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远东蜱传斑点热在东北地区感染情况、分布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选择东北三省9市(县)作为调查地区,采集正常人群血清、鼠血清、游离蜱及疑似患者血液等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蜱传斑点热抗体,豚鼠接种法分离立克次体.结果 调查地区总体人群蜱传斑点热检出率17.46%,除瑷辉县外其余8市(县)人群以黑龙江立克次体抗体为优势;人群当年蜱传斑点热感染率为9.4%,2年内蜱叮咬率林业工人为92.8%,军人为33.5%,抗体阳性率与蜱叮咬率呈正比关系;鼠种调查经鉴定为3科12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58.6%,大林姬鼠占13.7%,其他鼠种占27.7%.鼠血清阳性率为27.3%,不同鼠种阳性率各有差异,黑线姬鼠为21.9%,大林姬鼠23.1%,棕背<鼠,平>33.3%,大仓鼠55.6%.从蜱及疑似病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到黑龙江立克次体共20株,证实远东蜱传斑点热病例16例.结论 东北三省东部与北部普遍存在远东蜱传斑点热感染,存在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旅游区蜱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的动态变化.方法 运用PCR方法检测2010年捕获蜱中两种病原感染状况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威虎山和镜泊湖景区采集点捕获蜱标本共849只.两地优势蜱种分别为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其中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26.15%、10.05%和0.00%、13.33%,提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两地优势蜱种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上旬,蜱携带病原率因时间差异而不同.序列分析显示旅游区伯氏疏螺旋体有3种基因型,除B.garinii型、B.afzelii型外,首次在东北地区发现B.valaisiana-like group型.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得两序列分别与Rickettsia sp.HL-93和Rickettsia sp.H820,其同源性为100%.结论 两旅游区蜱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且携带的基因类型存在多样性;动态调查显示蜱种、蜱密度的分布以及蜱携带病原状况因生境、时间和人群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大埔县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埔县健康人群及鼠、牛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布情况。方法: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结果:在282名健康人群血清中,29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28%(29/282);11例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90%(11/282);16例小蛛立克次体阳性,阳性率为567%(16/282)。30份鼠血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333%(4/30),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333%(1/30),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1000%(3/30)。25份牛血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800%(2/25),康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400%(1/25),小蛛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为400%(1/25)。结论:广东省大埔县林区存在有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存在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该林区鼠、蜱类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进行扩增。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IP)法对分离株NH-97进行鉴定,并同已知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从越原血蜱、金泽革蜱、微小牛蜱中扩增出SFGR特异的DNA片段,NH-97分离株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PstI和RsaI酶切后发现它们的酶切图谱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国际标准株相同。从社鼠、黄胸鼠脏器中扩增出康氏立克次体DNA片段。由不同来源批次的越原血蜱中扩增出近缘于日本立克体DNA片段和相关序列提示:可能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结论 福建宁化林区除存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外,还可能存在康氏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等多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1996年4~6月,对黑龙江省绥芬河、东宁地区驻军及部分林业工人进行了蜱传斑点热、Q热、莱姆病的血清学调查。应用Micro-IF共调查221人,三种蜱媒疾病的总感染率为22.2%,其中斑点热感染率为最高(11.8%),同莱姆疾病(5.9%)、Q热(4.5%)相比差异显著(P<0.05)。部队战士的感染率略低于林业工人,分别是斑点热:9.5%和21.4%,莱姆病:5.6%和7.1%,Q热:4.5%和4.8%。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蜱媒疾病在该地区存在程度不同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408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7.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45.6%,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5份(5/408),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08)。黑龙江采集的4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5%,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34.8%,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6)。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922只,有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283组(659只)中,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3.8%(25组阳性),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564%(21只阳性),检测出有2只(2/65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野鼠的脾脏标本中,也发现有一只同时感染了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结论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可能在特定地区发生;其地区的蜱类、鼠类存在着极低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在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片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蜱、鼠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DNA片段。结果 在金华市金东区捕获社鼠2只,黄毛鼠10只,黑线姬鼠4只,用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用PCR检测49只中华硬蜱,阳性8只,阳性率16.33%。结论 初步认定浙江省存在斑点热病原,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福建宁化斑点热蜱类媒介及宿主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福建宁化已发现的斑点热疫区内进行蜱类媒介及宿主调查。分别在野鼠、野免、野猪、麂、狗、牛等宿主体表捕捉各种蜱类,用鸡胚卵黄囊感染法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用微量补结、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共查出蜱类12种,鉴定分类5000余只。麂、野鼠、野猪感染SFGR率分别为1250%、947%、5833%。从媒介、宿主、病原学上进一步证实福建存在北亚斑点热疫源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福建宁化斑点热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建宁化林区斑点热感染的情况,提供有关斑点热感染方面的资料,有效地控制斑点热感染。方法:对1993-2000年间查明的宁化林区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宁化林区斑点热感染率为12.7%,男女差异无显著性,年龄组以10-20岁青少年组最高,职业分布以常放牛少年为最多,林区农民次之;调查76例感染者中,有蜱叮咬史占65.79%,皮疹史占84.21%,不明原因发热史占65.79%。接触宿主动物主要有野鼠、野兔、麂、野猪,这些病史症状与斑点热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对福建宁化林区斑点热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提高了广大林区作业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从而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来控制山区斑点热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结果 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检出率为12.50%,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啮齿动物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比较南北地区不同鼠种带菌率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5省(自治区)共捕获鼠473只,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鼠脾脏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共检测鼠473只,69只阳性,阳性率为14.6%;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都检测出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3.1%、21.6%、30.0%、10.8%和21.4%。结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浙江和贵州省(自治区)的鼠中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南北地区鼠的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部分山区蜱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探讨以外膜蛋白A(rOmpA)和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lt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可行性。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天台县左溪镇和临安县西天目地区共46组蜱类标本中rOmpA和gltA基因特异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6组蜱标本中检测发现2组长角血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rOmpA和gltA基因片段均为阳性,核酸序列基本一致,但推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种的进化位置存在差异。结论浙江省部分山区存在蜱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利用rOmpA和glt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但从2个结果推测立克次体的分类位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许欢  张韬  吕强  周丽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8,(23):4229-4233
目的 探究2006-2016年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热点区域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四川省开展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以县(区)为单位,对四川省2006-2016年猩红热发病率分别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2006-2016年四川省猩红热空间分布呈现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提示猩红热的热点区域已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一带转移到四川中北部一带。结论 猩红热发病热点区域有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要加强对四川中部以北县市的猩红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Serum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at 4 sites in Peru were tested for evidence of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l inf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30 (18%) of 170 patients had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l infections, which likely caused their illnesses. These findings document laboratory-confirmed spotted fever from diverse areas of Peru.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1984~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贵州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类型疫源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方法,在不同类型疫源地连续进行多年监测。结果 在定点监测中,姬鼠型疫源地遵义县黑线姬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39%、褐家鼠为1.61%,家鼠型疫源地石阡县褐家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19%、黑线姬鼠不带病毒,显示姬鼠、家鼠型两类疫源地相对稳定。但开阳县落旺河桥两岸即东岸姬鼠型和西岸家鼠型疫源地类型在缓慢变化,1983~1984年间西岸的黑线姬鼠未检出HFRS病毒抗原(0/99),1995~1998年间的黑线姬鼠感染率为13.85%(抗原1/65,抗体8/65)。结论 姬鼠、家鼠型两类疫源地在相对稳定中出现缓慢变化,相邻的姬鼠、家鼠型疫源地相互渗透形成疫源地重叠而成为混合型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1~2003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23:1(126/39),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1.82%。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51%,野外为5.22%,总鼠密度为4.53%,鼠带病毒率平均为16.38%。病人血清阳性率81.37%。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