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结石的发生是炎症、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等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铁死亡在肾结石的发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抑制铁死亡可有效抑制肾结石的产生。草酸钙诱导的自噬和铁死亡降低了细胞抗氧化的能力,导致脂质过氧化增强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最终引起肾脏晶体的形成和肾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尿中草酸、草酸钙晶体是影响尿石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一般只是把它们作为结石的一种成分来看待.近年发现草酸(Ox)、草酸钙晶体(COM)对肾脏上皮细胞有毒性作用,它们和上皮细胞作用产生毒性物质造成上皮的损伤,同时上皮细胞也主动摄入晶体、分泌大分子物质,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结石的形成.这些发现也许能为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尿中草酸、草酸钙晶体是影响尿石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一般只是把它们作为结石的一种成分来看待。近年发现草酸(Ox)、草酸钙晶体(COM)对肾脏上皮细胞有毒性作用,它们和上皮细胞作用产生毒性物质造成上皮的损伤,同时上皮细胞也主动摄入晶体、分泌大分子物质,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结石的形成。这些发现也许能为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尿石症以肾结石多见,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80%以上的结石成分是草酸钙(CaOx)晶体。近年发现,暴露于高浓度草酸(0x)或CaOx晶体的肾脏上皮细胞会产生活性氧簇(ROS),导致自身损伤,细胞损伤的程度与晶体的浓度和接触晶体的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被认为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与细胞-晶体相互作用、细胞分子结构变化、细胞差异蛋白分子表达、晶体的粘附等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上皮细胞损伤机制及结石微晶体粘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草酸钙肾结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一水草酸钙晶体粘附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后引起的细胞功能变化,探讨尿路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原代培养第5天时,将细胞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草酸组及一水草酸钙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液,含有草酸钠(1、3、5mmol/L)的培养液及含有草酸钠(1、3、5mmol/L)和一水草酸钙晶体(5mmol/L)的培养液,实验8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一水草酸钙晶体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粘附情况,并分别用比色法测定细胞的钙镁ATP酶和钠钾ATP酶的活性,观察比较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8h后,扫描电镜观察提示一水草酸钙组中有大量一水草酸钙晶体贴附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①在三个草酸梯度浓度中,草酸组细胞钙镁ATP酶和钠钾ATP酶活性均未见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三个草酸梯度浓度中,一水草酸钙组细胞钙镁ATP酶和钠钾ATP酶活性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草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不同草酸浓度的一水草酸钙组间细胞钙镁ATP酶和钠钾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高草酸环境下,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主要是一水草酸钙晶体而非游离草酸根离子。一水草酸钙晶体粘附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后,可以造成细胞的损伤,这一机制可能有助于肾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西梅汁对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A空白对照组、B单纯乙二醇诱石组、C~E为西梅汁干预组[分别灌喂西梅汁2、4、8 mL· (kg·d)-1],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皆用含1%乙二醇去离子水作为大鼠的唯一饮用水源并自由饮用,以诱导生成草酸钙肾结石.分别于实验前日和实验第4周末,检测大鼠尿钙、镁、草酸及枸橼酸浓度;血钙、镁、肌酐和尿素氮浓度;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偏光显微镜观察HE染色肾脏组织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以此分析西梅汁及西梅干预防肾结石的量效关系.结果 所用三种剂量的西梅汁均能明显减轻乙二醇所致的各项血尿生化指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大幅增加尿镁浓度,明显减少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生成,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所用的三种剂量的西梅汁均可明显干预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生成,且呈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草酸钙(CaOx)是肾结石中最常见的晶体物质,它在生物体液中的溶解度非常低。所有人尿中的CaOx都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在特定的过饱和环境中可能自发产生CaOx沉淀。结石病人以及正常人的尿中常可查到CaOx结晶,而结石病人的CaOx颗粒较大。肾结石的形成是肾内一定大小的晶体潴留或粘附到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最终结果[1]。通常认为决定肾结石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小管液中草酸盐的浓度,结晶调节因子的浓度和活性,以及肾脏内晶体潴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积极参与了肾结石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CaOx晶…  相似文献   

9.
金桔液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金桔液体外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影响,探讨金桔液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作用机制,研究金桔液对草酸钙肾结石的预防作用。方法:使用体外45Ca-CaCl2示踪的草酸钙晶体生长动力学方法,用金桔液对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小鼠进行抑制实验研究。13例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口服金桔液,观察服用金桔液前后24 h尿钙、尿镁、尿磷、尿尿酸、尿草酸及尿液pH的变化。结果:金桔液组加籽晶后滤液各时间点45Ca每分钟放射性计数百分比(cpm%)分别为96.6%(5 min)、94.8%(10 min)、100%(20 min)、98.0%(40 min)、93.2%(60 min)和93.6%(120 min),而对照组分别为61.8%(5 min)、59.0%(10 min)、53.3%(20 min)5、2.4%(40 min)、52.7%(60min)和44.3%(120 min)。在动物实验中,金桔液组肾组织草酸含量为(0.43±0.18)μmol/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桔液组肾组织钙含量为(12.20±5.34)μmol/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金桔液组肾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在临床观察中使用金桔液前后24 h尿钙由(4.79±1.42)mmol降至(4.01±1.48)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草酸由(3.39±2.02)mmol降至(2.41±1.52)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桔液可显著抑制体外草酸钙晶体生长。在动物实验中,金桔液可显著降低肾组织草酸含量,对草酸钙晶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临床观察中,金桔液可显著降低尿草酸及尿钙排泄。因此,金桔液对防治草酸钙肾结石有应用价值,不失为一种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的有效饮液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草酸钙是肾结石中最常见的化学成分。肾钙盐结晶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肾钙盐结晶形成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就草酸钙结石形成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相互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肾结石的成分繁多、成因复杂,其形成过程一直都是研究者们亟于攻克的领域。随着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研究的逐步深入,活性氧(ROS)影响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部分机制也开始变得明确。本文主要就草酸及草酸钙晶体如何介导形成ROS以及其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及防治中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结石草酸钙晶体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初步探讨肾结石与肾损伤的关系。 方法选取临床经结石成分分析为草酸钙的肾结石标本,充分研磨后配制草酸钙晶体悬液,处理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提取总蛋白并通过SDS-PAGE对蛋白质量进行鉴定,通过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然后通过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法筛选实验组和对照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GO富集分析以及差异基因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结果草酸钙晶体对HK-2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且引起细胞形态以及培养基PH值发生显著改变。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经草酸钙晶体处理后的HK-2细胞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共1 141个,其中上调表达的699个,下调表达的442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蛋白在细胞外复合体、细胞器以及多种细胞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差异蛋白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在细胞骨架维持(ACTB,CFL1)和细胞特殊功能如分泌和加帽中起作用的蛋白(MYH9,MYH14)关系最为密切。 结论草酸钙结晶对人肾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以及肾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控Klotho基因观察草酸钙晶体对小鼠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及晶体黏附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 构建过表达/沉默Klotho基因小鼠肾结石模型, 将模型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分为对照组(Ctrl)组(n=6)、草酸钙结石模型(Model)组(n=6)、模型+生理盐水(Model+Vector)组(n=6)、基因沉默+模型(shKlotho+Model)组(n=6)和基因过表达+模型(Klotho+Model)组(n=6)。应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蛋白级信使RNA(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测定(ELISA)检测氧化应激蛋白水平。苏木精-伊红(HE)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风库萨(Von Kossa)染色观察肾脏草酸钙晶体黏附情况。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 多组间统计学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课题组在体内建立了小鼠草酸钙结石模型, 并通过Von Kossa染色验证模型。Model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梅干对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为单纯乙二醇诱石组、C~E组为西梅干干预组[分别灌喂西梅干匀浆2、4、8mL/(kg·d)],每组8只。除A组外,余皆用含1%乙二醇去离子水于大鼠自由饮用。于实验前日和实验第4周末,分别检测大鼠尿钙、镁、草酸及枸橼酸浓度;血钙、镁、肌酐和尿素氮浓度;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偏光显微镜观察HE染色肾脏组织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三种剂量的西梅干均能明显减轻乙二醇所致的各项血尿生化指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大幅增加尿镁浓度,明显减少乙二醇诱导的草酸钙肾结石的生成。结论三种剂量的西梅干均可明显干预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生成,且呈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酒石酸钾预防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实验证明酒石酸钾对一水草酸钙晶体的生长和聚集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酒石酸钾能够降低鼠肾组织中钙及草酸的沉积。27例患者口服酒石酸钾期间,24小时尿钙、磷和草酸明显下降,尿枸橼酸和尿PH显著上升,实验证明,酒石酸钾能够抑制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是一种有希望的防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草酸和一水草酸钙结晶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毒性作用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受损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HK-2细胞至长满后,换成无血清培养基,加入草酸至不同终浓度,显微镜下观察结晶的形成及其对细胞的粘附.收集结晶以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成分.CCK-8试剂盒检测1、2、5和10mmol/L草酸分别作用4、12和24 h后对HK-2细胞的毒性反应,Bradford法检测HK-2细胞表达总蛋白量的变化.结果草酸加入含Ca2+的DMEM培养基后,数分钟内显微镜F即可见结晶形成并粘附于细胞表面.FT-IR分析表明结晶成分为一水草酸钙.草酸和一水草酸钙对HK-2的毒性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但在1~10 mmol/L草酸浓度下毒性作用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5mmol/L草酸作用12 h和对照组HK-2表达蛋白量分别为(358±51)、(365±43)、(328±52)和(329±60)mg/L,P值均>0.05,而10 mmol/L草酸作用12 h后,HK-2表达蛋白量为(264±76)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草酸和一水草酸钙可对正常人HK-2细胞产生毒性损伤,造成细胞表达蛋白的改变,可能在肾结石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UK)对草酸钙晶体大小和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草酸钙晶体在不同条件下成长和聚集情况证明UK的抑制作用,分别配制含有不同浓度蒸馏水(空白组)、枸橼酸(对照组)及UK(实验组)的成石溶液,于25℃下静置过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成石溶液中结晶的大小、形态和聚集情况。结果:空白组晶体体积明显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大,并且更易于相互聚集;对照组和实验组草酸钙晶体的成长和聚集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结论:UK能够抑制草酸钙晶体的成长和聚集,从而抑制肾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作用下,体外实验中草酸钙晶体的大小及形态变化。方法:配置氯化钙和草酸钠溶液作为反应初始溶液,在(37±0.5)℃恒温水浴箱,将两者按3个不同浓度分别混合后得到草酸钙晶体。实验分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置入低频超声波清洗机(超声发生频率:40kHz)内槽,固定超声功率(330 W,对应超声声强为0.5W/cm2)及作用时间(15min)加以作用;对照组不加处理,相同时间下自然结晶。晶体形成后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及直径。结果:3个浓度下,超声组处理后得到的草酸钙晶体直径均明显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声作用效果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草酸钙晶体形态在超声作用后改变不明显。结论:低频超声对体外实验草酸钙晶体的直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对肾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ESWL的48名肾结石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肾内血流评估,包括同侧肾和对侧肾,计算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和加速时间(AT)等参数。结果 ESWL治疗后同侧肾脏以及对侧肾脏的RI指数明显增高(P0.001)。ESWL后96小时RI值降低至接近治疗前。ESWL后同侧肾脏以及对侧肾脏的PI参数也显著增加(P0.001),96小时后下降至与术前相近。显示RI与PI指数的增高与患者年龄之间呈正相关(r=0.562,P0.05)。结论肾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会导致同侧和对侧肾脏的肾灌注暂时受损,患者年龄可能是决定RI和PI参数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调控机制,其主要通过对胞内蛋白及器官的降解来维持细胞内稳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自噬在肾脏修复、疾病及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缺血缺氧、毒性物质损伤、自身免疫以及氧化应激都能引发肾上皮细胞的自噬,并在各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产生影响.本文重点综述自噬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方面的研究进展.其可能成为防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