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总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尽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可控制房颤,但与之相关的副作用、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厦不佳的远期效果限制了药物治疗的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出现为多种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了一种治愈的方法。房室交界区消融或改良可以碱轻房颤的一些症状。在过去几年中也提示了用导管射频消融治愈房颤的可能性。本文目的是叙述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约为0.5%,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6%以上。长期以来,房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长期服药还会增加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1997年.法国JaYs等口嶂:先尝试采用局灶性消融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从此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在此后10余年的发展中,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不断更新、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融术式,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发病率为0.73%[1].房颤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缓解症状、治疗基础心脏病和诱发因素、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房颤的药物疗效差,不能预防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抗凝药物的应用虽然减少血栓栓塞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导管及外科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12-4].内、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各有优缺点,可结合其优点联合治疗房颤.  相似文献   

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药物或经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目前尚不理想。在部分典型房扑合并房颤或部分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中,服用Ⅰc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过程中,房颤可以转变为典型房扑,本组前瞻性地观察消融典型房扑并继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房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77%[1],且随人口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也不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自1998年国内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迄今已累计完成房颤导管消融近万例.但面对众多的房颤患者,则需要更多的医师了解和掌握房颤导管消融技术[2].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召集国内本领域主要专家,围绕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主要问题制订反映最新进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房颤消融专家共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危害大。近年来,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肺静脉隔离(PVI)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治愈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和长时程房颤患者中疗效一般。本综述主要探讨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最新辅助消融策略及其机制,包括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丛)消融、主频率消融、转子消融和与房颤触发相关的其他解剖位点消融。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导管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如今节律控制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回归核心地位,导管消融迅速崛起,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将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近年随着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迅速发展,其已成为根治房颤最有希望的技术。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协会(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第1次将经导管消融治疗作为房颤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只要对1种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能耐受的症状性房颤.即可作为药物治疗之后的二线治疗进行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估计我国房颤患者已>1000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房颤效果不理想,房颤治疗已成心脏电生理领域研究的一大难点和热点。随着房颤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ACC/AHA/ESC2006年房颤治疗指南中,已将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房颤的治疗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远期成功率可达70%[2]。房颤的治疗总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除射频消融外,还有外科手术(迷宫术)、起搏器防治(Medtronic的AT500及Vitatron的SELECTION900E起搏器)、埋藏型除颤器治疗等。尽管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到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26例,给予CART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配对入选26例房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观察房颤、房速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8.7个月。消融组患者73.1%消融成功,药物治疗对照组11.5%无房颤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长期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要面临高出正常人2~7倍的脑卒中风险。房颤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没有显示出降低房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显著疗效,电转复的成功率难以保证,而射频消融等侵入性操作又非一线治疗措施。目前,针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的新疗法,已引起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4%曾发生过房颤,7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迅速增加。房颤可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以及心排血量下降,更可引发血栓栓塞,使病人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故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电转复、射频消融、置入起搏器、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对人群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2)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高;(3)增加患者病死率,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房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凝治疗;转复窦性心律策略:包括射频消融和外科消融治疗;控制心室率策略~[1]。然而,在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因为药物安全性的问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射频消融术的远期疗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房颤治疗在基层医院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国内外比较大的心脏中心已开展导管消融,但消融治疗费用高且存在创伤风险,特别是持续性房颤远期复发率高.所以药物治疗在我国仍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备受争议.这主要由于:(1)对大多数,特别是老年病人房颤治疗的重点不再是如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而是抗血栓治疗和预防脑卒中.这一治疗观念的转变使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更为谨慎;(2)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使部分病人的房颤通过消融治疗得以恢复窦性心律,而不再依赖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常见且难治疗和难控制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增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不利于急性房颤的转复以及长期预防,新的治疗房颤药物如维那卡兰、决奈达隆、雷诺嗪等在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及优越性,不仅能有效转复房颤并控制其复发,同时不存在非可逆性不良反应,且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亦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18.
蔡晓庆  张汉平  王菲 《心脏杂志》2014,26(1):121-12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当前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心律失常,其中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老年人[1],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导管消融作为当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手段,具有微创治疗、定向消融、风险较小等特点,较之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优势明显。但鉴于老年人心房电重构和解剖学重构更为严重,加之并发症多,出血风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Miyasaka等在2006年发表的明尼苏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1980年房颤的发病率为3.04‰,2000年房颤患者已为510万,2050年将达到1210万,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更高。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1.5~1.9倍,房颤是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然而,药物治疗对于房颤而言,成功率低,不良反应明显。其窦性心律的维持更以致心律失常,甚至是死亡率增加为代价。由于房颤所引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而电生理学家一直在艰苦地探索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诸如房室结消融并植入起搏器等,但这些措施显然无法和自身窦性心律的维持相提并论,并且通常需要患者坚持复杂而长期的抗凝治疗。而外科的治疗措施创伤过大,并发症严重,无法达到房颤患者治疗要求。近来,随着对房颤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肺静脉、腔静脉局灶起源学说的兴起,房颤导管消融已成为国内外电生理界最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