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在35年前被戴上2型糖尿病这顶“帽子”的。一开始,由于我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束手无策,感觉很困惑。后来我在糖尿病大课堂学习到不少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我对糖尿病和“五驾马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于是我购买了一台血糖仪,开始自我血糖监测,因为视力不太好,每天由老伴帮助记录血糖数据。如今血糖仪逐渐成为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几十年来老伴帮我记录的血糖记录本也已经有几大本。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78岁了,文革时(1966年)因为挨批斗,心里不服气,由此引发了高血压病;到了1992年,又得了“心脏病”(一分钟仅跳32下)。这病没好,那病又来了,到了2004年年底,又得了除不了根的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每当新的《糖尿病新世界》杂志上市之前,我都会对2004年至今已订阅过的杂志一本又一本阅读,重点重温以前读过的文章和相关的知识。有些重点打了标记;有些重要数据、要点用笔记本摘抄;有些与自己糖尿病紧密相关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需要的用药,用笔重点作了记号。结合本人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并发症的实际,我从杂志里悟出一个“韧”字。  相似文献   

4.
1989年的一次重感冒,我在住院检查时发现尿糖和血糖都很高,从此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这一戴就是22年。几十年的抗“糖”路上,我积极学习抗“糖”知识,与“糖友”分享抗“糖”经验。  相似文献   

5.
李翠平 《糖尿病之友》2009,(5):I0003-I0003
从2004年南苑医院被授予“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教育基地”的称号以来,笔者就一直协助内分泌科杨凯杰主任开展糖尿病教育工作。我作为糖尿病专科的一名医生,坚持以糖尿病“五驾马车”为基本点,一直积极普及和宣传科学、规范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将患者的教育、监测、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从社区到医院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曾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对我这样说,“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糖尿病治疗有了这么大的进步。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新的糖尿病知识,除了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自己久病成医。现在,我不仅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还常常帮助我身边的人,向他们宣传糖尿病知识。他们都把我当成健康医生了。”  相似文献   

7.
季雪飞 《糖尿病之友》2009,(9):I0004-I0004
多年来,通过糖尿病教育这一平台,我结识了很多热心的糖尿病患者,在我给予他们知识的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他们服务的工作当中。有些糖尿病患者虽未曾谋过面,电话中却亲切如老友,”季护士长.我是在《糖尿病之友》杂志上认识您的,我的胰岛素笔坏了您看能否帮我换一换,我还想跟您换两盒胰岛素针头可以吗?”对他们的求助,我百分之百地帮助解决。因为他们是我最敬佩的人,因为在抗”糖”的道路上他们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十倍的汗水.更可贵的是他们那种超人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诊断糖尿病到现在已经6年了,虽然比不了那些抗糖几十年的病友们,也算的上一个老战士了,相信自己的一些心得对其他新病友们会有所帮助,所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从这6年的抗糖经历中,我总结出抗糖需要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9.
我患2型糖尿病20多年。使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已超过10年。在努力学习“抗糖”知识的同时,对于使用诺和笔中遇到的烦心事,我也悟到了许多解决办法。在此与病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0.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多年来积极致力于糖尿病医疗保健标准和指南的制定与传播,每年修订代表ADA立场的声明,并将临床实用的ADA立场声明、专家共识和述评报告等汇集,以增刊形式发表。ADA临床实用指南的学术权威性,已广为各国认可和采用。我刊2003年得到ADA的同意将“ADA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2003”全书译为中文在内部出版,在2004年正式付印时又参考2004年版作了补充。《ADA临床应用指南》中译本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近两年来,我们注意到ADA每年都对增刊内容有所修改,特别是自2005年开始主要刊登糖尿病诊疗标准(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和有选择的重要的立场声明,对其他内容则大量删简,目的在于突出“糖尿病诊疗标准”内容。应国内广大读者要求,我刊决定继续翻译ADA 2007版糖尿病诊疗标准的重点内容,并从本期开始连载供广大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是《糖尿病之友》的老读者,贵刊是我们这些读者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糖尿病知识都来源于《糖尿病之友》,来源于贵刊专家顾问团的指导,来源于“家里人”(编辑们)的辛勤工作——采编稿件、征求“糖友”意见,来源于你们全心全意为“糖友”服务的精神。在此,我向家里的全体成员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25日找到了“组织” 最初的惊慌担忧过去后,我接受了女儿患上1型糖尿病的事实。是的,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我只有接受并面对,此外别无他法。之前,我对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好吧,只要去学,一切都来得及。  相似文献   

13.
老伴于1991年发现糖尿病,曾先后服用达美康、优降糖、消渴丸、糖适平等药,餐后血糖仍在12毫摩尔/升。1996年退休的我自荐当上了老伴的“家庭护士”.通过研读糖尿病方面的书籍,增长了不少知识,对老伴的关心照顾也更加细致。  相似文献   

14.
我患有2型糖尿病,看报纸上说“南瓜能降糖”,我也坚持吃。后来我在《金色年代》上看到报道:“南瓜降糖不可信,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从南瓜中分离出有抗糖尿病作用的成分。医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给糖尿病患者未服药和空腹情况下进食200克南瓜,结果发现并不能使血糖降低,反而会升高。”看完之后,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此,我向专家讨教一下:南瓜到底能不能降糖?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糖尿病新世界》2009,(3):75-75
我患糖尿病20余年,经过规范治疗没有出现并发症。我深知糖尿病教育是“五驾马车”的核心,学习糖尿病知识是改变糖尿病的根本。因此多年来读书看报、听课咨询、不断学习糖尿病知识,而自从2008年1月初识《糖尿病新世界》杂志后,  相似文献   

16.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7,15(5):257-257,258
我刊2006年第6期刊登的“联合起来战胜糖尿病”一文中,介绍了面对全球糖尿病病人迅速增加和由此带来对人类健康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威胁,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号召所有会员国参加“联合起来战胜糖尿病”活动,共同呼吁联合国通过一项关于糖尿病的联合国决议,以推动各国政府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在IDF各会员国、全球糖尿病学术界以及所有关心糖尿病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77国集团加上中国等共同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关于世界糖尿病日的提案。2006年12月20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世界糖尿病日”的第61/225号联合国决议。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就非传染性疾病作出的联合国决议。“决议”确定从今年(2007)起将现在的世界糖尿病日即每年的11月14日,作为联合国世界糖尿病日,每年开展活动,以唤起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决议”还要求各成员国政府重视和制订出防治糖尿病的国家计划,“决议”将糖尿病的防治提升到维护人类健康和保障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为了宣传这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本刊这一期全文刊出文件的原文及译文,以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糖尿病之友》2014,(10):8-8
河北田晔祥:《糖尿病之友》是中国第一本糖尿病教育杂志,紧扣“五驾马车”,刊登糖尿病新闻,介绍糖尿病知识和控糖经验,是“糖友”的必读刊物,我非常喜欢。第8期的《聚焦妊娠期糖尿病》一文实用性很强。作者许岭翎既是患者也是医生,她写的妊娠日记是经验总结,可供准妈妈借鉴。建议惠有糖尿病的医生像许大夫那样,把自己的控糖经验介绍给读者,让患者学习,获得健康。  相似文献   

18.
我患2型糖尿病已有23年。确诊初期,由于无知,思虑过多,情绪低落。后来一位学医的学生了解我的病情后,向我详细介绍了糖尿病和“五驾马车”,并说只要科学治疗,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和健康人一样生活的,不会影响预期寿命。回想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接受糖尿病教育,看到了一线光明,觉得过正常人的生活还有希望,而真正的觉醒是在不断学习糖尿病知识和抗“糖”实践中逐渐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与好多“糖友”一样,当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以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痛不欲生,茶饭不思,无精打采,情绪十分低落。后来,通过医生的指导,爱人的鼓励,加之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我渐渐了解和熟悉了这个看似可怕的敌人。  相似文献   

20.
我患糖尿病20年,被大夫当面批评无数次,每批评一次就改进一次,享受到批评的爱,使我这从无知到有知的病人还能健康快乐地生活着,还能不断造出一些“小产品”(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