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7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了A群脑膜炎菌苗不同免疫方案的研究。根据菌苗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免疫反应性及持久性制订的免疫方案,经过8~10年的观察,各省市均有效的控制了80年代的流脑流行,使发病率下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经监测证明,80年代流行的A群脑膜炎菌与60年代相同,均为CloneⅢ-I型,它曾引起世界性流行。接种菌苗的最适免疫剂量证实为30μg,比国际通用剂量少20μg。对不同免疫方案的评价指出:方案的制订主要依靠本地区的监测及预测工作,综合预测分析法和Bayes概率法早期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人群抗体水平及A群带菌率是流脑动力学及预测流行的重要指标。最佳免疫方案是在预测流行到来之前对易感人群进行一次性普种,要求复盖率达85%~90%以上。其后对6月~2岁的婴幼儿每年基础免疫1针,共2针,间隔1年,有利于降低低年龄组的发病专率,且能提高人群的免疫反应性,起到延长流行间歇期的作用。这种免疫方案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卫生》1994,10(5):193-194
A群脑膜炎菌CloneⅢ引起的世界性大流行及其预防对策七省市“合理使用菌苗研究”协作组CloneⅢ与世界性大流行的关系自1805年以来全世界很多国家出现了A群脑膜炎菌的流行。40年代后主要流行地带是非洲中部的“流行带”及我国.国内自30年代以来发生过...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7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了A群脑膜炎菌苗不同免疫方案的研究。根据菌苗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免疫反应性及持久性制订的免疫方案,经过8~10年的观察,各省市均有效的控制了80年代的流脑流行,使发病率下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经监测证明,80年代流行的A群脑膜炎菌与60年代相同,均为CIoneⅢ-Ⅰ型,它曾引起世界性流行。接种菌苗的最适免疫剂量证实为30μg,比国际通用剂量少20μg。对不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在6个月内从121名产科新生儿中的30名检出的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RAPD指纹图谱分析和血清学分型。24株为O:6血清型,6株属于另外3个血清型,1株未能分型。RAPD分型率为100%。31个菌株分成5个RAPD谱型。25株为R:1型,其它6株为另外的4个谱型。血清型不同的新生儿菌株的RAPD谱型亦不相同。2株O:1型的菌株,其RAPD谱型却不同。同期分别来自4个其他科室的5名患者的5株O:6型PA菌的RAPD谱型各自不同,与新生儿O:6型的RAPD谱型也不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产科新生儿的暴发流行,O:6/R:1型为暴发流行菌株;RAPD分型率高,分辨力强,快速简便,颇具医院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甘肃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的基因型特征,并评价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分别采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variablenumbertandemrepeatanalysis,MLVA)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oligonucleotidetyping ,Spoligotyping)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后,进行结果综合分析、比对。结果 利用MLVA 分型方法,228 株结核分枝杆菌被分为4 大基因群,7 个主要基因型;Spoligotyping 可将22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4个基因群,8个主要基因型,其中最大的基因型为北京家族基因型。两种方法在基因型分型方面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结论 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型效果良好,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可试用于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家族是甘肃最主要的流行基因群。  相似文献   

6.
饮食服务从业人员志贺氏菌菌落菌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5年~1998年深圳市站门诊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人人员332445例肛拭子大便增减佝共分离出志贺氏菌1242株,阳性率为0.37%,其中以B群居首,为999株,占志贺氏菌属80.06%。B群中又以2a亚型为首占82.88%,其次为D群,为199株,占16.02%,不同年度均以B群比例增高,但年度差异较大(P〈0.005),D群分布年度间差异也十分明显(P〈0.005)。  相似文献   

7.
濮阳市濮阳县徐镇乡晁寨村,于1999 年2 月26 日至3 月10 日两周内发生流脑病人9 例,发病率为7 .83 ‰,病死率22 .2 % 。本次流行,病例集中分布在该村,发病年龄以成年人为主,爆发型流脑病例占1/3 。通过对病人、病家和周围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脑带菌和流脑A 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证实:是一次由流脑A 群菌引起的村级爆发流行。调查分析了造成流行的因素,并采取以流脑A 群菌苗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流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了解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暴发菌株及国内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分离自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鼻咽部,包括安徽省C群流脑菌株48株,其中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选用NheI限制性内切酶,聚类分析选用BioNumerics软件。结果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共分为43个PFGE带型,命名为AH1~AH43,AH1是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的带型,占69.3%(”=147),分布于11个省市。安徽省48株C群菌株共分为3个PFGE型别(AH1、AH2、AH3),45株(93.8%)为AH1型。安徽省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的菌株中,37株(97.4%)为AH1型。全国53株流脑患者分离菌株中,AH1型菌株占67.9%(36/53);121株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中,AH1型占71.9%(87/121),38株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菌株中,AH1型占63.2%(24/38)。结论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中国目前C群流脑流行的主要克隆群,安徽省C群流脑暴发是由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已在全国呈扩散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6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分型鉴定。68株铜绿假单菌以6、2、11、19和1型为主,占分型菌株的73.5%,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铜绿假胞单菌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悉复欢的敏感率为86.76%、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为83.8%、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7.1%、对其它11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本结果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新疆出血热病毒北疆株90-9株鼠脑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共获得4株分泌抗XHFV北疆株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核型分析表明符合杂交瘤细胞的标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表明,McAb的腹水具有很高滴度,其中2株可达5×105(ELISAP/N≥2.1)。McAb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均属IgG,其中3株为IsG1,1株为IgG2a。对McAb的初步应用表明,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中,分别采用南、北疆McAb致敏血球检测小鼠腹水,其结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6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分型鉴定。68株铜绿假单菌以6、2、11、19和1型为主,占分型力株的73.5%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铜绿假胞单菌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和欢的敏感率为856.76%、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83.8%,对氨苄青霉寒的药率最高97.1%,对其它11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本结果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铜绿单细胞胞菌的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流脑周期性流行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通过应用多位点酶电泳分型后的聚类分析与染色体DNA酶切谱分型以及i类外膜蛋白的(OMP)分亚型等技术,对本国17省市于本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从流脑病人与带菌者中所分离的200株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进行了菌型检定并结合本国近40年来流脑的发病率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本国流脑确实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征,不同的周期流行是由A群Nm不同优势菌型周期变换引起的,每次周期流行基本上是从本国北方向南方扩散。不过,此病在我国周期性流行的模式不大固定。该项研究为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流脑的流行机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北京市西城区食源性和临床感染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 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lused 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 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typ ing,MLST)分型特征,分析两种分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FGE 和MLST 两种方法对2012- 2015年50株食源性和临床感染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5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菌PFGE 分型得到23种型别,GX6A16.CN0004为优势带型。MLST 分析获得12 个型别,ST9 为优势型 别。其中5组数据是ST 型别只对应一种PFGE 型别,3种PFGE 型别同时存在食源性和临床感染性单核细 胞增生李斯特菌,并且其ST 型别进化关系比较远。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不同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污染长期存在,出现致病型别,并且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遗传关系呈多元化。两种分子分型方 法的结合,从基因水平上解释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FGE 分型;MLST 分型;进化树;分子分型;食源性致病菌;人源性 中图分类号:R5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9 0675 05  相似文献   

14.
16SrRNA基因探针与ctx A基因探针用于霍乱弧菌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高辛为标记物,利用PCR方法制备16SrRNAa基因探针与ctxA基因探针,经Southern杂交,对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对广东地区分离自病人的60株埃尔托型(EVC)、10株O139群和2株标准株进行研究,经16SrRNA基因在探针共分为4个类型(A、B、C和D),EVC和O139群均以D型为优势分为4个类型(A、B、C和D),EVC和O139群均以D型我隆,经ctxA基因探针Southerm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常见噬菌体型伤寒沙门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3组随机引物,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江苏省1988~1997年分离到的72株分属于M、D2、E1和D1噬菌体型的伤寒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综合3组引型,其中1988~1991年分离到的14株菌表现为7个基因型,80年代和90年代分离到的14株菌表现为7个基因型,M1型菌株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基因型,造成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江苏省大范围的伤寒高强度流行,1992年后M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接种含A 群、C 群组分的国产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检索美国国 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等,筛选出有关含A 群、C 群组分的国产脑 膜炎球菌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以血清杀菌力试验(serumbactericidalactivity,SBA) 检测儿童接种1 剂 次或2剂次脑膜炎球菌疫苗的血清抗体阳转率(seroconversionrate,SR) 作为结局指标,采用R3.2.0软 件合并所有单个研究的SR 和对照研究的抗体阳转率率差(riskdifference,RD),按异质性判定标准选择 M H 法(maenszel haenszel)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和D L 法(dersimonian laird)分析的随机效应模型 结果。结果 纳入23篇文献,7篇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MPSV) 和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 proteinconjugatevaccine,MPCV) 比较的对照 研究,其余均为非对照研究。2岁儿童接种2剂次MPSV 后A 群和C 群的SR 分别为78.54% 和62.82%。 2~15岁儿童接种1剂MPSV 后A 群和C 群的SR 分别为94.25%和94.71%;2岁儿童接种2剂次MPCV 后A 群和C 群的SR 分别为98.78%和98.44%;2~15岁儿童接种1剂次MPCV 后A 群和C 群的SR 分别 为98.54%和97.79%。在MPSV 和MPCV 比较研究中,2岁的儿童接种2剂次后A 群的抗体阳转率RD 为 0.19 (95%犆犐:0.03~0.35);2~15 岁接种1 剂次后A 群和C 群抗体阳转率RD 分别为0.05 (95%犆犐: -0.01~0.11)和0.06 (95%犆犐:-0.06~0.17)。结论 2岁儿童接种含A 群、C 群组分MPCV 的免疫 原性优于同组分的MPSV,含A 群、C 群组分的MPSV 和MPCV 均可在2~15岁儿童中产生良好的免疫 原性。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原性;血清抗体阳转;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527 07  相似文献   

17.
刘秀梅  文卫华 《卫生研究》1996,25(4):239-241
继制备米酵菌酸(BA)多克隆抗体以后,作者成功地运用免疫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分泌抗米酵菌酸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1F7和2H9,其腹水效价可达10-6,对BA的50%有效抑制浓度为10-4,两株细胞分泌抗体的亚型均为IgG1型,纯化后获得BA-McAb的IgG浓度为11g/L  相似文献   

18.
太原地区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本地区戊型肝炎(HE)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于1994年3~12月对385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甲型肝炎191例(49.61%),乙型肝炎104例(27.01%),丙型肝炎20例(5.19%),HE34例(8.80%),未能分型22例(5.72%)。HE男∶女为6.5∶1,发病平均年龄38.5岁;临床特点: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好;3例HE孕妇中,1例发生死胎。将1993~1994年确诊的70例HE病人作病例组,按性别年龄配比选70例非肝炎病人作对照,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外用餐史(OR2.01,95%CL1.28~3.15),肝炎接触史(OR6.04,95%CL1.24~29.29),不洁饮食史(OR2.16,95%CL2.05~2.26),3个因素为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85年收集全省8地市A群NM菌153株进行LPS分型,证明L_(10)型分布广,病例数最多,人群带菌率也高,易引起播散,可能是我省流脑暴发流行的主要菌型。菌的型别似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M1型伤寒沙门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江苏省各地1988~1997年分离到的26株M1型伤寒菌进行AP-PCR分析。结果26株M1型伤寒菌被引物22732、22733和22734共同划分为7种不同的基因型别,将菌株的基因型别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相结合,发现在江苏省伤寒呈现高强度流行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M1型菌株呈现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表现,而在江苏省伤寒流行强度较低的近几年,M1型菌株的基因多态性表现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