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性分析3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CT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认为做好接诊工作、水平体位搬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镇静、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和对症处理等措施等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3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CT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认为做好接诊工作、水平体位搬动、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镇静、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和对症处理等措施等为护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内迟发性及不典型脑损伤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CT查颅脑外伤180例,发现17例首诊表现不典型或阴性,随诊复查确诊。结果:脑挫伤5例,脑肿胀2例,少量硬膜下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硬膜下积液4例。结论: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要仔细分析,并作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诊CT无明显异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3例该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初次及复查CT的结果,以及治疗的主要过程和出院时的症状,明确其诊断.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含脑干损伤)7例预后差,多有遗留症状;脑室旁脑梗死2例,昏迷时间长但预后尚好;脑脂肪栓塞1例死亡;弥漫脑肿胀(电击)3例好转.结论对急诊CT无明显异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注意分析受伤机制,有无全身损伤,及早复查CT但不局限在CT,早日明确诊断以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CT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中,急性硬膜下血肿33例,死亡9例,病死率27%,较其他颅内血肿明显增高(P<0.05)。颅内血肿容积>30 mL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30 mL患者(P<0.05);>50 mL者,其病死率71%。中线结构移位>10 mm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10 mm者(P<0.05),>15 mm者,其病死率达75%。环池、四叠体池重度受压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82%。结论 CT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脑改变与临床预后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探讨其致伤及并发症发生机理。方法对比分析46例老年组与46例中青年组的颅脑损伤病案资料,就其病因、临床表现、CT表现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单纯硬膜下血肿23例(50.0%),单纯脑内血肿15例(32.6%),大面积脑梗死5例(10.8%),脑挫裂伤3例(6.5%),脑混合损伤8例(17.3%);临床GCS评分3~5分13例(28.2%),6-8分22例(47.8%),9~12分11例(23.9%);老年组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9例(19.6%),上消化道出血5例(10.8%),发热5例(10.8%),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8.6%),病死8例(17.3%);中青年组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例(2.1%),发热1例(2.1%),病死1例(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的特征表现是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多见,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青年组。其发生机理是老年人解剖生理及已存的基础疾病与中青年不同而致。  相似文献   

7.
急性颅脑损伤伴昏迷的患者,在扫描检查过程中以格拉斯哥昏迷表GCS(GlascowComaScafe)来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并比较了CT扫描结果,从中对该表的意义及应用得出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1993年4月至1995年11月,系统连续行CT检查的急性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214例,男181例,女33例,年龄2个月—82岁。扫描前临床诊断包括: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其中伴复合伤者56例。以GCS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见表1)。总分≥14分为正常,≤3分为深昏迷。我院使用东芝TCT300—S全身CT扫描仪,头颅平扫层厚10mm,层距10m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的重要性。方法:对54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0例中经动态CT检查32例较住院时损伤明显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后的动态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7~ 2 0 0 1年以来 ,CT扫描诊断检查重症颅脑外伤 (GCS评分 3~ 8分 ) 16 4例 ,其中 16 1例平稳度过扫描期 ,3例因伤势严重在扫描过程中呼吸心跳停止 ,经抢救无效死亡。1 临床资料   16 4例重症颅脑损伤中 ,单纯颅内血肿 6 3例占 38% ;血肿伴脑挫裂伤 38例占 2 3%  相似文献   

10.
罗旭雯 《吉林医学》2012,33(25):5584
<正>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复杂,死亡率高,及时有效的诊治和护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康复情况。我院自2003年8月~2007年8月共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  相似文献   

11.
周仪  朱为娅  刘伟 《河北医学》2004,10(12):1113-11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和脑肿胀分别观察,结合临床病情( GCSS), 研究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结构基底池压闭者、弥漫性脑肿胀, 脑损伤程度严重.结论:CT是早期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螺旋扫描在颅脑损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非螺旋扫描与螺旋扫描CT检查的诊断情况.结果 5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非螺旋扫描发现阳性病灶49例,加做螺旋扫描后新发现9处病灶,并使非螺旋扫描中6处可疑病灶得以确诊.结论 在颅腩损伤的CT检查中,适时增加螺旋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李伟频 《广西医学》2012,34(7):878-88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7例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颅脑损伤依次为硬膜下出血69例(21.10%)、脑挫裂伤66例(20.18%)、硬膜外出血60例(18.35%)、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14.98%)、脑室内出血32例(9.79%)、脑内血肿31例(9.48%)、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1.22%)、脑疝16例(4.89%).随访1周~3年,恢复良好278例(85.02%)、中等残疾23例(7.03%)、重度残疾12例(3.67%)、植物生存3例(0.92%)、死亡11例(3.36%).CT复查显示后遗症38例,其中脑软化灶14例,硬膜下积液10例,局限性、弥漫性脑萎缩分别为6例、2例,脑积水、脑梗死各3例.结论 CT检查的分辨率高,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无法显示的病变,检查方便、成像快,不仅能显示病变,而且可以确定颅脑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印为武 《中原医刊》2007,34(8):86-8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损伤穿孔的CT表现。方法搜集具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损伤穿孔患者27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全面回顾分析,总结上消化道损伤穿孔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十二指肠损伤19例,胃损伤8例。直接征像:胃内容物外溢6例,见游离气体11例。间接征像:后腹膜腔间隙增宽、积液,脂肪密度索条样增高19例。上消化道管壁增厚12例,受累肠壁及附近出现高密度血肿5例。合并征像:多伴有复合伤。其中肝脏、脾脏、肾脏、胰腺挫伤共21例、肺挫伤5例,肋骨及胸、腰椎骨折共17例。结论CT检查能对上消化道损伤穿孔作出定性或提示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8例(入院时GCS 3~4分140例,GCS 5~7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科后给予损伤控制护理流程,先行损伤控制手术再进一步开颅手术。结果:大大缩短了患者入院到开颅手术的准备时间;最短时间内降低患者的颅压;损伤控制性手术后(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GCS评分提高1分112例,提高2分78例,提高3分22例,提高4分23例,提高5分3例。开颅术后三个月随访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58例,残疾78例,植物生存22例,死亡80例。结论:制订损伤控制护理流程,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勇  刘建平 《当代医学》2009,15(18):55-56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表现特征;利用CT影像评估患者钻孔开颅术后预后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与钻孔开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T表现脑挫裂伤88例,脑肿胀100例,硬膜下血肿78例,硬膜外血肿45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9例,脑内血肿21例,颅骨骨折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9例,脑梗塞9例,大脑镰下疝22例,枕骨大孔疝2例,小脑幕裂孔疝64例,脑干损伤28例,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13例。经钻孔开颅术后患者存活61例,其中完全治愈22例,均为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死亡58例,主要死因为CT表现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合并脑梗塞和全身其它多脏器损伤。结论CT能正确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合并症,及时发现脑疝及脑干损伤可为临床及时抢救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诊治大肠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盲肠1例,升结肠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7例,直肠11例。其中肿块型11例,肠壁增厚肠腔狭窄17例;肠腔内有肿块但没有肠壁增厚3例,肠壁增厚0.6~2.5cm但没有侵及周围组织9例,侵及周围组织但未扩展到腹、盆壁10例,扩展到腹、盆壁并有远处转移6例。结论:CT是大肠癌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对临床诊治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246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其中36例为重型颅脑损伤.我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责任制目标护理,即根据病程的进展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和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吕顽 《医学文选》2004,23(5):562-564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Ⅰ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Ⅰ型(混合型)4例。结论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志东  李建军 《吉林医学》2011,32(17):3399-3401
目的:分析区域内两所三级医院5年22 390例颅脑CT患者的检查目的和CT征象,探讨颅脑CT检查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价值和CT检查的适应证。方法:搜集22390例颅脑CT申请和检查资料,统计分析颅脑CT的申请目的与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根据申请的部位,可分为颅脑外伤(含打架及纠纷共10213例)、颅脑疾患(5436例)、排除颅脑疾患(6409例)、体检(332例)。根据检查结果可分为脑出血(1538例)、脑梗塞(5163例)、脑肿瘤(222例)、骨折(1158例)、其他颅脑疾患(4897例)、未见异常(9412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颅脑疾患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仍然是目前多数医院颅脑检查的常规方法,是脑出血以及颅脑外伤等疾患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