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流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提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建议。方法以问卷形式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4个城市的流动妇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51.13%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87次,82.67%的孕产妇在医院中分娩,31.09%的产妇接受了产后访视。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观念和经济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接生等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英涛  陈刚  吕军  张立  张德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6,9(7):546-547,550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532名流动人口妇女建立孕产期保健卡、住院分娩、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情况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收入的流动人口妇女,其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配偶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3.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孕产期医疗保健的重点工作,因此,提高医务人员对妇产科急症认证水平,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水平尤为重要。加强孕龄妇女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点环节,下面就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9月发生的9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三个主要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福州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方法在福州市流动人口聚集区,对480例流动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1%的流动孕产妇接受过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9.4%,建卡率为52.3%,住院分娩率为98.5%,产后访视率为51.3%,32.5%流动孕产妇接受过保健知识指导。流动人口妇女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月人均收入、生育史和是否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率低,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打击非法接生、健全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系统,提高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孕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按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通过逐级收集、评审后,总结分析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妊高征、产后感染.经济贫困、孕产期保健、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村级接生员及防保员职能转换;加强基层产科建设;提高产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浙江省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浙江省死亡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为病例组,符合配比条件(单胎、年龄、分娩医院、妊娠周数)的流动人口非死亡孕产妇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孕产期保健情况、分娩情况等.结果 共收集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病例72例,符合匹配条件的对照288例.两组在社会人口学、孕期保健,妊娠并发症等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无检查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是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产前检查加强流动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水平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键字新闻     
孕产期妇女甲流防治指南发布 卫生部目前发布了《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强调感染甲流的孕产妇最好在综合医院接受治疗,接收孕产妇甲流转诊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救治危重新生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某县孕产期保健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部农村地区某县妇女孕产期保健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44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44名卫生服务管理者/供者以及42名妇女进行访谈。结果 70.6%的孕产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32.9%获得报销,未获报销的66.0%是因为超生。新农合缓解了具有产科危重症或并发症的孕产妇的经济负担。流动人口的报销手续复杂。卫生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乡镇卫生院,中专以下学历占1/4。2005年至2008年的保健总收入中,政府拨款仅占妇幼保健总收入的5.0%。近1/5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总费用超过家庭年收入的20%。选择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分娩的分别占39.8%和58.6%,服务质量和交通方便是选择的主要原因。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影响地理可及性。"坐月子"、重男轻女、为挑时辰而择时剖宫产、"方音岛"现象阻碍了孕产妇保健利用。结论新农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的孕产期保健的服务利用度,偏远乡镇的地理可及性亟须提高。目前尚有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制约孕产妇保健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种社会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孕产妇死亡,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卫生116个监测点1996-2002年的孕产妇死亡数据.及采用现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同地区的社会因素的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结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对孕产妇死亡率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地方财政收入、住院分娩率和粗出生率对孕产妇死亡率有直接作用;已通公路的乡,农村人均收入.住院人次.广电覆盖率对孕产妇死亡率有间接作用。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状况的死因、死因构成及其他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全市十一县(市)区2001—2005年上报的孕产妇死亡个案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本市的孕产妇死亡前四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心脏病。结论:进一步提高孕产期保健和产科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是产妇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母婴的安全,也影响着产妇的顺利分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出现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以及相关不良妊娠反应等都与孕产妇的产前保健利用有直接关系。影响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研究将针对我国妇女围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产妇的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山市孕产期及生育后1年内妇女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和完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中山市某镇孕产期及生育后1年内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现场调查和妇科疾病检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平均年龄(27.86±3.88)岁;文化程度以初中(32.61%)和高中/技校(28.06%)为主;平均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5000元(75.30%);仅77.99%的孕产妇未罹患妇科疾病;保健时选择的医疗机构主要以二级医院(综合性医院)(49.28%)和市妇幼保健院(14.35%)为主;仅65.80%的孕产妇近两年曾接受妇检,47.10%的孕产妇认为孕前应补充叶酸;孕产妇计划怀孕率仅为71.53%,接受孕期保健服务率为83.73%;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OR=1.070)、孕产妇患妇科疾病情况(OR=0.910)、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OR=0.246)及保健医疗机构选择(OR=2.464)。结论:应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孕产妇的医疗保健需求,切实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和对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莫徐群  刘静 《柳州医学》2009,22(4):226-227
目的分析柳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柳州市2003~2008年妇幼卫生年报上报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进行孕产妇死亡分布、死亡原因、死亡地点、分娩地点、孕产期保健情况、家庭年人均收入、叉化程度以及市级评审结果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柳州市孕产妇死亡主要发生在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贫困山区,死亡地点以产妇家、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为主,占71.28%,死亡原因主要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前置胎盘等直接产科原因,占孕产妇死亡的64.89%,其中产科出血占86。89%。结论健全村级保健网络,提高住院分娩率,重视和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孕期保健管理与妊娠结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晶 《医学与社会》2006,19(1):59-61
孕产期妇女与儿童在生殖生理、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卫生状况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孕期妇女提供系统的管理,认真做好围产保健服务,有利于促进每一位孕妇围产期健康,有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孕期保健管理,加强孕期围产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2006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52-2153
目的分析海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海南省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孕产妇死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39例孕产妇死亡中,可避免死亡35例,占89.74%;不可避免死亡4例,占10.26%。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产褥感染、Wernicke脑病。结论提高政府支持,动员多部门协作,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医疗保健部门的知识技能,提高产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控制产科出血等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的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梁晓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09-2310
目的分析农村住院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死亡的各种因素,探讨县级医院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20年来急诊入院死亡的32例孕产妇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统计死亡原因。结果死亡原因孕产妇合并心脏病排第1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排第2位,产后出血排第3位,妊娠合并贫血及异位妊娠排第4位。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增加对妇幼保健事业的投入,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妇女保健工作极其重要的内容。孕产妇死亡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为了切实加强妇女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我们对兰州市三县五区1993~1994年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6年湛江市霞山区孕产妇死亡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来湛江市霞山区孕产妇病死率26.71/10万。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外科疾病。结论:加强对产科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可以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韦辉  符彩霞  邢关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81-181,246
目的掌握和探讨三亚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因素及影响原因变化,寻求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三亚市农村地区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8年度三亚市农村活产数为43618人,孕产妇死亡23例,平均死亡率为52.73/10万,各年度间孕产妇死亡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孕产妇死亡受当地经济文化水平影响较明显。结论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加强产科能力建设,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及转诊工作,加大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孕产期保健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政府加大对贫困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力度等是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国是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5的68个倒计时国家之一。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孕产妇的生存状况、国际公认成本有效干预措施的覆盖情况和趋势,重点关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健康的不平等问题。方法:利用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的数据来估算孕产妇死亡比(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利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资料分析6种已经证实的干预措施的覆盖情况,资料不足的辅以专家咨询。结果:中国的MMR大幅下降,但是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经济水平不发达的二类农村到四类农村的孕产妇死亡风险比城市地区分别高2~5倍,这些地区的孕产妇死亡负担也占到了全国孕产妇死亡负担的70%。从MMR的下降速率看,二、三类农村的孕产妇下降速率偏慢。产后出血、妊娠相关高血压、羊水栓塞和产褥感染是中国孕产妇致死的主要死因。对死因的分析发现,中国超过75%的孕产妇死亡都是由可避免原因造成的。6种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覆盖比例各地差异较大,且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梯次降低。影响这些干预措施有效覆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经济困难和认知因素。各地住院分娩服务的质量差异较大,在贫困的农村地区,那些即使能到医院分娩的产妇也难以得到优质的产科服务。结论:尽管中国能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5,但孕产妇死亡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政策关注的重点应该聚焦于农村的二类以上地区。通过提供基本产科服务,绝大多数孕产妇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与孕产妇卫生服务需要相比,孕期保健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