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诊断及Graf Ⅱ型DDH的随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DDH婴幼儿881例(共1 762侧髋关节),Graf法分析其超声检查结果并随访.结果 Ⅰ型1 363个髋关节(77.4%),Ⅱ 型 DDH 372个(21.1%),D型2个(0.1%),Ⅲ 型23个(1.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1445例足月新生儿.对所有发现有阳性体征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髋关节测量.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采取随访观察,而对髋关节半脱位的DDH患儿行早期Pavlik吊带治疗,同时采用超声跟踪随访.结果 197例DDH新生儿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为13.6%,DDH患儿髋关节超声测量指标α角、β角及FHC与健康新生儿超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是新生儿DDH筛查的首选方法,通过推广DDH临床常规的筛查知识,可以有效的开展新生儿DDH筛查和早期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波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在脑瘫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脑瘫高危儿DDH的病因。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年龄小于6月的在院行康复治疗的未失访的脑瘫高危儿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全部进行髋关节超声波筛查(采用Graf静态检查法),对筛查异常者进行临床干预,1~2岁进行门诊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脑瘫高危儿中髋关节发育异常者40例,其中髋关节不稳定者18例,DDH2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12例,髋关节半脱位者3例,髋关节脱位者7例),对髋关节发育异常者进行临床早期干预,1~2岁门诊随访,仅1例股骨头复位不佳,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脑瘫高危儿发生DDH的概率较正常儿增高,髋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脑瘫高危儿伴发DDH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0~6个月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Graf法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5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2 708例疑似DDH婴幼儿(0~6个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Graf法超声诊断,分析Graf法超声诊断结果、Graf分型情况,对比异常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的α与β角、超声声像图特征,对异常髋关节患儿进行临床干预与复查随访并分析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 708例,其中男5 210例、女7 498例;共筛查25 416髋,其中DDH(Graf IIa及以上)966髋、占总髋数的3.8%;DDH患儿总例数为438例,其中女性DDH患儿共300例,占68.49%,0~3月龄DDH患儿313例;与正常髋关节相比,DDH髋关节α角更小,β角更大(P <0.05)。结论 0~6个月婴幼儿DDH行Graf法超声诊断具有便捷、可重复、无创等优点,同时对软组织与软骨具有较高分辨率,可有效显示出DDH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102-103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技术对150例体检有阳性体征的婴幼儿(共计300个髋关节)的髋关节进行筛查,并结合国际使用的标准对髋关节进行分类。结果正常关节268个,占89.3%;异常髋关节32个,占10.7%。150例受检婴幼儿最终被确诊为DDH3例,占阳性体征儿童的1%。结论B超检查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进行准确、定量评估,是安全、客观的诊断方法,对DDH筛查及动态监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干预疗效。方法应用B超对儿科住院的有DDH高危因素的4月龄以内患儿进行髋关节检测,并对其中诊断为DDH的14例进行早期干预和B超随访。结果 B超检查发现88例有髋关节发育异常高危因素的患儿中有DDH14例,进行2~3个月早期干预措施后,12例恢复正常,2例仍在骨科治疗。结论 B超结合临床检查可早期诊断DDH,通过早期干预其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34例新生儿行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通过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及测量仅、B角,对髋关节进行分型。结果筛查的1034例新生儿中,DDH24例(2.32%),其中Ⅱ型2l例,发病率为2.03%;Ⅲ型2例,发病率为0.19%;Ⅳ型1例,发病率为0.097%。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新生儿DDH筛查的首选方法,简单安全,是早期发现和诊断DDH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是一种出生前及出生后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所导致的一系列髋关节病变的统称。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髋关节临床检查和放射线摄片,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不能早期诊断。我们对临床检查髋关节异常的<6月龄患儿行超声波检查,旨在探讨超声结合临床检查对DDH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建德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79-1682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of thehip,DDH)是指出生前和出生后股骨头及髋臼在发育和(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的一系列髋关节病症。随着患儿年龄增长,髋关节周围的继发病理改变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治疗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对其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中叶,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在新生儿中常规行DDH临床查体。20世纪80年代Graf等创立了运用超声图像评价新生儿及小婴儿髋关节发育情况的不同方法,现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DDH的筛查。美国儿科学会根据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在2006发表的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1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出生前及出生后由于股骨头和髋臼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系列髋关节病变的统称,在儿童肢体畸形中占较大比率,发病率在1.5%20%[1]。超声波检查技术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把超声作为DDH的常规检查方式;英美等国家则对临床检查阳性、可疑阳性及高危婴幼儿做进一步的超声检查。本文对2012年6月至  相似文献   

11.
韩小松  向柄彦  邓江 《中国药业》2007,16(17):49-5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THR治疗成人DDH26例30髋,年龄29~55岁,平均46岁。结果随访10~80个月,患髋功能基本正常,行走无疼痛,Harris评分平均82分。结论THR是治疗成人DD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白传卿  陈文建  孙军  刘永  谢康  马海龙  方继红 《安徽医药》2020,41(12):1390-1393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儿平均随访(34.93±10.63)个月,再次手术后患儿髋臼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0.0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73.33%。结论 DDH术后髋臼残余畸形通过再次手术治疗骨盆截骨,临床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锥面螺旋臼及Zweymuller柄对75例80髋骨质疏松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26例,股骨颈骨折36例,髓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3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3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髓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行走能力明显改善,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6-95分。结论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骨质疏松THR术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19例髋关节强直患者经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临床资料。其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融合15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病时间5~40年。其中15例髋关节完全强直,各方向均没有活动度,强直体位在双髋内收、屈髋10°~45°位。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和解决方法。结果本组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5年,平均(2.5±0.5)年。患者手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肺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肺内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或下沉,无术后迟发性感染,髋关节活动度比术前明显增加。有3例发生异位骨化,占15.8%。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的理想方法,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技术直接影响术后效果,髋臼的处理是术中难点。髋关节外侧入路操作简便,出血少,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髋关节行Harris评分评价术前关节功能及术后疗效,同时对术后髋关节X线片采用Amstutz分区方法评价假体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例3髋出现髋关节脱位,1例感染病例;Amstutz分区法评价显示所有假体位置均无异常而且均未发现松动、移位及断钉的假体和罩杯;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易于翻修等优点,可明显改善关节的功能、畸形和活动范围,是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治疗儿童DDH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儿童DDH的治疗方式较多,对儿童DDH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其年龄、病理解剖状态等相关。结论 需要对儿童DDH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以形成一套统一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