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需长期依靠血液透析和输血治疗。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是常见症状,其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呈正相关[1]。以前,此类患者血液透析的同时要输注新鲜全血(因新鲜血K+含量比库血低),如今成分输血特别是红细胞悬液的输注及应用占据了重要地位[1]。此方法不但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而且能减轻和消除输全血引起的种种输血不良反应。1995年5月-1998年9月,作者观察了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门诊及住院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32例的临床疗效及输…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慢性肺心病高粘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例慢性肺心病高粘血症患者白体血250mk用XZY-Ⅰ型量子血液治疗机进行紫外线照射和充纯氧后再回输,每周1次,最多连做3次(平均1.86±0.71次)后,1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切和低切粘度,全血高切和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及Casson屈服值等10项均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15例患者单用常规综合治疗,血液粘度无变化。自血回输疗法可能与直接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纤维蛋白原溶解度以及增加血氧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24例次输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输全血组100例次,输浓缩红细胞组124例次,比较两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输血后心衰的发生率,输血间隔时间,对输血前后的血钾、血钠及血红蛋白的变化作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输浓缩红细胞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心衰发生率亦低,输血间隔时间两组相近,血钾、血钠、血红蛋白上升的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者与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者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5.
全血输注     
全血指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血袋内,不做任何加工,即为全血.目的 讨论全血输注.方法 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决定输新鲜全血一定要权衡利弊,慎之又慎,因为当日库血一些病毒尚未灭活,故有潜在的危险性,当输血量大时多输成分血,少输或不输新鲜血.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部分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携氧和维持渗透性.  相似文献   

6.
输血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可分为输全血及成分输血,输 全血在我国目前仍较普遍,随着成分输血发展迅速,将全血分 别制成高浓度制品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根据 患者需要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患者术中输入异体全血和SAG-M红细胞血后,白介素6(1L—6)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围术期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规律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输异体全血组(n=15);输SAG=M红细胞血组(n=15)。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血清IL-6及血清sIL-2R水平。结果:输异体全血比输SAG-M红细胞血组患者IL—6、sIL—2R术后均显著升高,输异体全血组较输SAG—M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输血后血清IL—6及血清sIL—2R水平增高,与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输异体全血比输SAG—M红细胞血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更为严重。提示围术期应尽量少输血,特别是癌症患者更应注意。以成分输血优于输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 ,推广成分输血 ,节约用血 ,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 2 0例 ,术中意外创伤失血 5例 ,外伤失血 15例 ,失血量超过 15 0 0ml需输血的患者 ,统计出全部输添加剂红细胞者 2 0例 ,全部输全血者 2 0例 ,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 ,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 ,对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取针灸联合组11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个疗程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第1、2疗程结束针灸联合组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1%和73.00%,针灸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第1、2疗程结束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和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听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 2 5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12 7例脑梗死患者和 5 3例建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外 ,观察组急性期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2 )观察组恢复期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3)观察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34例胸部手术患者输注成分输血,于手术前后连续6次测定血球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测定结果与17例输全血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少浆血的临床推广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粘度 ,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检测 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项目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血沉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余项目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0 1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流变常规指标,全血黏度与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形态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56例血流变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全血黏度结果分为髙黏组、低黏组、正常组.结果 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各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红细胞压积、血沉等参数的改变都会对全血黏度造成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WR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75例贫血病人,另一同病种病人38例输全血(剂量与洗涤红细胞相当)治疗后,比较2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的结果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的73例贫血病人其RBC,HCB,HCT水平明显高于输全血治疗的38例贫血病人(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贫血病人,尤其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推广成分输血,节约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20例,术中意外创伤失血5例,外伤失血15例,失血量超过1500ml需输血的患者,统计出全税输添加剂红细胞者20例,全部输全血者20例,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对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应用压积红细胞是推广成分输血技术的关键。输血实践表明,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仅有不足20%的病人需输全血,80%以上的病人给以输注相应的成分血即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成分输血以输注红细胞为主,尤其是以输注压积红细胞为多。笔者对216例贫血及低血容量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洗涤红细胞治疗肾性贫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 12 2例已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者为实验组 ,选择 12 1例同种疾病输全血组患者为对照组 ,对比输注前后的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值的变化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洗涤红细胞与同量全血相比 ,其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副作用大大减少 (P <0 .0 5 )。结论 洗涤红细胞治疗重度肾性贫血 ,不仅临床疗效好 ,减少了输血反应及对机体的种种不利 ,而且又节省了血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黏度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0例妊高征患者、36例正常妊娠组和40例正常非妊娠组,应用全自动血黏度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温氏法测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妊娠组,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妊高征组不如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等指标变化明显.在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上各个实验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20.
躁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4例躁狂症患与34例正常对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躁狂症患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躁狂症患存在高粘滞血症及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