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七氟烷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入室后两组患儿均给予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置入喉罩,保持自主呼吸,患侧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术中2%~4%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Ⅰ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0.3μg/kg,Ⅱ组滴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于术毕关闭七氟烷,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观察苏醒期呼吸循环情况。结果Ⅰ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长于Ⅱ组,但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Ⅱ组(P<0.05),且循环更稳定。结论小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0.3μg/kg)滴鼻对小儿七氟烷麻醉短小手术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提高了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手术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眼科手术60例,按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所有患儿全部采用七氟烷诱导,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喉罩辅助通气的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10 min,S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 PACU)的停留时间,并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躁动评分法,记录术后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M 组>D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的Ramsay镇静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眼科的七氟烷麻醉中,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七氟醚麻醉患儿,根据住院尾号奇偶分为目标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麻醉过程给予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推注,目标组患儿麻醉过程给予右旋美托咪定缓慢静脉推注。比较两组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目标组患儿唤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的应用可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会阴、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盐水组(N组).4组患儿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用0.3%罗哌卡因0.75 ml/kg骶管阻滞有效.术毕前10 min P组泵注丙泊酚1 mg/kg;M组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h);N组泵注盐水5ml.术毕时停七氟烷.术后均送入PACU.观察苏醒期躁动的例数、躁动评分、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反复躁动例数.结果 P组和D组躁动例数、躁动评分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较N组躁动评分虽轻(P<0.01),但躁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苏醒时间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于P组和M组(P<0.01).M组的苏醒时间长于N组(P<0.01).P组的苏醒时间短于M组(P<0.01),但长于N组(P<0.01).苏醒过程中,D组苏醒过程平顺.而P组和M组均出现反复躁动的情况;P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D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M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确切,又不延长苏醒及PACU停留时间,能更好地预防苏醒期反复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七氟醚吸入性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0.5 μg/kg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生理盐水组(P均<0.01);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为13.3%,低于生理盐水组的40.0%(P<0.05)。结论: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抑制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会延长患儿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单立新  周其富 《海峡药学》2012,24(5):162-16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复苏期咳嗽和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小儿眼科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和C组(丙泊酚)每组15例,麻醉诱导方案相同,C组术中靶控丙泊酚,D组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初始量0.6μg·kg-1,输注10min),术中靶控丙泊酚同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h)静脉维持,术前10min停止麻醉药物输注。记录麻醉苏醒期咳嗽的次数和程度、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拔管时间。结果 C组中麻醉复苏期间咳嗽的发生率、程度和躁动发生率高于D组(P<0.01),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小儿眼科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麻醉复苏期间咳嗽、躁动的发生率,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合并腺样体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80例,年龄3~13岁,体重12~42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泵注10 min,继之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均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4分法评估并记录患儿手术后躁动情况,并记录出现躁动后需静注丙泊酚镇静的例数。结果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观察:D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躁动后处理比较:D组需给予丙泊酚镇静4例(10%),C组需给予丙泊酚镇静13例(32.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全身麻醉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可安全地应用于儿科扁桃体合并腺样体住院手术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布托啡诺用于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在七氟烷吸人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20例,年龄6—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布托啡诺10μg/kg组(B1组)、20μg/kg组(B2组)、30μg/kg组(B3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布托啡诺组患儿于手术结束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布托啡诺,C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监测四组患儿术前(TO)、进入PACU时(T1)、进入PACU后5min(T2)、10min(T3)、15min(T4)、20min(T5)、出PACU时(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以及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记录患儿术后2、4、8h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B1组T1~T6时点的MAP、HR明显下降(P〈0.05);B2和B3组T1-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下降(P〈0.01)。与T0相比,B3组患儿T1~T3时点的MAP、HR明显下降(P〈0.05)。B1组术后中、重度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B2组、B3组术后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B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长于其他3组(P〈0.05);术后2、4hB3组镇静评分高于B1、B2组(P〈0.05),显著高于C组(P〈0.01);B3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布托啡诺20μg/kg静脉注射对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避免术后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12.
柴军  龙波  韩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2):1155-115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年龄27岁、ASAⅠ7岁、ASAⅠ级。根据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入的药物分为4组,每组20例,曲马多组(T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mg/kg和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盐水5 mL)。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T5)、10 min(T10)的躁动评分,入PACU后记录疼痛和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间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10 2个时点的躁动发生率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躁动发生率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后患儿疼痛评分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疼痛评分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和T+K组明显高于C组和K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和曲马多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降低术后躁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镇静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唇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I级,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1)、中等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2)及对照组(C),每组20例。各组患儿以单纯七氟醚诱导插管,D1、D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0.4斗∥kg,注射时间〉10rain,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于Nacrotrend值D水平,术毕待患儿呼吸恢复,保护性发射恢复时拔管。结果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D1、D2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患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比c组明显下降。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为26.7%,D:组为6.7%,c组为33.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清醒镇静程度评分比D。组更高(P〈O.01)。三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右旋美托咪可以有效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七氟烷喉罩吸入和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法的非住院眼科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2种药物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整形、视网膜和角膜等手术的2773例患儿,年龄4个月~14岁。分为七氟烷喉罩麻醉组(七氟烷组,1074例)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氯胺酮组,1699例)。七氟烷组男698例,女376例,平均年龄(4.0±3.0)岁。氯胺酮组男1056例,女643例,平均年龄(5.4±3.0)岁。七氟烷组患儿面罩下吸入七氟烷,其浓度从5%逐渐增至8%,氧流量为5L/min。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静脉并置入喉罩,术中用1.5%~2.5%七氟烷维持麻醉。氯胺酮组患儿开放静脉后给予氯胺酮2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术中用0.5~1.0mg/kg氯胺酮间断静脉推注维持麻醉。记录并分析2组患儿Aldrete评分、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儿离开PACU时Aldrete评分均为10分;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七氟烷组为(23.6±16.1)min,氯胺酮组为(56.2±3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七氟烷组内行不同术式患儿PA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或)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眼整形术患儿的PACU停留时间较行斜视矫正术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的患儿有90%在麻醉诱导期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但均在10s内恢复正常。氯胺酮组有6例患儿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2%。患儿术后兴奋躁动的发生率七氟烷组为47.6%(511例),氯胺酮组为39.8%(676例);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例七氟烷组为8.4%(90例),氯胺酮组为10.2%(17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氟烷喉罩吸入较氯胺酮静脉注射的麻醉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小儿眼科非住院手术。  相似文献   

15.
罗俊  王永旺  顾恩华  薛玉良 《中国药房》2013,(44):4182-418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先天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儿静脉麻醉后,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P组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注射;S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静脉注射。记录3组患儿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儿苏醒和出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及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记录所有患儿镇痛评分(CHIPPs)及EA发生率;观察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术中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MAP、HR、RR、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CHIP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儿和P组患儿EA发生率及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组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可降低七氟烷麻醉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提高患儿复苏质量和安全,且不延长苏醒和出PACU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停用麻醉药后,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n泵完;对照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拔管时和气管插管拔管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0 min 视觉模拟评分(VAS)、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MA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MAP:(89±14)mmHg(1 mmHg=0.133 kPa)比(107±15)mmHg,(75±13)mmHg比(98±16)mmHg,(78±17)mmHg比(95±15)mmHg;心率:(82±11)次/min比(113±13)次/min,(64±12)次/min比(97±11)次/min,(66±13)次/min比(108±13)次/min](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 VAS评分和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6)分比(7.9±0.9)分,(3.9±0.5)分比(4.6±0.3)分] (P〈0.05);右美托咪定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7/14)比65.0%(26/40),P<0.05].结论 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预防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分离焦虑及苏醒期躁动(Emergence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80名择期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的2~8岁小儿随机分为4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K0.5、K0.75、K1组分别在小儿入室前静注氯胺酮0.5、0.75、1mg/kg,4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七氟烷维持麻醉。评估各组小儿麻醉诱导前分离焦虑评分,记录小儿的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EA发生率及修正CHEOPS疼痛评分。结果:K0.75、K1组患儿术前分离焦虑评分明显低于K0.5组及C组(P〈O.05),K1组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C组EA发生率和CHEOPS评分明显高于3个氯胺酮组(P〈0.05),但3个氯胺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75mg/kg氯胺酮入室前静注能减少小儿分离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及EA发生,且不影响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汪芳俊  胡建华  李洪琼  等. 《天津医药》2016,44(8):1036-1039
摘要: 目的 观察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及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 120 例, 年龄 35~56 岁, 随机分为 4 组, 每组 30 例。D0.5、 D0.6、 D0.7 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 0.5、 0.6、 0.7 μg/ (kg·h), C 组给予生理盐水;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 术后各时段呼末七氟醚浓度, 记录患者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 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和停药至苏醒拔管时间, 观察患者麻醉苏醒拔管情况, 并根据 Riker’ s 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记录手术时间、 麻醉时间、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 术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 七氟醚吸入浓度及相应时间。结果 4 组患者一般资料、 瑞芬太尼用量、 手术时间和术中 AAI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D0.7 组麻醉时间较其他 3 组延长 (P < 0.05)。与 C 组比较, D0.5、 D0.6 和 D0.7 组术中不同时段七氟醚吸入浓度均降低, 苏醒时间延长, 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降低, 且D0.7组苏醒时间较D0.5、 D0.6组延长, 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低于D0.5组, 与D0.6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 D0.5、 D0.6和D0.7组Riker’ s镇静-躁动评分达到7分的比例降低 (P < 0.05); D0.6和D0.7组评分达到4分的比例较C组和D0.5组高, 而达到6分的比例较C组和D0.5组低 (P < 0.05); D0.7组患者评分达到3分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 (P < 0.05)。术中D0.6组和D0.7组分别有4例 (13%) 和8例 (27%) 发生心动过缓。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 (kg·h) 可有效减少术中七氟醚的用量并降低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 减少患者吸入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钱莹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72-147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减轻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的有效剂量。方法将105例ASAⅠ~Ⅱ级行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患儿吸入3%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观察1组患儿注射右美托咪啶0.15μg/kg,观察2组患儿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30μg/kg,然后放置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行骶管阻滞。麻醉维持使用1.2%七氟烷,维持其自主通气。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改变。在麻醉结束时记录睁眼的时间( TEO )。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TEO分别为(8.45±4.02)min、(9.23±5.03)min、(10.81±4.06)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的躁动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χ^2=31.42,P<0.05),观察2组(8.57%)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χ^2=24.37、7.53,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急性躁动,0.30μg/kg剂量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90例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的骨科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三组患者均接受利罗合剂(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用药后15 min(T1)、45 min(T2)、术毕(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并同时测定血糖。结果 C组在T1、T2和T3时间点HR和MAP明显高于D组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D组和P组(P<0.05);D组和P组在T1、T2和T3时MAP明显低于T0(P<0.05),T1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0(P<0.05);D组在T1、T2和T3时HR明显低于T0。与T0点相比,C组在T1、T2时点血糖升高,且高于D组和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对清醒的患者提供良好镇静作用,降低围术期手术患者的血糖,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