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骨髓24h短期培养法培养细胞,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核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结果:26例AML-M2患者中,12例检出t(8;21),占46.2%;1例未检出t(8;21),占3.8%;13例核型正常,占50.0%。t(8;21)核型的标本,FISH结果均为阳性,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在80%以上;未检出t(8;21)的标本,FISH结果均为阳性,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在51%~75%。结论: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是诊断AML-M2的可靠方法,可作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对2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2b亚型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MICM)的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形态学分型确诊率为90%(18/20),免疫学分析示80%(16/20)有髓系抗原表达,具有其典型特征者为40%(8/20)。染色体异常t(8;21)检出率为95%(19/20),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全部病例均显示AWL1-ETO融合基因阳性,提示在MICM联合诊断中,融合基因检测对AML-M2b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染色体及相关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 155例AML患儿采用直接法及24 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8;21)易位的AML1-ETO融合基因,t(15;17)易位的PML-RARα融合基因.LSI-FISH检测MLL融合基因.结果 155例AML中,异常核型101例(65.2%),各亚型的异常率为:M577.3%,M365.9%,M263.9%,M462.5%,M660.0%,M142.9%.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假二倍体59例(58.4%),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t(8;21)31例(32.7%),t(15;17)27例(26.7%),11号染色体异常10例(9.9%),并与M2、M3、M5相关.RT-PCR检测M2、M3相关的融合基因AML1-ETO及PML-RARα均发现了隐匿易位及变异异位,FISH检测11例AML患儿中的MLL基因3例阳性.结论 儿童AML进行染色体分析及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AML诊断及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探讨染色体核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根据国内外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分析核型与完全缓解率(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处理骨髓样本,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119例初诊的A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患者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核型率异常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分别为58.11%、53.33%,平均异常率为56.30%,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平衡易位为46,XY,t(15;17)(q22;q21),占所分析患者的19.33%(23/119),且仅在M3中检测到,其次是t(8;21)(q22;q22),占10.08%(12/119)。在ALL患者中最常见的为t(9;22)(q34;q11),且多见于B-ALL,占6.72%。119例患者中首次化疗CR达71.43%,特异性染色体核型的患者CR较高。结论染色体检查技术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临床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综合征,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造血干祖细胞遗传学变异累积的结果,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是其致病基础。1973年Rowley等[1]首次提出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该易位可产生特异性的AML1-ETO融合基因,在AML的危险度分层中,AML1-ETO基因阳性是预后较好的一种遗传学异常,通过化疗可取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例预后不良的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 ISH)检测AM L1/ETO融合基因,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结果:4例患者的AM L1/ETO融合基因均为阳性,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CD 13、CD 33、CD 19阳性,CD 34、CD 56抗原高表达,2例正规化疗2个疗程无效,2例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但1例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复发,1例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3疗程停药4个月后复发。结论:预后不良的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能与附加染色体异常和CD 56抗原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例我院伴有t(8;21)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血象、细胞形态学、染色体、融合基因等,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中位年龄45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18.6×10~9/L,中位血红蛋白54 g/L,中位PLT 23×109/L。中位原始幼稚细胞54%。M2 45例(占90%),M5 3例(占6%),M4 2例(占4%)。32例(64%)为单纯t(8;21),无附加染色体异常,18例(36%)为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21例行AML/ETO融合基因测定的病例中,21例均存在AML/ETO阳性。在18例进行c-kit基因测定中5例伴c-kit阳性,13例阴性。CR率90%。截止到随访日期,25例死亡(50%),25例存活(50%)。其中2年OS为60%,5年存活50%。结论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等因素与预后无相关性。附加染色体、伴c-kit基因、初诊时白细胞数≥20×10~9/L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OS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MICM分型联合检测t(8;21)AM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MICM)分型联合检测 t(8;2 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 ,以提高 t(8;2 1) AML的临床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以 4 5例 AML的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传统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 FAB分型 ;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 ;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 ,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巢式 RT- PCR检测 AML 1- ETO融合转录本。结果 :4 7.1%以上的 t(8;2 1) AML患者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10 0 %的患者 93%以上的白血病细胞 MPO染色呈强阳性 ,t(8;2 1) AML主要见于 FAB- M2 ,但也可见于其他亚型 ;80 %的 t(8;2 1) AML患者伴有常规细胞遗传学可检测到的 t(8;2 1)易位 ;10 0 %的 t(8;2 1) AML患者 AML 1- ETO融合基因阳性 ;t(8;2 1) + 组 CD1 9、CD34 的表达及 CD1 9、CD34 的共表达率明显高于 t(8;2 1) - 组。结论 :t(8;2 1) AML 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 ;应用 MICM分型联合检测 t(8;2 1) AML,能提高 t(8;2 1) AML 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其中 ,采用巢式 RT-PCR检测 AML1- ETO融合转录本在 MICM分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a,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免疫表型:2例M5a伴有CD14、CD33表达,4例ALL伴有CD10、CD19表达(均为B细胞ALL),6例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均为阳性。3例患者早期死亡,3例化疗获得缓解,2例分别于缓解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1例骨髓持续缓解22个月,但出现多部位髓外浸润。结论: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M5a和B细胞ALL,多伴CD34表达,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0.
袁翠英  吴亚芳  潘金兰  薛永权 《江苏医药》2005,31(4):268-269,F003
目的报告1例伴有t(9;12)(q22;p13)易位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方法患者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9号和12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对其进行染色体涂染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涂染分析均证实该患者具有t(9;12)(q22;p13)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结论t(9;12)(q22;p13)易位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的一种新的临床遗传学类型。  相似文献   

11.
MLL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1q23),是HOX基因转录的上游调节因子。研究显示,恶性血液病及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诱导均可导致MLL基因重排[3-4]。在急性白血病中常见MLL基因重排,其甚至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标志之一。MLL重排阳性多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治疗相关性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儿童AML中占14%,其中65%与婴儿AML相关;该重排基因在ALL中发病占6%,其中大约80%为婴儿(<1岁)ALL患者;该重排基因也常在MDS及经拓扑异构酶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虽然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急性白血病(AL)的WHO分型,但形态学仍为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手段。t(8;21)(q22;q22)易位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的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本对1997年以来我院57例初诊M2患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Inv(16)/t(16;16)形成了CBFβ-MYH11融合基因,CBFβ-MYH11基因与突变的KIT基因共同作用,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1]。Inv(16)/t(16;16)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占总AML患者的10%15%,最多见于M4Eo亚型[2]。因此,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齐墩果酸(OA)诱导入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细胞株Kasumi-1凋亡及对AML1-ETO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OA作用于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Kasumi-1细胞株,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ML1-ETO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融合基因AML1-ETO的变化.结果 O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Kasumi-1细胞的增殖,24,48,72 h的IC50分别约为0.58,0.41,0.35 μmol·L-1.不同浓度(0.4,0.6,0.9μmol·L-1)OA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AML1-ETO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OA对Kasumi-1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AML1-ETO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伴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初诊AML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除M2b外14例患者骨髓合并病态造血,FAB分型中M2a13例、M51例,染色体核型中复杂核型10例、单体...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23-326
目的:研究儿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遗传学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分析2008年8月—2015年4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治疗的16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遗传学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比较其与同期住院的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诱导治疗第15天、第33天骨髓状态及转归等方面的异同。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组16例患者均为初诊患者,男性所占比例与同期住院BCR/ABL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组比较年龄偏大;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更高。16例患儿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融合基因均为BCR/ABLP190阳性,15例行染色体检查,8例为正常染色体,4例仅有Ph染色体异常,另3例还有次要染色体异常。16例均采用高危化疗方案治疗,泼尼松治疗反应、诱导治疗第15天骨髓常规、第33天骨髓、3个月MRD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79个月,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20%,而同期住院BCR/ABL阴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儿童高危型白血病,化疗疗效差。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儿童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季石  夏学鸣 《江苏医药》1998,24(10):723-725
12例FAB难以分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在核型和免疫表型分析基础上应用RT-PCR方法,同时进行PML-RARa和AML-ETO两种融合基因的检测。除1例杂合性白血病外,均检出融合基因转录本。本法具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对治疗策略制定、预后判断,微小残留病监测有重要意义。但该技术仍具局限性,对其结果应作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5%~10%,其特征为染色体15号和17号的相互易位,这类患者通常较年轻,中位年龄30~38岁,10岁以下罕见。20世纪50年代,此种疾病得到认识,常因脑出血而引起死亡,90%脑出血患者都继发于DIC。APL的t(15∶17)累及的基因为染色体17q21上的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和染色体15号24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它们形成两种融合基因:15q+上PML/RARa和17q-上的RARa/PML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Myb样蛋白1(hDMP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3例初诊AML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骨髓标本,以β胆色原脱氢酶(GAPDH)表达水平为内参,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hDMP1及肾母细胞瘤基因(WT1)的表达水平。分析hDMP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染色体核型的关系。结果AML患者骨髓细胞中hDMP1在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76.6vs.2103.0)(P<0.01),WT1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02.6vs.1.2)(P<0.01)。hDMP1和WT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起病时外周血WBC计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AML亚型、染色体核型分组无关。结论 AML患者hDMP1的低表达伴随WT1基因高表达,两者均参与AML发病。  相似文献   

20.
3号染色体长臂结构重排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为进一步阐明伴有3q21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笔者总结我院1993年以来接受染色体检测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发现10例患者伴有不同类型的3q21异常。对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作了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