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艾司氯胺酮和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眼科不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行眼科不插管全麻手术的患儿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分别行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前和手术开始时眼内压、麻醉起效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剂追加次数、术中体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MAP、HR、RR、SpO2以及麻醉起效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剂追加情况和体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平均体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氯胺酮与艾司氯胺酮在小儿眼科不插管全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艾司氯胺酮不良反应率更低、苏醒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3):329-330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PK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均采用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PK组患儿手术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而K组患儿手术期间MAP和HR均较PK组和同组基础麻醉后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短于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体动发生率显著低于K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相比单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能明显减轻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激反应,减少体动的发生,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麻醉(C)组及氯胺酮麻醉(K)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MAP、HR、RR、SpO2,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C组MAP、HR、RR都比较平稳.K组手术开始后MAP、HR与麻醉前相比显著增高增快(P<0.05),与C组相比明显增高增快(P<0.05).C组比K组术后清醒快(P<0.01),躁动呕吐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骶管麻醉用于小儿下肢手术安全,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蒋治中  曹苏  沈施仁 《江苏医药》2012,38(18):2161-2163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烧伤切痂植皮术非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切痂植皮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啶组(KD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面罩给氧。记录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肌耗氧指数、氯胺酮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围术期镇静评分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KP组相比,KD组右美托咪啶给药后10min收缩压增高(P<0.05),氯胺酮给药后5、10min降低(P<0.05),在氯胺酮给药后5、10、15min心率-收缩压乘积(RPP)降低(P<0.05),术后1h镇静评分增高(P<0.05),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烧伤切痂植皮术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较复合丙泊酚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心肌氧耗,促进早期苏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13年1—11月择期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 组),各20例。Dex 组在脑膜缝合完毕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 kg,NS 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T1)、拔除气管插管时(T2)、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以及拔管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 T0的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 T1的 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 T2、T3的MAP、H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优于 N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苏醒期躁动率为5%,低于 NS 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 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 N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管插管术全麻中可以发挥较好的镇静、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忠厚 《安徽医药》2010,14(3):343-343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I级、年龄6月-5岁,行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I组(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和Ⅱ组(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min,两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min,Ⅰ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Ⅱ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小儿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输注在小儿会阴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会阴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组(Ⅰ组)和氯胺酮静脉全麻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应用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Ⅱ组应用氯胺酮静脉全麻。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0min、切皮时、术中10min、手术结束时及手术结束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数及苏醒时间。结果Ⅰ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MAP、HR、RR、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MAP、HR显著升高(P<0.05),RR、SpO2显著降低(P<0.05)。Ⅰ组苏醒时间比Ⅱ组短(P<0.05)。Ⅰ组发生不自主肢动、呼吸抑制、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比Ⅱ组少(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会阴部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良丰  童晓梅 《江西医药》2021,56(10):1777-178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90例ASA分级Ⅰ级在骶管阻滞下行腹股沟疝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组(DK组),每组30例.入室后三组患儿均静脉给予氯胺酮1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后行骶管阻滞.PK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随后以4mg/kg-1·h-1泵注维持;DK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负荷剂量,15min泵完,随后以0.25ug/kg-1·h-1泵注维持;K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若术中患儿出现体动反应时则分次静脉追加氯胺酮0.5mg/kg.观察三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患儿体动次数、氯胺酮用量、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K组比较,PK组和DK组血压和心率均降低,术中体动次数及氯胺酮用量减少,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PK组升高,DK组降低(P<0.05);与PK组比较,DK组围术期血压、心率更平稳,术中体动次数及氯胺酮用量减少,呼吸抑制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较好的术后恢复,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Ⅱ级行肠道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麻醉组(A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各时间点HR、SpO2、MAP、R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腹痛(VAS)。结果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入睡后,与A组相比,B组MAP升高、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均少于A组(P<0.05),VAS评分B组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雪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44-3245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儿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28例1-10岁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吸人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对循环、呼吸功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与K组相比,S组在麻醉诱导后5、10min,HR明显降低、呼吸频率增快(t=4.97、3.68,均P〈0.05);两组患儿术中PETC02均在正常范围内,但K组在诱导后10min较s组明显升高(t=5.13,P〈0.05);S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术中体动、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相比,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迅速、术中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是儿童手术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急诊断指再植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手术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评价麻醉效果以及苏醒期反应.结果 术中,B组MAP和HR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A组苏醒较快且平稳,苏醒期精神症状少(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李磊 《北方药学》2017,(12):100-101
目的:分析预注右美托咪啶对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76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术前静注生理盐水,同时给予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啶,并给予全身麻醉诱导,对比观察两组插管前(T0)、拔管即刻(T1)以及拔管后20min(T2)时的MAP和HR值;同时对比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期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期躁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和7.89%,对照组分别为26.32%和31.58%,两组相比差异均显著(X2=6.33,6.73;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0、T2时刻MAP和HR均无显著差异(P>0.05),T1时刻两组MAP和HR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预注给予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促进苏醒,减少恢复期躁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鼾症手术围拔管期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小儿鼾症手术40例,年龄5~8岁,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生理盐水组(Ⅱ组),所有患儿均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患儿围拔管期从MAP、HR、术后躁动、术后30min VAS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围拔管期的MAP、HR均显著低于Ⅱ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且术后30min的VAS镇痛评分低于Ⅱ组。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鼾症手术围拔管期躁动发生,MAP、HR更平稳,不延长麻醉清醒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燕敏 《江西医药》2011,46(7):653-655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下腹部、会阴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下行骶管阻滞,B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间断静注氯胺酮维持。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清醒时间,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与麻醉前相比MAP、HR显著增高,RR显著增快(P〈0.01),而A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清醒时间短,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烧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手术的烧伤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均给予氯胺酮1~2 mg·kg~(-1)麻醉诱导,对照组以丙泊酚3~4μg·kg~(-1)·h~(-1)持续泵注,试验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负荷量后以0.5μg·kg~(-1)·h~(-1)维持泵注;均根据肢动情况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维持。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抑制和躁动发生情况,评估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试验组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2 min、术毕、苏醒时的HR和MAP水平均低于入室时,且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低(P <0.05),术后2 h镇静评分高(P <0.05),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低(5%vs. 25%,P <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非气管插管麻醉安全、有效,效应优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16.
肖敏  黄跃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14-2416
目的: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力月西(复合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及镇静程度和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情况.方法:56例ASA Ⅰ-Ⅱ级5~10岁患儿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每组28例,均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记录各时点的MAP、HR、SpO<,2>,观察患儿用长托宁或阿托品复合力月西后的镇静程度和苏醒期的精神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用药后的镇静程度及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MAP与基础值比较,阿托品组用药后HR明显增快,MAP升高(P<0.05);长托宁组HR、MAP基本不变.氯胺酮麻醉后,阿托品组HR显著增快,MAP显著升高(P<0.01),长托宁组HR、MAP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HR未超过基础值.结论:长托宁或阿托品复合力月西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均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但长托宁可使患儿HR、MAP保持稳定,较阿托品更适合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比较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15 mg/kg,予面罩吸氧5~10min后,K组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 mg/kg追加;P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 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置镜前置镜后,MAP、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P组置镜后MAP、HR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不明显,MAP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 咪达唑仑.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优于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研究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患者口腔外科手术全麻拔管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口腔外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术前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以下,年龄30~70岁,ASAⅡ~Ⅲ级,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精神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即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后气管拔管前,A组静脉注射0.5 μg/kg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5、10 min患者的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及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HR、MAP和RR在拔管时和拔管后1、5 min皆有增高.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HR和RR在拔管前基本平稳,在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5 min小幅度上升,而对照组患者的HR、MAP和RR在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5 min显著增高(P<0.05).两组MAP、HR和RR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MAP、HR和RR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躁动率,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患儿抱入室后分别给予氯胺酮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后进行骶管阻滞,记录其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基础麻醉期间患儿的合作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的发生。K组术中间断静脉氯胺酮与丙泊酚。S组吸入3%~5%七氟醚,术中患儿始终保持自主呼吸,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与术前相比,K组和S组术中RR减慢,HR及MAP升高(P〈0.05)。②K组患儿哭闹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较S组明显延长(P〈0.05)。③S组患儿呛咳、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吸入七氟醚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较为理想的基础麻醉方式,适合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60例乳腺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F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组(K组).F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ng/ml、异丙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K组丙泊酚2mg/kg、氯胺酮1.0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mg/kg,氯胺酮2mg/kg.术中依据体动及BP、HR等的变化调整异丙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异丙酚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AP、HR、SpO<,2>、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均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麻醉诱导后F组MAP、HR、SpO<,2>显著降低,K组变化不明显.停药后F组较K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F组苏醒期躁动、精神障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低于K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