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70岁。两个月前因右下腹痛伴发冷发热,在某医院诊为阑尾炎行抗炎治疗,缓解后出院。来院前两周,右下腹痛再次发作伴恶心呕吐便闭。右下腹穿刺抽出少许脓祥物后急诊入院。查体:T、35.5℃,Bp110/90。腹略胀,无肠型及蠕动浪,右侧腹有明显腹膜炎体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音弱。下肢无浮肿及触痛。化验:WBC24,000,Hb6g%。尿常规正常。CO_2CP28Vol%。BUN58mg%。B 超:提示右下腹脓肿。腹部平透:提示右下腹包块,左下腹有液平。经过抗炎、纠酸,支持疗法后不见好转,次日以阑尾脓肿伴限局性腹膜炎、代谢性酸中毒之诊断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回盲部外上方有12×10×8cm 的被大网膜包裹之包块,腹腔内无渗出,无充血水肿,肠管不扩张,无肠梗阻征象。分开大网膜后见肿物是从回盲部上方,盲肠外侧2.5cm 之后腹膜圆形裂孔突入腹腔,黄白色,质软而脆,外有一层薄的透明包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7岁。因大量呕血与黑便,于1978年1月6日急诊入院。24年前不明原因出现上腹隐痛、烧心、返酸、嗳气,有时恶心呕吐。每次发病2~5天,服用一般胃药可缓解。7年前因食生冷硬食而突然呕血与黑便,经钡餐造影诊断为先天性短食道并发膈疝。以后又先后2次大量呕血均经非手术治愈。检查:脉搏94次/分,血压90/60mmHg。皮肤苍白湿冷,未见蜘蛛痣,剑突下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肠音活跃。血红蛋白50%,白细胞13,500,血小板62,000,粪潜血强阳性,肝功能正常。X线钡餐造影见左侧膈上有一巨块阴影,部分胃体移位于左胸腔内。入院经非手术治疗待情况改善后,于78年1月26日全麻下开胸探查。于膈上左胸腔内可见10×10×10cm的胃组织,表面光滑,较硬,似有囊性感,胃壁明显环周增厚,胃内凹凸不平,食道下段扩张,切开膈肌及膈食管裂孔检查腹腔,见胃小弯近膈下有4×4×3cm之囊性肿物向胃壁外突出(憩室),余胃及十二指肠无溃疡灶。遂切除憩室及膈上部分的胃,行胃食道端端吻合。术后诊断:胃憩室和胃底体部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3.
多发癌一例     
患者男,46岁。因无痛性血尿2周入院。近3个月来自感食欲差,乏力,大便不规则,无脓血便。有时感腹胀,无畏冷发热。膀胱镜检查,见左侧输尿管入口上方有3×2×1.5cm 肿物。1979年鼻尖部曾切除乳头状瘤,1984年做左肾切除加输尿管中段切除术,术中见左输尿管中有一4×2cm 梭形肿块。病理报告为输尿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65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历时25年,有时伴发热,但从未出现黄疸,1998年8月入院。体检: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轻压痛,未触及胆囊。B超提示:胆囊22mm×45mm,未见声影光团,胆总管18mm,其下端见30mm×16mm结石声影。术中所见:胆囊20mm×25mm×45mm大小,囊内无积液无结石,其颈部发出2条管径各约3~4mm的胆囊管,一条正常汇入胆总管,另一条异位汇入十二指肠球部上缘。2条胆囊管内均无结石,异位胆囊肝胆科管连通十二指肠的交汇部光滑,无粘连,无界沟。胆总管扩张18mm,切开胆总管完整取出1枚结石,8mm胆道探子顺利通过Va…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6个月。生后5个月间断排出柏油样大便(无呕吐),本次入院前又突然排大量柏油样便,由儿科转入外科。查体可见贫血貌,右下腹部可触及8×6cm的囊性肿物,有明显触痛。化验血红蛋白3g,红细胞25万/mm~3,骨穿为正常骨髓像。于1981年7月12日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30cm有一肠管重复畸形约50cm,在上边又长一圆形肿物,直径为8×10cm,为胃粘膜组织,并有2×2cm溃疡灶,有活动出血点,并通向肠管内。故连同重复之畸形肠管一并切除,行  相似文献   

6.
胰高血糖素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6岁,因全身皮肤瘙痒、糜烂1年余,发现胰颈体占位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弥漫性岛状分布陈旧性疹斑和糜烂结痂区,以双下肢为重.全腹软,无压痛,中上腹可及一大小约10 cm×7 cm×5 cm包块,边界尚清,表面尚光滑,不活动.腹部CT见胰体部实质性占位,约 9.7 cm×5.5 cm×9.0 cm大小,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肝脏多发囊肿,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CEA、CA19-9均正常,血胰高血糖素为331.19 pg/ml.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无腹水,胰颈体部可触及一15 cm×8 cm×6 cm大小肿块,可推动,肿块与胃窦后壁有粘连,与正常胰腺组织界限清楚.行节段性胰腺切除、胰腺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200 ml,术后恢复佳,24 h皮疹消退明显,瘙痒缓解,一周后皮疹基本消失(图2).术后病理示胰头体部恶性胰高血糖素瘤.随访12个月,无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7.
女性患者,39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肿物,蚕豆大小,无不适,未诊治。1年来肿物发展缓慢,1月前原发肿物下方及对侧各有一蚕豆大小肿物,无情绪紧张,多汗消瘦等症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无异常发现。颈前左侧上有一2cm×3cm、右下有一2cm×2cm质韧之肿物,右侧有一2cm×2cm质中等肿物,肿物边界皆清,与周围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T_3、T_4 TSH皆正常,同位素扫描均为温结节。疑为甲状腺癌。术中见左叶上极有一2cm×2cm质硬肿物。左叶下极及右叶下极各有一1cm×1cm囊性肿物,穿刺均抽出咖啡样液体,行左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及右叶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会:左叶上极肿物为滤泡状腺癌(高分化),下极肿物为甲状腺癌囊性变。右叶下极  相似文献   

8.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4 5岁 ,查体发现右肾肿块 1周 ,无血尿 ,无尿急、尿痛、发热等表现。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示右肾中部背侧实质内 1.6cm× 1.7cm低回声团块 ,透声差。CT示右肾中部一外突性肿瘤 ,约 1.5cm× 1.2cm ,CT值与肾实质相同。诊断 :右肾占位考虑为肾癌或肾嗜酸细胞瘤。行右肾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外向性生长 ,切取标本送快速病理 ,报告为肾嗜酸细胞瘤。遂行包括肿瘤周围 2cm正常肾组织的肿瘤剜除术 ,手术顺利 ,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 2年 ,患者…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不适、纳差2周,加重伴黑便1周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无黄染。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Hb49g/L,RBC1.18×10~(12)/L。X线钡餐检查疑十二指肠降段病变。B超示胰头体问有一2.5cm×2.5cm光团。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于入院后1周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降段明显扩大,纵行切开其前壁,见其后壁有一约7cm×4.5cm×3.5cm之带蒂肿物,质软,表面较光滑,肠壁无浸润,故行粘膜下肿瘤及其周围正常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切除。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灶性出血坏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异位胰腺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8岁。上腹部包块伴牵胀痛一个月,自觉逐渐增大,于1984年6月29日入院。病前有上腹部不规则隐痛一年余。检查:剑突下偏左可触及约成人拳头大小之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较固定,有压胀感。超声波提示左上腹有一均匀实质性包块。钡餐透视见胃小弯有弧形压迹。以腹腔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小网膜囊内,圆形,约10×8×8cm,为实质性,其包膜完整,表面租糙,与肝胃韧带,左叶肝、横结肠系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分离容易。有长2cm直径1.5cm之蒂,与胰尾上2cm腹主动脉左缘的后腹膜相连接。故从蒂部带一部分后腹膜完整切下。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腺癌(分化型)。随访二年,一般情况良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4岁。发现左颈前部肿块20年,近半年来肿块明显增大,伴心慌、气促而入院。既往元外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检查:T 36.5℃,P 100次/分,R 22次/分,Bp120/80mmHg。左颈前区甲状软骨以下可见8×8×5cm大小之肿块,表面无红肿,呈结节状,边界不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右侧甲状腺轻度肿大。听诊无血管杂音,气管向右侧移位。基础代谢率(吸氧法) 27.5%。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属正常。入院后第7天清晨无任阿诱因突然窒息,肿块明显肿大。立即施行气管内插管,插管时发现气管有狭窄予以强行通过。插管通气后,病人缺氧改善、清醒。继而改气管切开,10天后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手术。术中见甲状腺呈结节性肿大,左腺叶及峡部有一个10×10×6cm大小之囊性肿块。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切下后见气管右前侧壁有一个范围2×2cm软化区,故术毕时经原气管切开创口放入气管导管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7岁。因肛旁硬结不适2年于2009年12月入院。局部无明显周期性疼痛症状。查体:截石位1点肛缘外3cm处见一结节,略隆起,约3.0cm×2.5cm×1.2cm,皮色正常,表皮光滑完整,触之硬,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硬结近肛缘侧有一绿豆大小溃口,挤压无分泌物溢出,沿溃口可触及一条索状肿物通向肛内。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的炎性纤维样息肉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患者男性,33岁。因间歇性中上腹疼痛2年,加重7月余,于1996年9月19日人院。疼痛时涉及后背,伴低热。疼痛与饮食无关,无腹泻或便秘。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11年,曾有黑便,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体检:消瘦,中上腹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血白细胞6.8×10~9/L,中性粒细胞65%,肝肾功能正常。GI示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有多个小隆起病变伴巨大溃疡。CT示十二指肠第二段占位,并与胰头及结肠肝曲粘连。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球后和第二段上部有巨大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质硬。活检病理:溃疡底部为坏死组织和炎症渗出物。术前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氧化亚氮加静脉复合麻醉下探查,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后、第二段、胆囊及胰头融合成10cm×7cm×9cm之硬块,肿块周围广泛粘连,胆囊成实质肿块,胆总管周围广泛疤痕形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连同胆囊外1cm肝组织的胆囊切除和Child重建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2周后出院。切除标本见肿块粘膜面有一5cm×4cm巨大溃疡,边缘为多个息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枕部巨痣恶变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9天。出生时即发现其头枕部有一巨大的黑色柔软包块,农村接生员用刀将包块切一小口,见包块内为黑色致密组织。生后第9天因包块增大,切口溃烂,来我院住院。检查:发育及一般情况良好。枕部见12cm×11cm×4cm 巨大黑色包块,表面光滑,有少量毛发生长,边界清楚,但不整齐,有向周围正常皮肤浸润现象,包块中央偏项部有5cm×3cm 溃疡,渗出淡黄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3岁.因上腹痛伴便血2周入院.查体: 患者额部巨痣20年,约12 cm×8 cm×2cm大,左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 胃窦部见一隆起型肿物,直径约1 cm,肿物表面溃烂,呈灰褐色,质脆,触之出血,取胃窦组织2块活检,其病理检查示: 灰褐色软组织两块,直径约0.2 cm.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7岁。因“慢性胃溃疡”于1999年9月1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弯侧距贲门切端2cm处见一巨大溃疡,直径7.5cm×6.0cm,镜下见溃疡底部肌层被瘢痕组织取代,但未见癌细胞;溃疡周围见低分化腺癌细胞,为未分化癌,侵犯肌层;诊断为慢性胃溃疡癌变。于当月13日出院,予以氟尿嘧啶、顺铂、足叶乙甙、恩丹西酮联合化疗5个疗程,随访近4年,恢复良好。2003年7月6日患者因吞咽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左侧舌根部见一肿物,大小约2.3cm×1.2cm×0.8cm,表面凹凸不平,覆灰白色假膜,双侧腭扁桃体未见异常。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肿物表面覆正常…  相似文献   

17.
贲门腺癌阴茎龟头部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5 5岁。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个月 ,龟头溃烂3个月。查体 :胸腹部未见异常 ,阴茎龟头近尿道口处可见1cm× 1cm溃疡 ,边缘较硬 ,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上消化道造影示贲门癌 ,累及食管下段 ,肿物长 8cm。龟头溃疡涂片见恶性瘤细胞。1990年 6月手术。左侧开胸探查 ,见胃底贲门部 8cm×5cm× 3cm大小菜花样肿瘤 ,边缘隆起 ,中心凹陷处有出血及坏死组织 ,侵及食管下端 2cm ,腹腔未见转移灶 ,无腹水切除食管下段、胃近端大部 ,行食管胃吻合。同时切除阴茎远端 2 /3。术后病理报告 :切除肿瘤标本 7 0cm× 6 0cm× 1 5cm大…  相似文献   

18.
易志坚  董军 《颈腰痛杂志》2007,28(5):418-418
患儿,男,18个月.发现右肩背部肿物1天于2006-0-19入院.查体:右肩背部皮下可触及约4cm×4cm大小之肿物,质较硬,表面尚光滑,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无明显压痛反庆.细胞学穿刺见异常细胞.于2006-1-21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深筋膜下,约4cm×4cm×3cm椭圆形状,有包膜,与其深部组织有少许粘连.切开肿物内为鱼肉样组织.术后病理检查: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浸及周围横纹肌组织.术后刀口愈合良好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某男,12岁。生后左中上腹壁及同侧髂腰部、腰背部皮肤隐约可见点状紫蓝色斑片,随年龄增长变为条索或相聚成团肿物。就诊时查体可见脐左上12cm×8cm、左腰髂部5cm×4cm范围内紫蓝、微红色斑片,部分可见微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扩张血管,柔软,无搏动,此间表面有正常皮肤。诊断:体壁海绵状血管瘤。于1999年1月24日进行套管针穿刺双极电凝法治疗。方法:足量麻醉剂肿胀局麻后,用直径1.1mm,长5.1cm的进口套管针,针尖裸露出2mm,自瘤体缘3~5mm外正常皮肤处刺入,顺皮下组织浅层达瘤组织团块中心部,用美国产(SSE 2)双级电凝器,控制在3.5电凝档位,点触针尾部,见皮下层针尖周有水灯样闪光,表皮为微桔皮样改变,时值1~2秒/次。视瘤组织块大小分别依次分部电凝,针尖间距不大于1cm,拔针时尖部有轻度滞针感。除一处顺针孔流出不足1ml淡红色液体外,余无出血。术后凡士林网眼沙布敷料包扎,7天后暴露,口服抗生素1周。除个别凝点表皮有轻度充血外,无皮肤坏死表现。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血管瘤无复发,皮肤正常。  相似文献   

20.
例1,女,64岁,因“呕血、解柏油样便13h”入院。患者既往无明显上消化道症状。入院检查:血红蛋白72g/L,白蛋白29g/L。胃镜示:胃体、胃窦多发大小不一结节,隆起0.5cm×0.5cm至0.9cm×0.7cm,亚蒂及无蒂,表面小叶状及结节状,胃窦前壁近幽门处见一巨大结节状隆起约1.5cm×2.5cm,表面菜花状增生并糜烂附血痂。术前病理示:胃窦中度浅表性胃炎(活动期)伴肉芽组织及少量炎性渗出,符合慢性溃疡。入院后先予止血、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并输注浓缩红细胞4单位、人血白蛋白10g/a,共3天。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治疗。标本肉眼观:病变主要部位为胃体小弯侧及胃窦部有大而肿胀无弹力的皱襞,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胃体多发大小不一息肉样结节隆起,表面糜烂附小出血点。术后病理示:胃Menetrier病伴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