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122例2型糖尿病患,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各组又分别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和胰岛、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血清瘦素水平。结果示2型糖尿病患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成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是血色素沉着病(铁超负荷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但体内铁贮存过多是否为发生2型糖尿病的预测因素尚不清楚。本文为探索血浆铁蛋白浓度及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的关系,进行一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既往最大体重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推论其与当前体重及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178例T2DM家系患病-非患病同胞,其中T2DM97例,正常糖耐量(NGT)81例,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最大体质指数(BMI)与T2DM的发病关系。结果两组既往最大BMI分别为27·6±3·8kg/m2和25·6±3·0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既往最大BMI与T2DM的发生呈正相关(OR=1·193,P=0·000);既往最大BMI与当前BMI显著正相关(P=0·000),T2DM组和NGT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和0·867。随既往最大BMI的增加,血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既往最大BMI越大,T2DM发病危险性越大,当前体重也越大;超重或肥胖个体由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T2DM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重与2型糖尿病(T2DM)病程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990人,收集其既往最大体重、出现最大体重时的年龄和腰围,诊断糖尿病时的体重、年龄及腰围,目前的身高、体重、腰围以及药物治疗状况。结果T2DM患者的最大体重出现在诊断DM之前。T2DM患者的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有DM家族史的患者,无论是出现最大体重的年龄还是DM的诊断年龄以及目前的年龄,均早于无DM家族史的一组。既往最大体重与诊断时体重高度相关。结论肥胖是中国人T2DM自然病程的早期表现,不能忽视既往病史中最大体重和最大腰围对T2DM发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妈妈,我怕疼,能不能不打针?我以后一定做个听话的乖孩子。”年仅4岁的辛鑫在病房里哀求着。自从上个月辛鑫被查出患有1型糖尿病,医生告诉辛鑫的妈妈要做好思想准备,辛鑫这辈子可能都要靠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样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辛鑫的妈妈不停地责怪自己没照顾好辛鑫,紧张和忧虑一直压抑着内心的痛楚。看着辛鑫终日受苦,每次打针都是连哄带骗才能做完一次看似简单的注射,可这样哄骗终究不能长久。 相似文献
8.
齐文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4):72-73
所谓双重糖尿病是患者同时患上2型和Ⅰ型糖尿病,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伴有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即患者的胰岛仍可分泌足够或者部分的胰岛素,但这些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或者胰岛素受体缺陷,导致这些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患者一般还会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表现。而1型糖尿病,病理特征是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患者血糖升高。一般多见于儿童、少年和青年人,患者一般不伴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表现。 相似文献
9.
1 双重糖尿病概念的提出糖尿病的认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今尚保留着许多的未知数.以糖尿病诊断为例,在WHO(1980年)诊断分型中以发病机制不同及是否依赖胰岛素分类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在WHO(1999年)诊断分型中以是否有残余胰岛素分泌分类为"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其中1... 相似文献
10.
王希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1,(10):36-36
说到糖尿病大家肯定都知道,它与能够产生胰岛素的胰腺关系密切,不管是对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而言,胰腺功能无法正常发挥都是我们所认为的疾病根源之所在。但近来的研究却发现,也许与、糖尿病相关的不仅仅有胰腺,大脑在糖尿病发病中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朱桂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4,(11):18-19
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廷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狗的胰岛素用在等待死亡的1型糖尿病患儿身上.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本来生命垂危的孩子打了胰岛素没过多长时间病情就有了明显好转.自从胰岛素被发现开始,给这些身患“绝症”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他们每天都在注射胰岛素,但是胰岛素注射装置不断更新,形式多样,下面我们比比看,看究竟哪种胰岛素注射装置最适合您? 相似文献
12.
吴雨龙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3):17-18
将336例2型糖尿病患根据其BMI(体重指数)不同而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且三组在年龄、病程、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统计学处理均无差异。但三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却有显差异,而且它与其BMI呈正相关性,说明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BMI即可间接了解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从而对选择治疗2型糖尿病方案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地区1125人群进行OGTT,5年后对随访到的912人进行同样的筛查,按体重指数(BMI)由小到大分为4组:BMI18;18≤BMI25;25≤BMI30;BMI≥30,5年后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以BMI≥30组增长幅度最大。同时探讨肥胖与地区、文化程度的关系。结论体重指数与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且体重增加受经济水平及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Fractalkine(FKN)水平在T2DM患者不同BMI组中的变化及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T2DM患者139例,根据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相关生化指标水平。ELISA检测血清FKN水平。结果 (1)3组间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P均0.05)。肥胖组BP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ALT、TG水平高于超重组(P均0.01)。(2)血清FKN水平与BMI(r=0.57,P0.01)、WC(r=0.40,P0.01)、TG(r=0.21,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KN与BMI独立相关(β=0.32,P0.01,R2=0.40)。结论超重和肥胖是T2DM患者FKN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民间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消息是,1型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不再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只要每天按时口服一种100片1瓶、每瓶3元钱的“神奇”药物,就可以控制病情。要知道,对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摆脱胰岛素注射,减轻经济负担,成为一个基本健康的人。这个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消息是真的么?实际情况是什么?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肖教授已经成功使一例原本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儿,摆脱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将53例初诊Ⅱ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美吡达治疗组(A组)及二甲胍治疗组(B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BP)、腰臀比(WHR)、瘦素(LP)、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LP、FNS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P<0.05);而B组治疗前后对比LP、FINS无显性差异(P>0.05);LP与FINS、BMI、MBP、性别呈显性正相关(P<0.05-0.001)。提示随着INS水平升高LP浓度相应升高,LP与INS、BMI、性别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糖、脂代谢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131例受检对象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单纯肥胖组及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糖代谢、脂代谢指标、C-反应蛋白等,以HOMA-IR及ISI来评价胰岛素的敏感性。结果:①2型糖尿病组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者的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非肥胖者(P〈0.05);②BMI、ISI为血CRP水平的影响因素;③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HOMA-IR(OR=106.696)、CRP(OR=6.239)、TG(OR=6.923)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肖慧娟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4,(9):50-52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存在体重超重(体质指数BMI在24~27.9千克/米。)或肥胖(体质指数大于等于28千克/米。),但也有一些患者体重偏轻,体质指数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18.5千克/米。。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才能维持较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