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受累部位主要是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由于炎症病变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为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DPB)是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为受累部位一慢性炎症性疾病,DPB的病理学特点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因炎症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慢性咳嗽、咯痰、活动时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秀琨 《当代医学》2010,16(3):19-2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1itis,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的疾患。由于炎症病变弥漫性地分布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气短。现对本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实体,早期表现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央性结节影,晚期则表现为广泛细支气管扩张和持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预后不良。如果早期确诊、及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预后大为改观。本病目前在我国属于少见病,由于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为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和肺间质性疾病,贻误治疗。本结合我院最近以支气管扩张收住院,住院过程中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阐述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的疾患.由于炎症病变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 i f f u s e P a n b r o-nchiolitis,DPB)是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目前认为D P B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人种特异性疾病。D P B的病理学特点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因炎症累及呼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以肺部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多痰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并伴有气流受限。我院近日收治1例DPB,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chiolitis.DPB)是弥漫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一种病因未明,有民族背景的特殊呼吸系统疾病,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型粟粒样结节,肺功能表现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十四、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该病有确实的疗效,但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谢峥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155-15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hronchiolitis,DPB)是以弥漫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全层的的小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可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而病因尚未明了的一种疾病.DPB与地域、人种、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常见[1],近年来国内报道也日渐增多.DPB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分辨力高、多平面成像及无创伤性等优点,是DPB早期检出有效手段,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DPB的MSCT表现情况,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秋红  李惠萍 《上海医学》2008,31(1):61-63,F000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弥漫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由于气道的慢性、进行性感染,常引起呼吸衰竭。其临床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或部分重叠,尤其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容易混淆,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现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以两肺弥漫性细支气管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疾病。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DPB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小气道疾病,临床多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和慢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确诊需掌握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特点;典型病例可以根据呼气相高分辨率CT扫描、CT表现的Akira分型结合日本1998年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红霉素小剂量、长期给药疗法疗效确切,但是对于肝功能差,不能持续服用红霉素的患者,小柴胡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临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慢性气道炎症的历史和临床研究 50年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抗菌作用已用于慢性气道炎症,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能显著提高DPB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变于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终末气道,慢性起病,迁延难愈,临床症状包括慢性而持续的咳嗽、咳痰及典型的呼吸困难,重者将发生呼吸衰竭,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相混淆;影像学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和漏诊。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能改善其预后。本文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疗回顾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弥漫型泛细支气管炎(DPB)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慢性咳嗽、多痰、劳累性呼吸困难,胸片显示双侧小结节样阴影,常伴有充气过度。病理诊断:1)慢性炎症气道病变遍及双肺;2)慢性炎症主要发生在细小支气管和小叶中心部;3)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和相邻的肺泡管、肺泡为泡沫样细胞所堆积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虽然本病的诊断一般依据其临床特征,但最近对临床诊断的 DPB 患者进行的开胸活检所得到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临床上诊断的 DPB病例不仅包括病理上的 DPB,而且还有未分类的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与阻塞性肺部疾病一样是一种下呼吸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尽管有众多种类的抗菌素用于它的治疗,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经临床诊断的弥漫性泛性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大量黄痰及活动后气短.HRCT示两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可见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两下肺可见广泛囊状支气管扩张.伴有鼻窦炎病史.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以及胸部、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预后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多排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2006年期间收治的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及副鼻窦CT表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为:(1)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小叶中心分支状阴影或短线状影,典型者呈树芽征;(3)柱状或环形的细支气管扩张;(4)细支气管壁增厚;(5)副鼻窦炎。结论多排螺旋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chiolitis。DPB)是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山中等提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可导致严重呼吸功能的障碍,多数预后不良。近年应用红霉素长期低剂量治疗,预后有所改善。此病主要发生于亚洲,以日本人居多,在当今日本的呼吸道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自1996年首次病理确诊1例以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技术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为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灶,使医生能观察到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炎性斑片状实变影、肺间质纤维化及小空洞等病变情况。在本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有副鼻窦炎病史。对这些患者的副鼻窦进行C T扫描,最终确诊其中20例患者患有急性副鼻窦炎、14例患者发生慢性鼻部炎症。CT检查在诊断副鼻窦炎方面的准确率达100.0%。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准确地检测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其伴发的副鼻窦炎,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69年,日本学者H omma和Yamanaka等[1-2]首次将一种鲜为人知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命名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以区别于慢性细支气管炎.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才对这一疾病有所认识[1].所谓"弥漫性"是指损伤遍及双肺,而"泛"则指炎症侵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