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2例 ,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 32例与西药对照组 2 8例。中药治疗组 32例中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2 9~ 6 5岁 ,平均 36 8岁 ;其中左下肢者 2 2例 ,右下肢者 10例 ;手术后者 11例 ,产后者 4例 ,长期卧床者 14例 ,原因不明者 3例 ;症状出现后就诊时间 :3天内者 13例 ,4~ 7天者 15例 ,7天以上者 3例。对照组 2 8例中 ,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2 7~6 8岁 ,平均 37 5岁 ;其中左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血液易凝、静脉壁损伤、细菌感染等因素造成血内膜损伤、纤维蛋白暴露、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多见于手术患者、产后妇女、恶性肿瘤、高粘质血症等。多因术后少动,久病卧床,久卧久坐,使这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滞缓易凝等倾向造成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单侧下肢明显肿胀疼痛,行下次困难,肢体沉重乏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溶栓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PTS患者22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夹湿者给予中医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法结合中药制剂、抗凝药物及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TS症状。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溶栓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 PTS患者22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夹湿者给予中医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法结合中药制剂、抗凝药物及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 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TS症状.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5月~1997年5月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并与单纯西药溶栓、祛纤治疗3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根据199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脉管炎专业委员会拟定的诊断标准,以及下肢深...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单侧或双侧肢体肿胀、疼痛、酸困不适为主要症状。笔者2003年6月-2007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5例,并与西医治疗的14例对照观察,获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湿热下注证68例,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活血之法治疗,并酌予尿激酶溶栓、肝素钙抗凝及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气虚血瘀证67例,采用温阳通络之法,予补气活血中药治疗,并酌予蕲蛇酶降纤祛聚及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痊愈率55.5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以患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周围血管疾病 ,其患肢远端静脉高压、瘀血为主要病理改变。我院血管外科从 1998年5月 2 0 0 0年 5月间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45例 ,并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45例作对照比较。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4 5例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在 2 5岁 6 8岁 ,平均年龄 41岁 ;发病 3天 2 1天 ,平均 10天 ;病变在左下肢者 2 7例 ,右下肢者 13例 ,双下肢者 5例。西医分型 :周围型 17例 ,中央型 9例 ,混合型 19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病人采用西药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同时给中药治疗。14天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测量小腿周径差。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小腿周径差在0.5cm以下24例;在0.5~1.Ocm12例;1.0~2.0cm3例;2.0cm以上3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1993~200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3例(106条肢体),并设西药组(53例)及中药组(39例)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观察195例,男性86例,女性109例;年龄21~68岁,平均56岁。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北京中医药》2011,30(4):301-30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疗效.方法 对诊断为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的20例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或单用胰岛素治疗;口服甲钴胺500 μg,每日3次;中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同时外用中药蚕沙500 g,炒热喷洒黄酒少许,装入布袋外熨治疗每日2次.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胫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变化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患侧下肢肢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溶栓、祛聚、活血化瘀、促进静脉淋巴回流消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观察2组治疗10 d后综合疗效,比较2组健患侧下肢周径差变化,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D-二聚体水平,统计2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内复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10 d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健患侧下肢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0 d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较快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6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和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1d起同时给予中药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1例(2.9%),对照组发生DVT4例(11.8%),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和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方面起到了协同作用,更有效的降低了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刘爱军  李振民 《河北中医》2015,(2):212-214,2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变化。方法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溶栓、抗凝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方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静脉内血栓大小及管腔阻塞程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84.0%,P0.05)。2组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股静脉超声影像显示完全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完全阻塞率低(P0.05)。结论溶栓、抗凝联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6.
杨维 《北京中医药》2010,29(5):373-374,3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7例患者口服广谱抗菌素、卡巴克络(安络血)、甲萘氢醌(维生素K4)和补肾活血中药汤剂。观察患者中医证候,每周复查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常规、B超各1次。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7例患者全部痊愈,平均治疗时间为26.6天,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安全、简便、疗效高。  相似文献   

17.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肾康汤合6%右旋糖酐-40配丹参注射液治疗激素抵抗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结果:完全缓解12例;基本缓解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对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含量、血β2-MG、血脂、血液流变学、TXB2及6-K-PGFIα等实验室指标的测定,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6例采用抗凝、溶栓、扩血管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1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肺栓塞发生1例,对照组7例(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可有效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该病属中医“脉痹”、“瘀血”、“肿胀”等范畴。DVT由创伤、手术、妊娠、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以致久坐久卧伤气,气伤则气行不畅,气滞则血凝,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络道阻塞,营血回流受阻,水津聚而为湿,流经下肢则肿。《医宗金鉴》中曰:“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