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技术要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下颌骨CT冠状扫描对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手术治疗骨折愈合好,其中1例咬合关系欠佳,1例咀嚼肌疼痛,2例下颌闭合时运动偏斜。其他患者双侧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伴有移位的髁突骨折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今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宏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141-142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18个月,本组41例中,1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优6例,良3例,差1例,优良共占82%;31例手术治疗患者,优24例,良7例,优良达100%。结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松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113-114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较少见 ,我院 1997~ 2 0 0 2年收治 70例 ,其中 2 3例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获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7~ 2 0 0 2年收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70例 ,其中男性 4 7例 ,女性 2 3例 ;平均年龄 2 9岁。行保守治疗 4 0例 ;手术治疗 30例 ,其中 7例为髁状突高位骨折 (也称髁头骨折或关节囊内骨折 )行骨折近心端摘除术 ,2 3例髁状突中低位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应症为 :患者自觉有张口受限、局部疼痛、咬关系错乱等症状 ;经曲面断层 X线及颞颌关节…  相似文献   

4.
马恒香  李世芬  韩宝刚 《天津医药》2001,29(10):635-636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在成人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由于对其处理不同,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甚至关节强直。我院采用克氏针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从198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科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人237例,其中成人髁状突骨折59例,行保守治疗34例,年龄21~64岁,平均41岁,其中男27例,女7例;颌下切口克氏针固定11例,年龄23~58岁,平均38岁,  相似文献   

5.
堵梦雨  宋飞翔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8,22(11):2116-2118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以期为髁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髁突骨折病例22例(共24侧),术中采用耳屏前切口,颌后切口,应用长螺钉,微型钛板固定或直接游离摘除脱位的髁突头,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拍摄X线片或CT,对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开口功能恢复、颞下颌关节及面神经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面部对称性、咬合功能及解剖结构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患者术前平均张口度(18.1±3.31) mm,术后复查张口度(37.4±2.89)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01);(3)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高位骨折出现1例颧支功能障碍;中位骨折3例(颧支2例,颊支+颧支1例);低位骨折1例,为下颌缘支;5例患者面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通过口服药物,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针对不同髁突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严颖彬  穆洁  张兰成  刘浩  王志兴  张军  沈军  张萍 《天津医药》2016,44(10):1283-1286
目的 探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疗效。 方法 32 例 33 侧髁突骨折中, 囊内骨折 6 例, 采用耳前入路和 2 枚 18 mm 的长螺钉固定; 髁颈骨折 6 例 7 侧, 采用颌后穿腮腺入路及 1 块小型板固定;髁颈下骨折 20 例, 采用环下颌角入路和 2 块接骨板固定。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13.5 个月 , 随访期末平均最大张口度 37.5 mm。 32 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和面部对称性。 7 例(21.9%)出现暂时性面神经瘫痪, 术后 3 个月均完全恢复, 1 例出现涎漏, 加压包扎后痊愈。 无永久性面瘫、髁头吸收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采用适宜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保守治疗的4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总体上疗效满意。结论把握适应症,保守治疗髁状突骨折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4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耳屏前角形切口、腮腺入路切口、颌后切口、翼下颌皱襞切口四种手术入路至髁状突骨折部位,对骨折进行手术。结果45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疤痕不明显,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每种手术入路均有其适应症。对不同类型的髁状突骨折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不仅便于暴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而且便于骨折固定,术后效果好,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孙明  律娜  肖雅  后军  薛浩伟  胡玉坤 《安徽医药》2019,40(4):396-398
目的 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35侧髁突囊内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术后3个月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35侧髁突囊内骨折中,26侧行骨折内固定治疗,9侧行骨折碎块摘除术。3个月后,患者临床治愈率达81.48%,髁突骨折侧的影像学治愈率达88.57%。结论 髁突囊内骨折的开放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87例(104侧),根据患者手术复位方法的不同,分为游离复位组和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游离复位组采取游离复位术,髁状突解剖复位组采取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术后1年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髁状突解剖复位组的显效率为67.2%,显著高于游离复位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状突解剖复位组患者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和咀嚼正常的比例均高于游离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结构和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手术摘除错位较重的碎骨块及保守颌间牵引治疗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20例。结果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患者20例治疗后无继发感染、张口受限、关节强直、咬合紊乱及颜面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至4年,患者牙咬合关系、张口运动恢复良好;CT片或曲面断层片显示,髁突改建后外形大致正常或略低于正常髁突。结论合理应用手术摘除错位较重的碎骨块及保守牵引技术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未出现钛板弯曲折断、面部变形、涎瘘、感染等症状,骨折线愈合良好,面型对称,患者治疗前后在治疗效果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髁状突骨折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治疗效果突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成年人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类型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对4年来髁突骨折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治疗前均为咬合错乱,开口受限Ⅱ~Ⅲ度,且正侧位轴向髁突移位,但≤30°,或髁突向下移位,但≤5 mm。按骨折类型分3类:囊内骨折;髁颈骨折;髁颈下骨折。每类分2型:单侧骨折和双侧骨折。同类型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闭合性治疗组和开放性治疗组。结果:开放性治疗后的双侧囊内骨折、单双侧髁颈骨折、双侧髁颈下骨折咬合功能疗效评估满意度高于闭合性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髁突骨折伴有髁突移位者,开放性治疗有利于咬合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伴有双侧骨折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占下颌骨骨折的25%~52%[1]。如果骨折处理不恰当,极易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强直甚至下颌骨发育障碍。当前对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为此,笔者对61例髁状突骨折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颌骨高位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3月到2007年5月本科收治的下颌骨高位髁突患者11例(18侧),其中男性9例(14侧),女性2例(4侧),平均年龄32.5岁(12~52岁)。所有患者都经CT检查明确诊断为囊内骨折或高位髁颈骨折,可同时伴发颏部骨折,但排除其余颌面部骨折。临床检查有咬合错乱患者8例,行牙弓夹板结扎,橡皮圈颌间弹性牵引1~2周恢复咬合关系后,保留牙弓夹板开始进软食,如咬合错乱复发可再行弹性牵引,伤后4周开始张口训练直至张口度基本正常为止。无咬合错乱患者3例,1~8.2个月(6~17个月),记录患者张口度、咬合关系等,摄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咬合关系均在弹性牵引后2周内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均保持稳定,随访期末平均张口度为3.1cm(2.4~4.0cm)。结论闭合性治疗是治疗高位髁突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闭合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咬合关系和张口度。  相似文献   

16.
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从传统的保守治疗至手术治疗,以求达到恢复良好的颌关系扣正常的咬合功能。方法通过对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骨折恢复的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结果56例髁状突骨折中50例选择了行髁状突复位扣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颌关系恢复良好,因能早期张口训练,颌间固定时间较保守治疗明显缩短,咬合功能良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结论骨折的坚固内固定已是领骨骨折治疗的最新理念,其正确的髁状突解剖复位是下颌骨行使正常运动功能的可靠保证。因此,手术治疗符合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能促进骨折愈合,达到形态和功能的统一。但手术治疗也有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如面部遗留瘢痕、手术不慎会损伤面神经,髁状突骨折中的囊内骨折,在骨折片较小时,术后可产生关节退行性变,固定材料松懈折断等。如何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扣进一步改进手术方法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手术摘除错位较重的碎骨块及保守颌间牵引治疗技术.结果 本组17例髁状突矢状骨折病例.治疗后无继发感染、张口受限、关节强直、咬合紊乱及颜面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8年,患者咬牙合关系、张口运动恢复良好;CT片或曲面断层片显示,髁突改建后外形大致正常或略低于正常髁突.结论 合理运用手术摘除错位较重的碎骨块及保守牵引技术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障碍,咬合关系紊乱,如处理不当,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强直,颌骨发育期可发生颌骨发育障碍畸形。本文对我院1999~2001年间收治髁状突骨折21例(29侧)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2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4.25:1;年龄9~54岁,平均38.5岁,男20岁以下、女18岁以下3例;单侧13例,双侧8例。 1.2 骨折分类 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四类,Ⅰ类:髁头矢状骨折5例;Ⅱ类:髁突颈部骨折18例;Ⅲ类:髁突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以及保守方法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适应证。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错颌畸形明显、下颌运动严重受影响、髁状突骨折端移位明显或相互重叠的患者,共有患者27例,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为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经牵引可以使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考虑面部容貌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共有患者21例,接受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第1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方法以及保守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根据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