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脑损伤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拮抗剂PD123319在脑保护中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轻度水肿型胰腺炎(MAP)模型,分成生理盐水组、SAP组、MAP组、Losartan治疗组、PD123319治疗组、Losartan+PD123319联合治疗组,应用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法测定脑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AT1R和AT2R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肾素(Renin)水平。结果: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SAP组和MAP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的AngⅡ及Renin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AP组比较,Losartan治疗组、PD123319治疗组、Losartan+PD123319联合治疗组的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的AngⅡ及Renin水平无明显变化。2)SAP组和MAP组大鼠双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及外周血白细胞AT1R与AT2R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而Losartan治疗组、PD123319治疗组、Losartan+PD123319联合治疗组则能逆转这一变化。结论:胰腺炎鼠脑组织中AngⅡ、AT1R、AT2R表达均增高,Losartan、PD123319可通过拮抗AT1RmRNA、AT2RmRNA干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Ⅰ型、Ⅱ型 (AT1、AT2 )在地氟醚预处理心肺转流 (CPB)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瓣膜置换术病人 2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D组CPB前吸入 6 %~ 9%地氟醚 ,持续时间不少于 30min ;F组以芬太尼为主行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CPB前后取右心耳组织约5 0mg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测其中AT1、AT2受体的基因表达。 结果 两组病人在CPB前后AT1受体均有表达 ,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即F组高于D组 (P<0 0 1 ,P <0 0 5 ) ;CPB前两组病人的AT2受体均无表达 ,CPB后均见AT2受体表达 ,以D组显著高于F组 (P <0 0 1 )。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参与了地氟醚预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一种与结直肠癌发展转移紧密相关的生物活性肽。作者研究了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两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1类受体(AT1R)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而血管紧张素Ⅱ2类受体(AT2R)蛋白位于细胞核。AT1R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肝转移呈正相关,AT2R的表达则与肿瘤分期及肝转移呈负相关。通过施加血管紧张素Ⅱ,敲除AT1R或AT2R的实验被以证明在大鼠直肠细胞中AT1R和AT2R各自的作用。结果 :敲除AT2R,显示AT1R与肿瘤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将76例患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28例)、非糖尿病性肾病(NDRD)组(30例)和DN合并NDRD组(18例);另外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AGT基因M235 T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NDRD组的主要病理类型是为膜性肾病和IgA肾病,DN+NDRD组NDRD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IgA肾病和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两组NDRD的病理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N组和DN+NDRD组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DR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DR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NDR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DN组和DN+NDRD组比较AG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DN及DN合并NDRD的发生有关,与NDRD的发生无关。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C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易感因素。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增生性瘢痕皮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两组,并提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进行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均有表达。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与AngⅡ受体基因的表达相类似;AGT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增加,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减弱。结论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的AT1和AT2的基因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调节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莞市塘厦医院和东莞市大朗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9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其中T2DM组根据有无肾病分为52例糖尿病肾病(DN)组和45例糖尿病非肾病(非DN)组;采用标准的酚-氯仿-蛋白酶K法提取外周血DNA;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CE I/D、ATlR Al166C多态性进行检测。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用HardyWeinberg平衡法。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非DN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χ~2检验,DN组DD基因型频率32.6%(17/52)明显高于非DN组DD基因型频率20.0%(9/45)(χ~2=6.62,P0.05);DN组D等位基因频率58.7%(61/104)明显高于非DN组D基因型频率41.1%(37/90)(χ~2=5.94,P0.05)。DN组与非DN组AT1R Al166C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22,P0.05);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亦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对照组与T2DM组ACE I/D和ATlR Al166C基因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DN有关,携带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T2DM并发DN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 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后2周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3例。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异丙酚2 mg·kg-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输入异丙酚6 mg·kg-1·h-1维持麻醉,并间断追加芬太尼2 μg·kg-1和维库溴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剪硬膜(T2)、夹闭动脉瘤(T3)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T4)时采集动脉血,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T-_Ⅱ、ET和CGRP的浓度,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血浆AT-Ⅱ浓度和HR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1比较,血浆 CGRP和MAP在T2-4明显降低(P<0.05或0.01),但MAP仍在正常范围内。与T2比较,血浆ET浓度在T3时升高(P<0.05)。结论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血液中收缩血管的物质升高,舒张血管的物质降低,应注意预防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的表达。方法将增生性瘢痕皮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和成熟期两组,并提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进行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均有表达。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AT1和AT2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与AngⅡ受体基因的表达相类似;AGT在增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增加,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减弱。结论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Ⅱ的AT1和AT2的基因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AT1和AT2调节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足细胞上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受体(ATR)属于细胞膜受体的一种,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重要的作用靶点,主要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结合而发挥效应.目前研究发现AngⅡ的受体有AT1R和AT2R两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脂氧化酶(12-LO)对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Ang)Ⅱ1型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AngⅡ刺激正常和12-LO基因敲除小鼠肾系膜细胞后,观察p38 MAPK活性和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变化。用12-LO的作用产物12(S)-HETE刺激的系膜细胞转染12-LO基因的系膜细胞和采用显微切割法从正常和12-LO基因敲除小鼠肾脏提取的肾小球来观察AT1R的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目标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Ⅱ的刺激可诱导正常系膜细胞p38 MAPK活性和ECM蛋白表达增高。然而,AngⅡ的刺激不能诱导12-LO基因敲除小鼠系膜细胞p38 MAPK活性和ECM蛋白表达升高。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12(S)-HETE刺激可引起系膜细胞AT1蛋白水平增高,且AT1R mRNA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敲除肾小球内12-LO基因可有效地降低AT1R mRNA的表达(P < 0.01),转染12-LO基因至系膜细胞使AT1R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P < 0.01)。结论 12-LO可上调系膜细胞AT1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血容量与肾素、醛固酮及心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113)mInCl标记转铁蛋白稀释法测定血容量,放免法测定血浆激素水平。对水肿期NS28例、正常26例及其中NS缓解期随访18例进行检测。结果 (1)水肿期NS血容量与正常组无差别,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水平均较正常组高,白蛋白、各激素水平与血容量无显著相关;(2)缓解期与水肿期比较,总的血容量无差异,Ald、ANP显著降低,PRA、ATⅡ则无明显差异;(3)Ald与24小时尿排钠(UNaV)显著负相关。结论 Ald和ANP是NS钠排泄的主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及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Ⅰ receptor,AT1R)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行手术切除的45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以及12例正常肝组织的AngⅡ及AT1 R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肝癌组织中39例Ang Ⅱ表达阳性(86.67%),41例AT1R表达阳性(91.11%);45例癌旁组织中7例Ang Ⅱ表达阳性(15.56%),10例AT1R表达阳性(22.22%).正常肝组织标本Ang Ⅱ及AT1 R表达均阴性.Ang Ⅱ及AT1 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HbsAg(+/-)、AFP和肝硬化背景无关(P>0.05),临床分期高及病理分级高两者的表达显著性高于分期低及分级低者(P<0.01).结论 AngⅡ及AT1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并且随肝癌的分期及病理分级表达增高,表明Ang Ⅱ及AT1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地氟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管紧张素I(AT Ⅰ)、血管紧 张素Ⅱ(AT 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患者45例,随机分为地氟醚1.0MAC组(Ⅰ组)、1.3MAC组(Ⅱ组)、1.5MAC组(Ⅲ组)三组,每组 15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地氟醚MAC分别维持在1.0、1.3和1.5。分别于麻醉诱 导前(T1)、剪硬膜(T2)、夹闭动脉瘤(T3)和动脉瘤夹闭后30min(T4)四个时点采集动脉血,应用放 免法检测血浆中AT Ⅰ、AT Ⅱ、ET和CGRP的浓度。结果 三组ET于T2、T3和T4较T1时均明 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三组AT Ⅰ、AT Ⅱ和CGRP组内及组 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1.0、1.3和1.5MAC地氟醚均 可降低ET浓度,可能预防术中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变化 ,探讨其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 根据平均肺动脉压 /平均主动脉压 (MPAP/ MAP)的不同将 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对照组 :MPAP/ MAP<0 .2 5 ;轻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 0 .2 5~ 0 .45 ;中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0 .46~ 0 .75 ;重度肺动脉高压组 (组 ) :MPAP/ MAP>0 .75。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血浆血管紧张素 浓度 ,测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组 和组 血管紧张素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但组 中血管紧张素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血管紧张素 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围术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降低肺动脉压力 ,对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一重要受体,其在肾脏中介导的作用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本文对AT2R在肾脏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阐明AT2R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全麻诱导以及手术对肥胖患者血浆抵抗素 (resistin)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全麻手术患者 ,根据BMI指数分为两组 :A组 (BMI>2 5 ) 2 0例为肥胖者 ;B组 (2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在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AngⅡ对AT1R高表达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AT1R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不同浓度的AngⅡ(10-10~10-5mol/L)、AT1R阻滞剂(氯沙坦)以及Ang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R)阻滞剂(PD123319)作用于MKN-28细胞,以CCK-8法测定各处理组细胞的相对数目,计算增殖促进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处理组细胞周期变化,计算各处理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T1R在多数胃癌细胞株中表达,其中MKN-28细胞株表达量最高,AngⅡ可明显促进MKN-28细胞增殖以及G1期细胞向S、G2期转化,氯沙坦可明显抑制AngⅡ对MKN-28细胞的促增殖及促进G1期细胞向S、G2期转化的作用,PD123319无此作用。结论:AngⅡ通过AT1R明显促进MKN-28细胞增殖,促进G1期细胞向S、G2期转化。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紧张素Ⅱ与毛细血管瘤发生、发展及自然消退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T1和AT2受体在29例毛细血管瘤和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仅见AT1受体表达,未见AT2受体表达.在消退期毛细血管瘤组织中扩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同时检测到AT1和AT2受体阳性染色信号.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能通过AT1和AT2受体参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自然消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与在体外循环(CPB)之前或期间的血压升高是否有关。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间断收集血液,以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此外,尚给以血管紧张素Ⅱ的拮抗剂肌丙抗增压素(Saralasin),试图降低CPB期间的高血压。研究对象为15位因冠脉疾患而行CPB的患者。术前的血压正常且无肾机能障碍。术前血管造影表明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左冠状动脉阻塞(>50%),大部份患者有多处血管疾患。除了在手术当天的早晨给以心得安以外,其余的药物治疗一直持续到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术前用药包括氟硝安定(flurazepam)、安定(Diazepam)、吗啡及东茛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48只高龄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小剂量丙泊酚组(B组)和大剂量丙泊酚组(C组),观察输注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并于30min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心肌和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B、C组血压、心率随着丙泊酚输注进行性下降;B、C组肾素活性显著低于A组;B、C组血液、心肌及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A组。结论 丙泊酚麻醉对高龄高血压大鼠循环有与剂量及时间有关的抑制;丙泊酚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其对血液动力学抑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