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14-215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率为2.14%。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等(分别为17.39%、15.22%、15.22%和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500例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700例及观察组1800例,根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所出现的相关新生儿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对策,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并在观察组实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异常情况以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考评满意度(93.0%)优于对照组(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效落实医院安全措施,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并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以及素质教育,可有效避免母婴同室新生儿易出现的窒息、烫伤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微  钱瑛 《中国实用医药》2012,(35):258-259
产科病房和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师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1,2],保证母婴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国曾连续发生多起产妇和新生儿有关的重大恶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或医源性感染事件,妇幼保健院产科均实行母婴同室,必须对产科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引起高度重视,注重细节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母婴同窒,是指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由其母亲直接管理(配有责任护士),母婴同住一个休养室。我院从1988年~1991年,共收产妇308例,分娩新生儿308例,均系母婴同室,认为这是一种好的方法。现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308例新生儿中,手术产(胎吸)56例,脐绕颈27例,重度室息1例(出生后3小时转上级医院),胎儿宫内窘迫1例,颅内出血1例(出生后8小时转院),早产儿2例,体重为2330g、 2335g,足月低体重儿2例,体重为2400g、2350g。以上新生儿(转院2例除外)均系母婴同室护理,无一例红臀、结膜炎、鹅口疮、脐带感染、新生儿肺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途径。方法对2005-2007年本院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73%,其中2005年3.97%,2006年2.77%,2007年1.72%。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限制母婴同室的探视、陪伴,加强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隆.  相似文献   

6.
高艳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6):55-55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医院感染的管理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母婴同室病房在医院的控制感染工作中是特殊保洁区 ,本文主要从分析造成母婴同室感染的因素入手 ,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做一浅显的议论。1 引起母婴同室病房感染的因素1 1 新生儿本身的因素 新生儿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不成熟 ,补体、细胞吞噬功能均低 ,杀菌能力弱 ,抗病能力差 ,极易发生院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以改善新生儿护理工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3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婴同室护理,而观察组施以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之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得分为(71.82±4.52)分、角色适应率为72.06%(49/68)、护理满意度为77.94%(53/68),而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新生儿能力得分为(89.57±5.43)分、角色适应率为86.76%(59/68)、护理满意度为91.18%(62/68),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能够使产妇快速适应自身角色,有效掌握育儿知识,而且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新生儿护理中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8.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22-123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0年在本院实行母婴同室的6 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感染例数为57例,为0.91%。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50%~0.45%,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研究显示,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应注意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几母婴同室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63例母婴同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3例早产儿好转58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住院时间7-30d,平均(17.6±8.9)d。无呼吸道、肠道感染等院内感染发生。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50例(79.4%),混合喂养13例。患者及社会满意度98.4%(62/63)。结论对母婴同室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护理指导,根据早产儿特点采取适度保暖、合理喂养、防止感染等措施,可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爱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35-2536
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做好婴儿的临床观察极其重要,尤其是出生7天内新生儿,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不良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均可造成疾病发生,自2001~2002年对684例的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独立科审前(2007年)后(2009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007年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牢为12.12%,2009年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管理和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在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科学依据实行预防措施.方法 在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选择60例,观察新生儿在入住期间的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其中包括NICU医院不同感染部位的情况(鹅口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及不同体质量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再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新生儿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在28例患儿中有16例(57.1%)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鹅口疮5例(17.9%),呼吸系统感染15例(53.6%),消化系统感染8例(28.5%);15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小于1500 g,占出生体质量小于1500 g新生儿总人数的48.39%,13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于等于1500 g,占出生体质量大于等于1500 g新生儿总人数的44.83%.结论 根据新生儿之间不同的个体差异预防感染、并对NICU医院采取全面预防措施,对预防NICU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12例产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12例0型血产妇产前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抽血检验,对两者的检验结果分析,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212例产妇中测得有免疫性抗体者170例,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有24例,占14.1%,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随着产妇血清效价的提高而提高,其中血清在1024的发病率达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中,直抗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同时阳性的12例新生儿出生3天内发生黄疽的有8例,占66.7%,另外12例新生儿出生3天内发生黄疸的6例,占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前进行血清学检验,能及早发现新生儿溶血,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孕期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孕期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控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在产科定期行产检并分娩的HBsAg阳性,同时HBV-DNA也为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共198例,按照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变化情况进行分组:一组为HBV-DNA转阴者;二组为HBV-DNA下降者(不包括转阴组);三组为HBV-DNA升高者。对三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多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82%(162/198)的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总体出现下降,其中有4.95%(10/198)的孕妇HBV-DNA出现转阴,有18%(36/198)孕妇HBV-DNA含量上升。一组10例与二组152例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率均为0,而三组36例新生儿免疫失败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考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拷贝数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免疫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陶霞 《中国药房》2014,(10):941-94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环节控制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我科2010-2012年1 737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分析相关控制因素。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及环节控制后,1 737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89例,医院感染率由2010年的7.55%下降到2012年的3.31%,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制订有效措施,改善条件,对新生儿室布局、环境、温箱、奶具、医务人员手、物品污染及加强基础护理等进行监管,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导乐陪伴联合导乐仪镇痛与椎管内麻醉对母婴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初产妇235例完全随机分为导乐仪组(110例)和椎管组(125例)。2组由导乐助产士陪伴分娩,导乐仪组导乐助产士指导下产妇迫切需要镇痛时使用导乐仪、椎管组使用麻醉药(芬太尼2.5μg/ml+0.125%罗哌卡因共2m1)注人蛛网膜下腔,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与新生儿情况。结果椎管组镇痛有效率[98.4%(123/125)]优于导乐仪组[77.3%(85、110)],导乐仪组第1、2产程时间[(105±32)min、(39±16)min]均短于椎管组[(163±33)min、(50±1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乐仪组阴道正常产、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分别为58.2%(64/110)、12.7%(14/110)和29.1%(32/110),椎管组则分别为42.4%(53/125)、25.6%(32/125)和32.0%(40/1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87)ml比(190±92)ml,P〉0.05]。结论导乐仪组产程时间短,椎管组镇痛效果满意,因此,导乐陪伴联合椎管内麻醉与导乐仪镇痛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在临床T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NICU收治的第一诊断为NRDS的2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院内感染(44例)和未发生院内感染(194例)进行院内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析。结果:NRDS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8.49%,住院相关院内感染率为8.5例次/千日,机械通气相关院内感染率为14.4例次/千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院内感染率为0.3例次/千日;感染部位以血液为主(48.89%),其次为呼吸道(33.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6.1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0.48%。结论:NRDS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肠外营养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的效果,探讨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底通过HIV检测和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工作中发现的HIV阳性产妇及其分娩婴儿的有关信息,比较产妇和婴儿的干预措施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352名HIV阳性产妇分娩的362名婴儿中,满18月龄HIV抗体检测有344名阴性,18名阳性,实施药物阻断组母婴传播率3.5%(12/339),未实施药物阻断组母婴传播率26.1%(6/23),组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P〈0.01);婴儿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HIV母婴传播率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4.74,P〈0.01);药物干预情况下,分娩方式不同母婴传播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产妇提供安全的住院分娩服务及合理规范的药物阻断,采取人工喂养,有效降低了母婴传播的危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降低了艾滋病的二代传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胎盘早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处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早剥并发DIC 28例的诊断及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例)为主要诱因,持续性下腹痛、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的主诉.6例经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并发失血性休克9例,占32.1%.并发死胎20例,占71.4%.28例中活产儿8例,分娩后并发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中2例死亡,4例存活.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共6例,占21.4%.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胎盘早剥并发DIC严重威胁母婴生命,临床诊断后应立即终止妊娠.DIC不是切除子宫的指征,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障碍,可以保留子宫,维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