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的病因及治疗措施,降低该病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26例 NT 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NT 最常见原因为感染、窒息缺氧、免疫因素。经治疗,14例患儿死亡,其余均治愈。足月儿和早产儿血小板减少发病时间差异显著(P <0.005)。早发型血小板减少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之间无明显差别,晚发型血小板减少几乎均发生在早产儿(占96.49%)。早发型血小板减少多数无特殊临床表现,预后较好;晚发型血小板减少通常由于严重感染所致,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结论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措施不同;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治疗晚发型血小板减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是以巨大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和全身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940年Kasabach和Merritt报道了一例新生儿迅速增大的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例[1],此后陆续有相关病例的报道.学者们将巨大血管瘤合并有血小板减少及全身紫癜等特点的症候群称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MS或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S有严重的血小板进行性消耗,表现为全身的出血倾向,往往发病急,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因此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降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45例N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NTP最常见病因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25例和围生期窒息缺氧16例,其次为寒冷损伤6例、溶血2例,经过病因治疗后,治愈44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急症,其病因复杂,重症易发生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寻找病因处理原发病,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7%。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可由妊娠并发症或多种内科疾病引起。不同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对母亲及新生儿的预后和死亡率相差很大。如果治疗处置不当可导致妊娠、分娩、手术或麻醉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出血,直接威胁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本综述主要讨论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病因、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 例中阴道分娩54 例,剖宫产28 例,发生产后出血10 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P)是一种新生儿期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新生儿出血等一系列症状,临床总发病率3.0%~7.5%,在入住NICU的新生儿中可达到8%~22%,在早产儿中更高[1-3]。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会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判断血小板减少原因、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彭文革 《河北医药》2012,34(20):3071-3072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可能导致发病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血小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为13.0%,感染、围生期窒息及胎盘功能不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分为占45.0%、17.2%、13.1%。足月儿的预后要显著优于早产儿(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血总胆红素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围生期窒息及胎盘功能不全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上多采取综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通过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预测重症患者预后。 方法 对7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病程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Spearman分析发现危重症及死亡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多在 5~7月份发病,17.39%患者有明确蜱叮咬史。1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0%。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纳差、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及咳嗽咳痰等。体征主要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阳性。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WBC、PLT降低,ALT、 AST、CK、LDH升高。 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伴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害、出血倾向及肺部重症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诊疗过程中,宜采取有效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重症患者需加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和病情监护。  相似文献   

10.
张永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75-1475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多见。100例中感染性血小板减少6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5例,有新生儿窒息史17例。根据病因进行治疗,890例均治愈。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是感染、窒息及免疫因素。预后较好,原发病治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作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7月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头颅CT、头颅B超、脑电图等特点,进行诊断及分型,分析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新生儿非感染性惊厥的首要因素,占非感染性惊厥的54.05%,且以生后3d内发病为主;出生4d后,感染性因素明显增多,引起新生儿感染性惊厥的病因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主,占57.89%。惊厥的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多见,占64.3%。结论对病因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抗惊厥及病因的特殊治疗是治疗新生儿惊厥及评估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曹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32):181-182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6月~2011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急性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和预后分析。结果:笔者收治急性颅内出血患儿96例,病因晚发维生素K缺乏38例,颅脑外伤35例,脑血管畸形6例,病毒性脑炎5例,血小板减少3例,不明原因9例。其中放弃治疗15例,死亡14例占14.5%。15例出现脑梗死,4例出现脑软化灶,1例脑萎缩。结论: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和脑外伤是小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可降低婴儿颅内出血发病率,教育儿童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减少脑外伤发生率。颅内出血预后较差,死亡率高,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治疗、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疾病14例,占33.33%;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占14.2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占16.67%;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13例,占30.95%。给予地塞米松、叶酸治疗有一定效果。产后出血3例,占7.14%;输血2例,占4.76%。结论妊娠期应加强宣教、正规产检,及时发现高血压疾病和贫血,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孕期监护、分娩及产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1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51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和其中PAT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68.62%。HDCP占19.6%,ITP占7.84%。血小板计数>50×109/L的PAT患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2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缓急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病因的发生发展与并发脑损伤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将我院130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治疗后低血糖持续时间和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 130例根据不同病因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无症状者29例占22.3%、症状轻者67例占51.5%、症状重者34例占26.2%。治疗后低血糖持续时间:<24h 60例占46.2%、≥24h,<48h 49例占37.7%、≥48h 21例占16.2%。预后:治愈93例占71.5%、并发脑损伤28例占21.5%、死亡3例占2.3%、其他6例占4.6%。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重、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其临床预后较差,新生儿低血糖患者临床表现轻、低血糖持续时间短其临床预后较好。结论早期喂养积极治疗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及时纠正低血糖状态,缩短新生儿低血糖持续时间,以便早期发现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及时早期干预,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8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在本组病例中,①围产因素占首位71例,占37.60%,成为主要因素,包括宫内窘迫、产时窒息、早产、缺血、低血糖、头皮下血肿、颅内出血;②感染因素49例,占25.90%,包括肺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肝炎、脓疱疹、败血症;③母乳性黄疸32例,占16.90%;④非感染因素19例,占10.10%;⑤原因不明者11例,占5.8%;⑥ABO溶血病7例,占3.70%。结论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早期诊断,寻找病因,早治疗,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经验,探讨早期干预措施,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8月收住院1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者121例,男68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6个月~6岁,平均2.3岁,其中<3岁者97例,占81.6%,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为多;121例病例中,重型116例,危重型5例。本组临床特征:重症患儿出现最多的症状及体征是惊跳、易惊,持续高热、呕吐、膝反射异常。心率增快,呼吸增快或减慢,四肢发凉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应及早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本组病例EV71感染率高;粪便EV71阳性者78例,占66.67%。重型病例全部治愈,危重型病例治愈3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天数6.8d。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极快,预后极差,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例,早期及时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病例特点,以为临床处理包括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30例妊娠合并ITP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 30例中阴道分娩18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0·00%。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2例,约占6·7%。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 总结1996~2006年本院12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原则:①针对病因治疗;②用药时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③GT组一般不需特殊处理;④血小板<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⑤血小板<20×109/L,或血小板在(20~50)×109/L之间,伴有明显出血倾向且在分娩及紧急手术前,建议输注血小板;⑥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决定.结论 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病因及病情轻重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重度血小板减 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肝炎继发细菌感染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病毒性乙型肝炎 (重肝 )尤其是亚急性和慢性重症肝炎 ,由于严重的肝脏细胞坏死 ,一旦继发细菌感染可进一步加重肝脏坏死。早期及时发现继发感染 ,选用有效抗菌素 ,是抢救重症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 1993~ 1999年收治重症肝炎 89例 ,现将其继发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如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预后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9例重肝均为住院病例 ,男 80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7岁 ,平均 42岁 ,尤以 40~ 5 3岁为多。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腹腔内感染 71例 ,占 79.77% ;肺部感染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