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省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安岳县和1992年会东县各1例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患者,从其粪便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病毒,血清学定型均为脊灰Ⅰ型病毒,经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assay)法检测,2株病毒与Sabin Ⅰ有明显差异定为Ⅰ型野毒株。又经核酸序列测定,其与Sabin Ⅰ型疫苗株亦有明显的差异,证实为脊灰互型野毒株。结果显示,不同年份、不同地方流行株间的序列有差异。四川省脊灰流行与毒株间核酸序列的差异有关,但我国现行疫苗OPV(OralPolioVaccine)能有效预防我省脊灰,基础兔疫和强化免疫是预防和消灭脊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1987~1993年检测了AFP病例147名,其中属广州市本地患者86例。通过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和病毒抗原表位分析揭示了广州地区AFP的病原学具有四个特点:(1)除了PV_(1-3)型之外,还有CoxA9,CoxB3、5,ECHO7、12、13、18,以及一些未定型的非PV肠道病毒;(2)脊灰病例与非脊灰病例之比下降(0.87:1);(3)从广州市脊灰病例所分离的病毒型别及抗原性质已由PV_1型野病毒为主,动态地转变为PV_2型类疫苗株为主。从1992年开始已不能从病人分离到野病毒株;(4)输入脊灰病例已超过本地病例(47:40),输入脊灰仍然是以PV_1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克隆抗体对广东省1985~1992年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流行区的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254株脊灰病毒作病原分析.结果Ⅱ、Ⅲ型均未发现野毒株,而Ⅰ型205株中有119株为野毒株,71株的抗原排列具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双重抗原位点,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此期间广东的脊灰流行株主要为Ⅰ型。抽取具双重抗原位点毒株中的2株同时用Ⅰ型野毒株及SabinⅠ疫苗株的特异PCR检测,并进行核甘酸测序,发现其基因组在3262/3263处重组,证实为后二者的重组株,此2例患者均有服苗史,早期检测有高滴度抗体,提示其可能成为消灭脊灰不可忽视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方法鉴别脊灰病毒的疫苗株、野毒株和变异株。方法:RT—PCR—RFLP法进行脊灰型内鉴别。结果:21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经鉴定为:脊灰Ⅰ型3株,Ⅱ型12株,Ⅲ型7株,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变异株或衍生株。结论:在省级脊灰实验室建立脊灰型内鉴别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脊灰野病毒和变异株或衍生株的检测速度,更有利于维护无脊灰状态,为该疾病预防控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9~1993年从228例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便、1596分正常人群便及85份城市生活污水中分离出110株Polio病毒,97株其它病毒。对110株Polio病毒全部用抗Polio病毒1、2、3型3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中和分析,对其中30株病毒同时用PCR方法对其RNA进行了分析。结果110株Polio病毒只有1株90—35+3S病毒为P1型野毒株,其它109株全为Sabin疫苗株。1991~1993年以来连续3年未发现Polio野病毒。此结果为辽宁省1993年7月消灭由Polio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提供了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1996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48例,其中237例至少采集了1份粪便标本,采便率95.6%,237例粪便标本中,单份8例(3.4%),双份229例(96.6%),合格粪便标本179例(75.5%),对所有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及病毒分离和定型,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26株(10.9%),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23株为疫苗株,3株为野毒株(I型1株,Ⅲ型2株,均为缅甸输入);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0株,分离率为21.1%。  相似文献   

7.
1990~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189例,采集粪便标本994例,分离出病毒224株,阳性率22.54%。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53株,分离率15.39%;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1株,分离率7.14%。153株脊灰病毒中,Ⅰ型88株(57.52%),Ⅱ型43株(28.10%),Ⅲ型14株(9.15%),混合型8株(5.23%)。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19990~l992年分离到17株Ⅰ型野毒株,l株Ⅰ+Ⅱ型野毒株;l993~l995年分离31株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结果表明Ⅰ型是我区主要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脊灰)流行与野毒株性状的关系。方法:选择了1991年安岳县和1992年会东县各一例临床诊断为脊灰的患者,从其粪便标本中各分离出一株病毒,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学鉴定,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对VP1区300个核苷酸进行测序,结果:血清学定型均为脊灰I型病毒,经PCR-RFLP法检测,判为野病毒,核酸序列分析证实两株病毒与Sabin I有明显差异为野病毒,两毒株间核酸序列不完全一致。有20个核苷酸的差异,结论:不同年份,不同地方流行株间的序列有差异,四川省脊灰流行与毒株间核酸序列的差异有关,但我国现行疫苗OPV能有效预防我省脊灰,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是预防和消灭脊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1985~1993年脊髓灰质炎流行野毒株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是脊髓灰质炎(脊灰)高发区,1985~1993年各年都有流行,历年流行的脊灰野毒株均为I型病毒。在历年来分离的流行病毒株中,选择不同时期的I型脊灰病毒22株做PCR-RFLP分析,发现广东省脊灰I型流行株共有9种电泳图谱类型,显示了在基因水平上的多样性。根据PCR-RFLP分析结果又选择了其中9株代表株,对其VP1编码区30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的流行株间序列有差异。此结果表明,广东省脊灰流行与多种基因型脊灰病毒的存在有关,但口服脊灰疫苗(OPV)形成的免疫屏障可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VDPV)或输入脊灰野病毒,以防止其扩散。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进行病毒分离与血清定型,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做型内鉴定。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3-2004年共采集了743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例标本,所有标本用L20B、RD和Hep-23种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分离到脊灰病毒(PV)67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4株。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P、79株,用血清型中和试验和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为Ⅰ型8株,Ⅱ型24株,Ⅲ型20株,混合型15株,PV+NPEV7株,疫苗变异株5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所有单型毒株共107株,经ELISA试验鉴定,其中疫苗类似株(SL)104株,占97.2%,双反应株(DRV)17株,占2.8%。结论:河北省2003-2004年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输人性脊灰野病毒。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