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糖尿病临床研究——IM—PROVE^TM研究中国结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顾问委员潘长玉教授指出,IMPROVE^TM研究中国结果表明,对于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先前没有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超过七成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  相似文献   

2.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据此推算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约有9240万人[1].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不容乐观.2006年进行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中城市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6%±1.6%,只有41.1%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HbA1c<7%)[2].胰岛素治疗为有效的降糖措施,然而即使已经起始了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也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之友》2012,(6):64-64
我国胰岛素起始治疗晚 2010年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规定,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但是,目前我国胰岛素治疗较晚,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之友》2010,(10):21-2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糖尿病的管理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然后才能依此制订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目标。否则易盲目用药,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从Alchieve研究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每下降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截肢和死亡风险下降43%,大血管并发症风险下降37%,心力衰竭风险下降16%。  相似文献   

6.
刘明(化名)一年前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半年前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各项指标都没有达标。医生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门冬胰岛素30,经过调整用量,目前刘先生的空腹血糖、早、中、晚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达到了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某,64岁,患糖尿病18年,合并有多种慢性并发症。5年前改用重组人胰岛素30R控制血糖,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空腹血糖大致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达8.0%。后经医生建议改用门冬胰岛素30R(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空腹及餐后血糖较前明显好转,且由于不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王某感到方便多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糖尿病患病的人数也呈现飞速增长,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不容乐观。亚洲糖尿病管理中国协作组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6.9%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能够达到6.5%以下,41.1%的患者达到7.0%以下。近期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时平均HbAlc为9.5%±2.3%,74.5%的患者未接受治疗或仅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起始治疗均较晚。  相似文献   

9.
随着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PG)都会影响总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因此需要尽早同时控制FBG和PPG[1].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T2DM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比例接近50%[2],可见餐后血糖控制是中国T2DM防治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包含餐时和基础胰岛素组分的预混胰岛素由于能同时满足人体对基础及餐时胰岛素的需求,成为较多中国T2DM患者的治疗选择.其中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于其药物作用模式相较预混人胰岛素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展现出更好的餐后血糖控制能力和更少的低血糖风险[3].因此,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基础血糖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改善餐后血糖,更加适合中国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和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预混胰岛素为短效与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其既能补充基础胰岛素,又能纠正餐时胰岛素分泌的不足,能够涵盖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近年来,又出现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鱼精蛋白悬液混合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漂移,且餐前即刻注射,患者的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30R(诺和灵30 R)较为普遍,但在部分病人中无论怎样调整两次的剂量,空腹血糖(FPG)及(或)餐后血糖(PBG)仍难以控制.本文旨在探讨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 治疗老年T2DM的疗效,及在两次注射的基础上加用诺和锐30对FPG及PBG的控制情况,并观察体重指数(BMI)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当口服降糖药物不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时,患者应尽早使用基础胰岛素。”2011年11月23日,在开展基础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登记性研究(ORBIT研究)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建议道。  相似文献   

13.
2011年2月12日,在第十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调查报告。该项调查由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协办,全国共计有417家医院参与,143123名被确认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了调查,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5岁,体型偏胖,糖尿病病史11年。目前使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晨20单位,晚上18单位;拜唐苹50毫克,每日1次,于午餐时服用,偶有夜间低血糖发生,查糖化血红蛋白9.9%。入院后监测餐前血糖在9.0~10.0mmol/L,餐后血糖在13.0~15.0mmol/L。给予诺和灵R早晨8单位,中午10单位,晚上6单位,  相似文献   

15.
新型人胰岛素类似物Lispro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spro是一种胰岛素类似物,由胰岛素B链上第28位脯氨酸与第29位赖氨酸位置颠倒后产生,其分子;之间的自我聚合能力下降,决定了其起效快,峰效应早以及作用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从而更近似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Lispro比正规胰岛素有其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先生,36岁,已婚,因“糖尿病病史1年,口渴加重1周”入院。该患者1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建议他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未同意。近一年来,患者饮食控制较合理,运动适量,并口服二甲双胍及诺和龙治疗,糖化血红蛋白〉8.5%,血糖居高不降,还出现足尖麻木等症状。入院后,根据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给予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立即注射,1周左右时,病人口干症状消失,餐前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治疗与控糖效果间的鸿沟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很多患者都需要借助胰岛素治疗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在我国.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本刊讯】2010年8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Mbanya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共同宣布在中国设立“糖尿病规范注射日”.并将时间定在每年11月7日。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曲线包,括基础分泌加上3个餐后的短暂升高,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既要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也要模拟与进餐相关的胰岛素升高,即血浆胰岛素在餐时迅速增加,而在餐间保持较为恒定的基础水平,从而能够理想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餐间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预混人胰岛素制剂(含有不同比例的短效和中效人胰岛素成分),患者通过餐前一次给药便可同时获得基础和餐时量的胰岛素供给,每日两次给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全天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