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也在黄褐斑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多种机制参与黄褐斑的发病,现阶段,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IPL综合治疗的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因此本文回顾了 IPL在黄褐斑治疗方面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发病率在30%-70%,中青年女性好发,男性也可患病。病因不完全明了,治疗上也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黄褐斑近年来在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对称性黄褐色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青年女性好发,黄褐斑病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对近年来黄褐斑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单药治疗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较大,而联合治疗因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受到医生的亲睐。目前黄褐斑的治疗多样,主要有口服、外用药物,激光或光子疗法,多种方案联合治疗等。黄褐斑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因、病程、临床分型、既往治疗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多重治疗、序贯治疗或补充治疗应纳入黄褐斑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谷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外涂6%氨谷乳膏2次/d,对照组40例外涂3%氢醌霜2次/d。两组患者同时口服维生素E 0. 1g/次,1次/d,维生素C 0. 2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黄褐斑评分和满意度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 00%,治疗组为50.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的面积、黄褐斑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 00%,治疗组为67. 50%。结论局部外用氨谷乳膏也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多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外观,对工作生活也带来一定困扰。黄褐斑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这也是治疗疗效欠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主要认为与基因遗传、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屏障功能破坏及局部炎症反应等有关。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黄褐斑发病机制的文章,以期促进对黄褐斑的认识及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病因复杂,多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黄褐斑,但疗效差及复发是临床常见的难题.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其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口服小剂量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单独用药,或联合其他口服、外用药及激光治疗.用药时间的长短与疗效相关,一般用药1~2个月开始起效,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静脉用药与口服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起效更快.氨甲环酸外用治疗黄褐斑与赋形剂无明显差异,局部微针和显微注射氨甲环酸有显著疗效,以前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外用药是黄褐斑治疗的首选,单用4%氢醌乳膏和三联疗法(4%氢醌乳膏+0.01%氟轻松+0.05%维A酸乳膏)为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被证实安全有效,苯丙氨酸、丁雷锁辛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锌、西酸模精华、二乙酰伯尔定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仿生寡肽68、氟他胺等是近年的新方法。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能增加疗效。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但易复发和色素沉着。强脉冲光、点阵激光尚缺乏大样本研究,CO2激光和铒激光疗效显著,但极易造成亚洲患者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故不适于亚洲人群。顽固性黄褐斑患者可考虑化学或物理剥脱治疗,皮肤磨削术使97%患者的黄褐斑获得了永久性清除。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常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生活及精神方面的痛苦.黄褐斑的治疗疗效欠佳,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激素及日光照射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分型存在很多争议,且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通过对近几年发表的有关黄褐斑分型的文章加以分析、归纳,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黄褐斑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黄褐斑病因复杂,目前治疗手段较多,但均无确切、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单用强脉冲光及联合激光、外用药和系统用药治疗黄褐斑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外用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mskin 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用治疗各型黄褐斑16周后,平均有效率为20%,其中单一蝶形皮损效果最佳,有效率为44.4%,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对色素斑L*、a*、b*值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用10%VC-PMG霜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的黑素含量、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以及减轻黄色素和脂色素以改善色素斑,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皮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基乙酸(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质量浓度分别为20%、35%、50%、70%的果酸对64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每2周1次,4次治疗为1个疗程.由两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对患者进行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随着疗程的增加,患者的MASI评分逐渐下降.共有63例患者完成第1个疗程,表皮型黄褐斑有效率81.82%,混合型有效率40.00%,表皮型比混合型患者MASI下降更显著(P < 0.05);Ⅲ型皮肤黄褐斑患者有效率39.13%,Ⅳ型有效率75.00%,Ⅳ型皮肤比Ⅲ型皮肤患者MASI下降更显著(P<0.05).完成2个疗程的41例患者中,第1个疗程结束时有效率为41.46%,第2 个疗程结束时有效率为78.05%,MASI值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63例患者能耐受质量浓度为70%的果酸.刺痛、瘙痒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果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对于表皮型黄褐斑患者及Ⅳ型皮肤黄褐斑患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性疾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激光等,往往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随着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的提出,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治疗黄褐斑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皮秒激光、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剥脱性点阵激光、Q开关激光、强脉冲光等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黄褐斑临床体会及疗效.方法选择光谱为560-1 200 nm、能量密度20-45 J/cm2、脉宽为2-7 ms、光斑面积为8 mm×34 mm的脉冲光进行治疗.结果43例雀斑、黄褐斑患者经3-6次连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雀斑、黄褐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郁黄合剂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郁黄合剂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服用郁黄合剂 ,对照组外用确炎松软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76.67% ,对照组为 50 .0 0 %。结论 郁黄合剂是一种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的内服中药合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Vit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98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76例,VitC 3.0+VitB6 100mg+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对照组221例,VitC3.0+10%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两组均联合外用3%复方氢醌霜,持续2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5.023,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VitB6联合其它药物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祛黄褐斑汤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将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自拟祛黄褐斑汤每日1剂,2次煎服。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 300mg,3次/d;维生素E 100mg,1次/d。两组在春夏季节外出时面部均外涂二氧化钛霜。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面部皮损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0%和57.90%(χ~2=20.12,P0.01)。结论自拟祛黄褐斑汤治疗黄褐斑,与西医治疗相比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病因不明,尚元特效疗法,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抑制黑素生成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酪氨酸酶合成、抑制黑素小体转运、加速表皮更新等,其中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使用最为广泛;植物萃取物在治疗黄褐斑方面仍缺乏足够证据。应用明确有效的治疗及安全合适的维持治疗方案是主要治疗原则。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可能为本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多呈蝶形分布。中青年女性好发,男性也可患病。病因不明,治疗上也无特别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病影响美观,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成为爱美女性的心理负担。2010年2 - 10月,我们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65020166)治疗女性黄褐斑患者40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AOB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对比观察赵广,赵小忠,郑庆印,蔡瑞康,王家璧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其病因仍不太清楚,所以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多年来对其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总结出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但其效果都不太令人满意。近年来发现,活性氧自由基在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