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恢复期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与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恢复期SARS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亚群与活性状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用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 ,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恢复期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 +亚群基本正常 ,而CD8+亚群偏高 ,CD4 +/CD8+降低 ,CD4 +/CD8+<1的比例占 37.4 % ,激活T细胞中以CD8+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正常。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患者CD4 +、CD4 +/CD8+、CD1 9+CD5+降低及CD8+、CD3+HLA DR+升高。 50岁以上及使用大剂量激素患者CD3+HLA DR+升高。淋巴细胞Ag NOR的含量 (IS % )在正常范围 ,但患者IS值呈偏态分布 ,低于正常范围者占 4 4.99%。淋巴细胞Ag NOR的含量与CD3+、NK、CD3+HLA DR+、CD3+CD2 5+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结论 恢复期SARS患者免疫功能趋于恢复正常 ,但部分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淋巴细胞活性仍未恢复正常 ,这些病人在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之后 ,尚需一定时间的观察随访 ,以了解SARS病毒对人体免疫机能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咽部溃疡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顽固性咽部溃疡 (recurrentpharyngealulcer,RPU)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 ,探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咽部溃疡复发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RPU组 36例和正常对照组 6例咽部黏膜组织中浸润细胞CD4 、CD8 、HLA DR 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PU组咽部组织黏膜中CD4 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CD8 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CD4 CD8 比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高表达HLA DR抗原 (P <0 0 5 )。结论 :顽固性咽部溃疡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分布 ,且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显示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在咽部溃疡的形成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慢性肾炎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 ,对 35例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CD2 8、 4 1BB等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慢性肾炎患者T细胞亚群明显失衡 ,表现为CD4减少 ,CD8增加 ,CD4/CD8比值显著降低 ;(2 )共刺激分子CD2 8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CD2 8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45 95± 5 6 7和 6 6 42± 4 5 8,P <0 0 0 1) ,且CD4+ CD2 8+ T细胞和CD8+ CD2 8+ T细胞均显著减少。治疗后缓解期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明显纠正 ,CD2 8+ T细胞 ,尤其是CD4+ CD2 8+ T细胞显著增多 ,而且CD4+ CD2 8+ T细胞数与患者的 2 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 (r= 0 47,P <0 0 1) ;(3)慢性肾炎患者共刺激分子 4 1BB在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表达百分率分别为 30 5 7± 8 12和 0 74± 0 2 8,P <0 0 0 1) ,治疗后的 4 1B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而且 4 1BB异常高表达与CD8+ T细胞数呈正相关 (r=0 6 3,P <0 0 5 )。从而表明慢性肾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和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分子CD2 8、 4 1BB异常表达 ,可能在慢性肾炎发生和病变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3例MP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和IgM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4和IL-6)水平。结果:MPP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1.45±6.75和33.52±5.81,较正常对照组68.28±7.34和38.71±6.29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IgM较对照组增高(P<0.05);MPP患儿IFN-γ、IL-4、IL-6血清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紊乱,辅助性T细胞亚群(Thl/Th2)失衡,并以Thl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细胞几种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IFN-γ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MS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将培养了3代后的MSC经照射后作为基底层细胞,接种分离的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7天后,用ELASA方法检测上清中的上述四种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同时计数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MSC共孵育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8、CD25的变化。结果:(1)ELASA检测IFN-γ分泌量为667·07±14·76pg/ml;IL-10为46·19±1·41pg/ml;IL-2为33·01±5·92pg/ml;IL-4为0·15pg/ml。(2)共孵育组T淋巴细胞在数量上明显减少。(3)CD8+细胞数增多,CD25+细胞减少。结论:骨髓MSC在体外与异体T淋巴细胞共孵育后IFN-γ高分泌,可能与共孵育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的骨髓移植的GVHD的发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从大理州人民医院收集ITP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用Sysmex血液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及B细胞亚群.结果 与健康人群比较,ITP患者CD3+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42.39%±12.12%,P<0.05),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46.93%±11.99%,P<0.05);CD19+B细胞百分率升高(14.11%±10.28%,P<0.05),T2B细胞百分率(34.51%±9,70%,P<0.05)、成熟B细胞百分率(30.91%±7.12%,P<0.05)及记忆性B细胞百分率(23.31%±8.23%,P<0.05)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TP患者T1 B细胞、Kappa+B细胞、Lambda+B细胞百分率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亚群分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不同细胞亚群和活化的CD4+、CD8+T细胞上TIM-3mRNA的表达,探讨TIM-3mRNA的表达与T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健康人PBMC不同亚群和CD4+、CD8+T细胞受刺激后TIM-3mRNA的表达。结果健康人PBMC中CD14+单核细胞、CD4+T细胞TIM-3mRNA的表达量较高(分别为0.84±0.088、0.64±0.11),CD4+T细胞受非特异性刺激后TIM-3mRNA表达明显升高(0.57±0.065vs0.85±0.080,t=18.07,P<0.0001)。结论TIM-3mRNA可能优先表达在健康人PBMCCD14+单核细胞、CD4+T细胞上,活化后的CD4+T细胞TIM-3mRNA的表达增多,提示TIM-3的表达与TH细胞的功能有关,也可能与单核细胞中某些产生TH1型细胞因子的亚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对16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48周,在治疗前、后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治疗持续有效,未发生YMDD变异,5例发生变异。无变异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2周时,HLA—D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8周时,CD80、CD40和CD1a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P〈0.05)而HLA—DR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83及HLA—DR降低(P〈0.05);治疗48周时,HLA-DR仍低于治疗前(P〈0.05)。无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48周时,CD4^+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比例下降(P〈0.05)。而变异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有效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40可随着HBV被长时间有效抑制而得到部分恢复,治疗过程中有DC表面的HLA-DR暂时降低,而后HLA—DR水平恢复和CD1a明显提高,同时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上升和NK细胞比例下降。而发生YMDD变异组。DC表面HLA—DR呈现持续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ARS患者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SARS患者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影响,探讨其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该院48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根据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服用中药3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日本sysmex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T细胞亚群CD3+、CD4+/CD8+系采用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①治疗前所有患者中有38例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下,所测38例患者中有19名患者CD3+及CD4+/CD8+百分比降低.②结合组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在治疗前平均值为1.00×109±0.46×109 L-1,西医组为1.26×109±0.59×109 L-1,治疗后分别为1.92×109±0.74×109 L-1和1.76×109±0.52×109 L-1,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合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西医组(P<0.01).③在治疗前CD3+异常低下19例中,结合组有9例,西医组有10例,经治疗后仍低于正常分别有2例和8例.治疗前CD4+/CD8+异常低下共28例,结合组及西医组分别有15例和13例,经治疗后仍低于正常分别有5例和10例;经Fisher精确检验后表明在促进T细胞亚群的恢复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P<0.05).结论SARS患者存在有细胞免疫功能的障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轻淋巴细胞的抑制状态、提高T细胞亚群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7和CD45RA的表达。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人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7和CD45RA表达情况。结果3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8+CD45RA+CD27+T细胞占CD8+T细胞(29.03±13.18)%,低于28例健康对照组的(60.85±14.36)%,P<0.01。而CD8+CD45RA-CD27+T细胞占CD8+T细胞(30.31±24.1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32±5.24)%,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45RA+CD27+T细胞21.12±9.64%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0.89±17.93)%,P<0.01,而CD4+CD45RA-CD27+T细胞(54.28±18.7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16±9.24)%,P<0.01。结论健康人外周血CD8+和CD4+T淋巴细胞均以CD45RA+CD27+初始细胞表型为主,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初始细胞减少,CD45RA-CD27+表型的T淋巴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应用FITC和PE双色荧光试剂并经流式细胞计分析了人扁桃腺T淋巴细胞亚群组成,以及用PHA刺激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活化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人扁桃体T淋巴细胞以CD4~+细胞占优势,CD4~+与CD8~+细胞比值约为5.32±0.55;2),经PHA刺激培养72小时,CD4~+CD8~+细胞明显增加;3)经PHA刺激培养后,IL-2受体(CD25)和HLA-DR抗原表达增加。本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人扁桃体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提供了客观指标,对进一步探讨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并比较以CD3+CD4双标记法和以CD3+CD8双标记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全血以PMA和伊能霉素刺激培养4h,以三色标记法流式检测T亚群Ⅰ、Ⅱ型细胞因子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CD3、CD8、CD4抗原在刺激后明显下调,但是不影响T亚群比例值。以CD3+CD8双标记法检测了23例正常成人,n1和Tcl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2.6%(0%-23.8%)和2.2%(0%-23.3%)。T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2.8%(0.7%-13.3%)和1.6%(0%-5.1%)。以CD3+CD4双标记法检测了12例正常成人,Th1和Tc1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15.6%)和1.8%(0.3%-18.6%),Trh2和Tc2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0%-6.5%)和1.2%(0%-10.6%),均与以CD3+CD8标记检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以CD3-FTTC和CD8-PerCP双标记法检测了17例正常人的IL-2表达,IL-2阳性的CD4^+T细胞占CD3+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7%(0%-30.0%),高于CD8^+IL-2^+T细胞在CD3^+淋巴细胞中的比例0%(0%-1.7%),P=0.005。结论可以建立有效的流式检测正常人T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方法。以CD3+CD4双标记或以CD3+CD8双标记检测分析T亚群的Ⅰ、Ⅱ型细胞比例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抗CD_3,CD_4,CD_8McAb和ABC法检测21例重型乙肝患者肝大片,亚大片坏死区炎性浸润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CD_3~+细胞>70%,其中主要为CD_8~+细胞,CD_4~+细胞减少,CD_4~+/CD_8~+比值显著下降,与急黄肝和慢活肝比较差异显著。相反,非HBV感染性肝病患者非T细胞和CD_4~+细胞增加,CD_4~+/CD_8~+比值>1。提示重肝时T细胞可能参与了肝损伤,CD_8细胞亚群可能是介导肝细胞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还观察到相当数量的淋巴细胞和肝细胞HLA—DR抗原阳性,淋巴细胞与膜型HBAg(+)肝细胞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4.
恢复期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SARS的免疫发病机理 ,研究恢复期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15例恢复期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CD95、Bcl 2、DR5及人冠状病毒 2 2 9E受体—CD13表达 ;并以 10例高危、健康的医务人员为对照。结果 :恢复期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均恢复正常 ;CD4 DR5、CD13,CD8 DR5、CD13表达均阴性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是 ,恢复期SARS患者CD4、CD8阳性细胞仍明显表达Fas和Bcl 2 ,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Fas FasL途径导致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是SARS患者的免疫发病机理之一 ,而恢复期Bcl 2表达增多对抑制T淋巴细胞的进一步凋亡、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可能具有重要作用。SAR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不通过Trail DR5 细胞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CD4~+及CD8~+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CD4+及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1例重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 CD8-、CD4- C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肝炎患者中死亡患者的CD4+CD8-、CD4-CD8+细胞数则较存活患者降低(P0.05),而CD4+/CD8+比值较存活者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4+ CD8+细胞数及其比值的变化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IL-2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4例白血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给予IL-2 40万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仅采用化疗。并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细胞、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给予IL-2治疗后,其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CD3+细胞、CD8+细胞、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4+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正常值水平,但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并不显著。结论:白细胞介素II能明显改善高化疗后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特性。方法 采用高敏感放射性标记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非癌性黏膜组织中不同T细胞亚群 2 4个亚家族的T细胞受体 β链可变区表达以及T细胞亚群、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谱。结果 弥散型胃癌组织CD8+ T细胞亚群中增殖性T细胞克隆数目明显低于肠型胃癌 (P =0 0 46 )。弥散型胃癌中 ,癌组织CD8+ 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 (IL) 6、IL 8、CD4+ 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mRNA的水平 (0 6 1± 0 2 9,0 5 6± 0 2 2 ,0 0 9± 0 0 3)较非癌性黏膜组织中的 (0 14± 0 0 5 ,0 2 7± 0 0 9,0 0 4± 0 0 2 )增高 (P =0 0 2 8,P =0 0 43,P =0 0 46 ) ;而肠型胃癌中 ,癌组织CD8+ T细胞及上皮细胞中IL 8mRNA的水平 (0 5 7± 0 2 5 ,0 2 7± 0 0 7)较非癌性黏膜组织中的 (0 2 1± 0 0 7,0 14± 0 0 6 )增高 (P =0 0 2 8,P =0 0 2 8)。结论 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特性不同 ,弥散型胃癌中增殖性T细胞克隆少、局部多种免疫抑制型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提示 :弥散型胃癌肿瘤局部的免疫抑制比肠型胃癌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CD57在HIV急性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确诊为HIV-1急性感染的17位患者为研究对象,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HIV感染者1、3、6个月时间点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流式细胞仪双色、三色分析法分别分析CD3+ CD57+T淋巴细胞、CD3+ CD4+ CD57+T淋巴细胞、CD3+CD8+CD57+T淋巴细胞的比例,并分析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感染1、3、6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7+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5.24%±1.49%、13.51%±2.45%及14.65% ±1.83%,正常对照组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为3.72%±0.56%,HIV感染1、3、6个月CD57+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在感染的1个月、3个月外周血中CD8+CD57+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7.79% +2.10%、9.88%±2.36%,与对应时间点的病毒载量成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3700、0.3768,P值分别为0.0096、0.0088;与对应时间点CD4+T细胞计数成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3768、0.4235,P值分别为0.0215、0.0017.急性HIV感染1个月时间点,6例病情快速进展患者与11例病情非快速进展患者,CD8+ CD57+T细胞比例分别为11.20%±2.21%、6.16%±1.09%,CD4+ CD57+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2.79% ±0.31%、1.40%±0.30%,病情快速进展患者CD8+CD57+T、CD4+CD57+T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病情非快速进展组,P值分别为0.0338、0.0106.结论 HIV感染急性期CD57+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其中CD8+ CD57+T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反映HIV病毒载量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情况,HIV急性感染早期CD57在淋巴细胞高表达提示病情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19.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1例IM患儿和50例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131例IM患儿中有26例患儿收集到对应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在IM患儿IVIG治疗前后分布比例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M患儿CD3~+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0.000 1),CD4~+T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0 1)。IM患儿急性期CD4~+、CD8~+T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及降低水平与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的百分率呈现正相关趋势。与IVIG治疗前相比,IM患儿IVIG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有所减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CD4~+T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增高,但其中治疗后CD4~+T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综上所述,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评估、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丽 《医学信息》2006,19(5):871-872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外周血CT4+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双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活动期RA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以及血清、血浆可溶性CD154(sCD154)的含量。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154(16.8%±7.9%)和CD69(14.1%±8.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血清sCD154(18.56±6.32,ng/ml)和血浆sCD154(8.41±3.51,ng/ml)含量亦分别高于健康人血清sCD154(9.56±4.71,ng/ml)和血浆sCD154(2.98±1.13,ng/ml)。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154、CD69以及血浆sCD154含量与RA的活动相关,可以作为RA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