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5月―1999年5月住院病员,颅脑外伤后6~11小时入院,均行头颅CT扫描。男10名,女5名,年龄16~28岁,平均年龄24岁,CT检查均发现脑挫裂伤,均无手术指征。1.2治疗方法脑外伤保守治疗,投用抗生素、激素、脱水剂,亚低温治疗从入院后1小时开始,患者置于医用降温床(上海金利湾科技开发公司GL–96800型),氯丙嗪50㎎、异丙嗪50㎎肌注,并且每日用1剂冬眠合剂,成份: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100㎎+度冷丁100㎎。输液泵维持冬眠合剂。将温度探头置于肛内,启动降温床,设定降温床工作参数:肛温32~33℃,床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术后亚低温治疗的中西医护理效果。方法 20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术后患者,对其中西医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应用冬眠疗法后,16例安全度过危险期,4例病情恶化,其中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加强对亚体温治疗重型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中西医护理,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重型脑外伤患者脑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亚低温治疗适应于重症颅脑损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亚低温方法成功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已被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病例所证实[1].现将我院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应用过程上的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赛  刘敬业 《天津医药》1999,27(7):446-448
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轻中度低温(35℃~27℃简称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实验研究已取得令人注目的结果。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不但能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 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些实验研究结果为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90年代以来,有关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结果也发现,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疗效,并且不产生严重并发症[1~3]。本文就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临床应用研究中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临床应用研究 Marion[3]将40例伤后10小时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冰毯降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治疗护理.方法选择受伤后6小时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其中亚低湿组采用冰毯机和冬眠合剂,进行全身降温,设定肛温为33~35℃,时间5~7d,观察生命体征,颅内压及临床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死亡率明显下降,亚低温组病人体液免疫、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外伤病人有明显疗效,护理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低温控制及监护,确保低温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亚低温脑保护机理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愈2例,1例智力障碍,但生活能自理。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减少残障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亚低温疗法的手术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照组仅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颅内压术后1、2、3d与术后即时比较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颅内压术后2、3d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同期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脑部与直肠温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33.1℃~35.5℃与36.2℃~38.3℃,术后1d温度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脑部与直肠温度无明显变化,维持在38℃左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出现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外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体温控制在32℃~34℃的亚低温方法在治疗脑损伤及脑缺血时具有肯定的疗效,不但能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有关亚低温的实验研究多在脑损伤、脑缺血中进行,对脑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我科于1998-01~1999-12对2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亚低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脑出血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7~72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7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2例,皮层出血4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冰帽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采用1对1配对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脱水,抗凝,改善微循环药物基础上给予冰帽亚低温治疗72h,使头温在35℃-27℃;对照组仅给予脱水,抗凝,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一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一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冰帽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尤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开展亚低温(30~35℃)治疗重型脑外伤,共收治患者30例。在亚低温治疗中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处理,将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张飞鹏 《安徽医药》2017,21(5):807-810
重型颅脑损伤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进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措施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关注,对颅脑损伤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在科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虽然显示出了一定作用,但就如何实施仍存有争议.该文对目前亚低温治疗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张明  惠金明 《云南医药》1998,19(5):349-350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临床意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我院1995~1997年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进行了亚低温(34℃~36℃)临床的对照性研究,对此有了初步认识,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4例。治疗组20例,对照...  相似文献   

13.
14.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雅娟 《江西医药》2011,46(4):381-384
据调查,在发达国家发生院外心搏骤停的概率约为每年36-128/10万,其中,实施了心肺复苏术的患者约占86%,而这些患者中却只有大约17%-49%的能恢复自主循环,并且绝大部分患者最终有脑功能的损害,而导致其死亡或致残的原因是心搏骤停后大脑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因此,如何在心肺复苏后尽可能地恢复完整的脑功能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诸多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文就此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冰帽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采用 1对 1配对照方法对 3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脱水 ,抗凝 ,改善微循环药物基础上给予冰帽亚低温治疗 72h ,使头温在 35℃~ 2 7℃ ;对照组仅给予脱水 ,抗凝 ,改善微循环药物 ,治疗一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一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冰帽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尤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均分为两组。微创组采用微创亚低温治疗术;保守组实施内科保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BI)。结果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86.6% v s .48.8%)( P<0.01);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13.00±3.25)分vs .(18.99±4.99)分](P<0.05)。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BI高于保守组[(85.43±5.43)分v s .(77.43±10.23)分]( P<0.05)。结论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很高。国外有关亚低温 (30~ 35℃ )治疗脑损伤及缺血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结果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亚低温不但能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 ,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 ]。 90年代前瞻性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亚低温方法治疗脑损伤具有肯定疗效 ,并无严重并发症 [2 - 4 ]。1 亚低温对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1.1 降低脑组织细胞氧耗量 ,减少乳酸堆积 :大量的基础研究证明脑组织本身没有能量储备 ,而完全依赖血液供给氧和葡萄糖 ,文献报道动物脑缺血后 31℃低温下能明显提高脑组织葡萄糖 ,ATP及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体会,并探讨亚低温对重症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急性重症脑出血住院患者60例,按来诊先后顺序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病死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亚低温治疗组存活25例(83.3%),死亡5例(16.7%),对照组存活18例(60.0%),死亡12例(40.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体温、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使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60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抢救,同时给予4℃冷林格氏液静脉滴注和冰袋外敷患者颈部两侧、枕部,到达医院后,采用电脑降温毯实施亚低温治疗.B组为在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比较两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率.结果 A组达到目标温度时间较B组短[(3.02±0.23)h vs.(5.64±1.12) h](P<0.05).A组自主循环恢复率高于B组(36.7% vs.23.3%)(P<0.05).A组存活率高于B组(20.0%vs.6.7%)(P<0.05).结论 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实施亚低温治疗安全、可行,并可明显缩短患者达到目标体温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