丸的培养基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对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EPCs,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10mg/ml)、中剂量组(20mg/ml)和高剂量组(50mg/ml),培养细胞7d。通过倒置显微镜、MTT实验以及细胞黏附、迁移实验评价EPCs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采用细胞表型分析、VEGF的表达、NO的分泌和体外成血管能力来检测不同组别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药物组能提高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黏附能力,并促进EPCs表型的改变、NO的分泌和VEGF的表达,形成丰富的血管样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低、高浓度组比较,中浓度组在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功能以及CD133表达和NO分泌等方面作用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丸能明显改善外周血EPCs的功能,促使EPCs的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促进EPCs分泌NO和VEPF的表达,能够更快形成血管样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Alzheimer’s病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给其造成的损伤,以及β-细辛醚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和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运用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及MTT法,检测Aβ损伤、正常和β-细辛醚治疗的ECV304细胞的DNA周期,钙离子浓度及CD106,CD62P,CD62E这3种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β-淀粉样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痴呆损伤过程中,上调其他3种黏性分子和钙离子浓度,造成细胞凋亡;β-细辛醚能下调3种黏性分子的表达和钙离子浓度,减少细胞凋亡。结论:β-细辛醚通过调节某些外周血小板黏附分子和血管间黏附分子和钙离子浓度,减轻β-淀粉样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痴呆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蜂毒肽作用于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及重组蜂毒肽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重组蜂毒肽(20,50,80 mg·L-1),采用MTT法于24,48,72 h分别测定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C6胶质瘤细胞VEGF,Flt-1,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重组蜂毒肽作用于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但48,72 h后,低、中、高浓度治疗组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或P<0.05);同时中、高浓度重组蜂毒肽作用72 h后,胶质瘤细胞的VEGF,Flt-1,MMP-9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 重组蜂毒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VEGF,Flt-1,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重组蜂毒肽可能通过抑制VEGF,Flt-1,MMP-9的表达来抑制胶质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