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22例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PGS22例,PGS发生率为3.5%,均发生于术后3~8d;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22例均为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王昆山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67-16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2001年至今收治PGS5例,占同期胃切除102例的4.9%。结果:本组PGS发生率为4.9%。均发生在术后6~10d,经非手术治疗,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均可恢复。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因素造成的,一般经非手术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208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PGS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PGS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获治愈,治疗时间12-42d,平均26d治愈。本组发生率8.6%。结论 PGS的发生是多因素诱发,而术后吻合口水肿及胃肠道动力的改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疗法可获治愈,不要轻易二次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4.
刘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375-37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7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最直接有效的诊断、治疗过程和高危因素。结果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更易发生PGS;毕II式胃肠吻合较毕I式更易发生PGs;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1.86d,目前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单纯肠外营养患者明显缩短。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当前加强心理疏导在PGS治疗中的作用正被广大医师所重视,PGs经非手术治疗可完全康复,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年11月至2005年1月19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5.12%,一般发生于术后6~10d,10例均经非手术治愈,恢复期15~45d不等。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游宁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05-130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结论 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食管-贲门癌术后出现PGS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7例PGS患者经非手术的保守综合治疗后26例痊愈,恢复半流质饮食后1周无再次出现胃瘫症状,复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蠕动、排空良好。痊愈时间5~70d,平均25.3d。1例患者自动出院,电话随访45d后死亡。结论 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法,非手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瘫多发生于腹部术后4~10 d.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内恢复.本组22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胃手术后PGS治疗以综合性和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手术,以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肠内营养治疗手术后胃轻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胃轻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功能性排空障碍.PG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GS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正确诊断和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再次手术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38例PGS患者采用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8-05~2008-05出现的20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于术后5~8d。经非手术治疗后。19例全部治愈,1例因并发急性坏疽性胆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行粘连松解术后也治愈。结论:PGS的诱发因素有多种,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大部分采用非手术疗法能治愈。  相似文献   

11.
潘世春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79-17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重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PGS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明确PGS的高危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需给予重视以便及时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在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使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PGS),治疗中多需要长期的营养支持。我们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间本院及收治的8例PGS病人的治疗中采用了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PGS)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并发PGS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并发PG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影响PGS相关因素。结果52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共并发42例PGS,发生率为8.1%(42/520);并发PGS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术后不良进食史、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等,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PGS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高龄患者围术期综合治疗,以避免PG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i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5年3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2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患者更易发生PGS(P〈0.05);毕Ⅱ式吻合或Roux-en-Y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吻合或胃-食管吻合更易发生PGS(P〈0.05);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5.6d。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张宇 《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34-13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时间10~35 d,治愈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PGS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应采取严格保守疗法采取个体化治疗,严禁盲目手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85例胃癌根治术后出现PGS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8.31%,一般发生于术后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6例均经非手术治愈。15d恢复1例,18d恢复2例、22d恢复2例、56d恢复1例。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发生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可能为其诱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薛际闻 《哈尔滨医药》2012,32(2):164-165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10例PGS患者的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心理、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等方面护理.结果 1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 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针对发生因素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均可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1例均经非手术的保守治疗而治愈,时间8~36d,无需手术治疗;41例均治愈出院,经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PGS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在PGS初期不要急于求成,应使胃得以充分休息,确诊后应采取严格保守疗法,治疗重点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愈PGS的目的,精心的护理同样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根治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相关因素。方法按标准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200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根治胃癌术后发生PGS 20例。选取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并发幽门梗阻、合并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范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与PGS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GS组BMI高、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采取毕Ⅱ式手术方式、采取淋巴结D3清扫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PG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次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采取毕Ⅱ式手术方式、采取淋巴结D3清扫均是导致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根治术后,PGS的发生与BMI、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采取毕Ⅱ式手术方式、采取淋巴结D3清扫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对相关危险因素做好积极处理有助于预防胃瘫发生。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 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4%,PGS也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术后胃瘫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缩短病程、避免再次手术、顺利痊愈的重要措施。现就目前治疗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