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28~40周)孕妇PT、APTT、FIB和TT凝血四项的变化。方法:用北京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50例晚期妊娠孕妇与15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凝血指标PT、APTT、FIB和TT。结果:两组人群血凝变化指标中,APTT(P<0.05)有显著性差异,PT(P<0.001)、FIB(P<0.001)、TT(P<0.002)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血凝有显著性差异。定期观察孕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妊娠(6—12周)孕妇和晚期妊娠(38—42周)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结果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76例在妊娠早期、妊娠晚期的正常孕妇及244例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PT、APTT、TT和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妊娠早期组与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PT、APTT和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凝血四项作为期间出血倾向的指标,了解不同妊娠期间的凝血状况,预防产前及产中发生产科意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萌 《中外医疗》2014,33(4):78-78,80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不同孕期妇女中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检测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该院进行检测的不同孕期例妇女314例,孕中期121例,孕晚期115例,临产78例,并随机对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100例进行对照。结果孕中期PT、APTY、TT、FIB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FIB水平有增高趋势;孕晚期、临产期妇女PT、TT、FIB较孕中期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PTT无显著变化;临产期妇女相较于孕晚期胛和APTT明显缩短、FB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变化不明显。结论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产后出血起着关键的作用,减少产科发生意外,提高产妇及婴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春 《海南医学》2009,20(9):117-118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F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1例临产孕妇(研究组)与96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12.21±0.8)s、APTT(31.2±3.1)s、TT(11.1±1.3)s、FIB(3.74±0.67)g/L,对照组的PT:(12.8±0.6)s、AFIT(32.6±3.0)s、TT(11.6±1.2)s、FIB(3.09±0.56)g/L,两组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虹  蔡玉玲 《海南医学》2005,16(12):148-148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BackmanCoulter ACL7000血凝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PT、APTT、TT、FIB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项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可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玉 《中外医疗》2010,29(29):73-7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妊娠不同各期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不同孕期的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非孕组与早期妊娠组比较,PT、APTT、Fib及TT差异均无显著性,Fib可出现增高趋势。PT在早期、中期至晚期可成进行性缩短,晚期到临产期无显著变化;APTT在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又缩短显著;FIB在早期到中期明显升高,维持到晚期妊娠,到临产期急剧升高;TT在妊娠期直到临产期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凝血四项作为妊娠期筛查出血倾向的诊断指标,了解其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产科意外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结果的差异程度.方法:用CA-1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随机对101例本院产妇和101例门诊健康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两组检测中,PT、Fbg有显著差异,而ApTT、TT无明显差异.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妊娠晚期产妇的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呈现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同时提醒医务工作者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凝血四项,对预防DIC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和产褥期凝血四项功能特征及其意义的序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序贯研究正常孕妇妊娠期、产褥期凝血四项参数的生理性功能特征.方法:随机对160例正常妊娠妇女序贯地在孕10~14周、20~24周、30~34周、分娩后3天以及50例非妊娠期妇女检测凝血四项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①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围生期PT、APTT和TT缩短,Fbg增加,差异有显著性.②APTF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较早期显著缩短,但中晚期和产褥期三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在整个围生期由长至短依次为产褥期、妊娠晚期、早期和中期,各期之间差异显著.TF在妊娠早、中和晚期无显著差异,但产褥期较妊娠期显著延长.Fbg在整个围生期逐渐增加,到产褥期达高峰,且各期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随着妊娠进展,正常孕妇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水平有助于防治相关病理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时间段凝血试验结果的改变。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8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4、8、16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监测时间段内TT、Fib无明显变化(P〉0.05),PT试验在相邻时间段变化不大,但在相隔时间段有一定变化,APTT试验在各时间段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生物活性物质的衰减(如凝血因子),为保障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有效,应尽可能融化后及时输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临产孕妇中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的健康临产孕妇(均为妊娠38周以后临产)157例(研究组),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未孕妇女108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时间(thrombintime,’rr)进行检测,并相互比较。结果研究组PT、AP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T:10.8±1.4/11.9±1.3。P〈0.05;APrrr:32.8±3.6/30.4±1.9,P〈0.05),Fib含量明显增加(4.3±0.23/2.8±0.53,P〈0.01),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孕妇女体内凝血时间、纤溶活性和抗凝成分均发生显著性改变,血液凝固性提高。因此产前及时检查凝血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及时发现潜在的产科DIC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0PTI0N 4 PLUS血液凝固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作初步评价。方法 用校正血浆、质控血浆、新鲜血浆对仪器的几项主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准确度测定结果PT、APTT、TT、FIB均在质控血浆靶值范围内;混合新鲜血浆测定PT、APTT、FIB的精密度CV%<2%;FIB有良好的线性Y=37.134—7.172X;抗干扰试验HGB 5g/L、BIL 15.18μmol/L、脂肪乳0.5%不会影响PT测定结果;肝素0.5μ/ml可使APTT延长。结论 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适合于各种类型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孕妇产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荣章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16-1917
目的:研究孕妇产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20例临床孕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TT、APTT、PT、PT-INR、FIB、AT-Ⅲ、FDP、D-D分别为(18.03&#177;2.11)s、(30.16&#177;1.75)s、(13.71&#177;0.42)s、1.10&#177;0.039、(3.06&#177;0.29)g/L、(230.23&#177;50.25)mg/L、(4.06&#177;0.51)mg/L、(0.38&#177;0.105)mg/L。以上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后,除APTT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在组间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显示:临床孕妇抗凝活性减弱,凝血、纤溶活性增强,临床前孕妇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测定对防治产后大出血等产科意外具有指导意义,从而确保母婴健康,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吴莹 《中华医护杂志》2005,2(6):489-490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探讨凝血因子检测对观察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共收集各种乙型肝炎患者122例,分为4组,对照组20例。结果 各乙肝病组APTT、PT、Fib水平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重度患者的PT、APTT、Fib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慢重型、肝硬化患者的町及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组患者的PT、APTT、Fib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肝功能轻度受损,APTT、PT、Fib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尤其是预后不良的患者;故APTT、PT、Fib的检测可作为观察病情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和退黄等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利尿和输注白蛋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w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临床出血率,进一步证实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实验室确立的凝血指标正常参考值与参考书和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的差异。方法用日本Sysm ex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对4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进行PT、APTT、TT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本实验室PT、APTT、T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8~12.5秒,22.1~37.3秒,14.5~22.3秒。经过对性别和年龄分组后进行两两比较,P值>0.05,说明男女之间和各年龄组参数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与教科书和试剂说明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较大差异,针对自己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实验人群等因素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是科学的和必要的。实验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对正常参考值的测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1)。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5.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显著延长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断的敏感指标。检测PT、APTT对于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20mg2次/日静滴1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手术前患者凝血四项筛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1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l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clottingtime,TF)简称凝血四项,主要用于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或药物监测,尤其在外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筛检显得更为重要,可初步估计病人对手术出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