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加强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伴有脊髓空洞症60例,在围手术期给予全方位的专业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颅神经麻痹和急性脑干水肿等并发症经过有效措施和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60例患者术后经连续随访,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磁共振成像复查发现空洞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或消失,患者恢复较好,护理满意度高(98.33%)。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专业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14例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 ,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 9例单纯行后颅窝和上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枕大池成形术 ;5例行后颅窝减压、枕大池成形加脊髓空洞分流术。结果 优 11例 ,良 3例 ,有效率为 10 0 %。 14例术后随访 ,复查MRI示脊髓空洞较术前明显缩小 12例 ,空洞无明显改变 2例。结论 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有临床症状者 ,根据不同的病例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Ⅰ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情况。根据患者年龄,小于18岁、大于18岁不伴有脊髓空洞症及大于18岁伴有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分别采取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术、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联合硬膜扩大修补术以及枕骨下减压C1寰椎后弓切除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及硬膜扩大修补术治疗。结果 3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影像学检查小脑扁桃体下疝消失、大部分患者脊髓空洞减小。结论根据年龄、症状及是否伴有脊髓空洞症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深度与脊髓空洞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深度、合并脊髓空洞情况、以及重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深度在5mm及10mm以上伴有脊髓空洞症的比例及空洞长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无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两种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的轻、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可以清晰的显示颅内神经结构及颅底骨质结构,可以准确观察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深度及其合并症的表现,再结合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深度与脊髓空洞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MRI检查可为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营养障碍的情况。方法选取经头颈部 MRI 确诊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或不伴脊髓空洞症状且排除颅底凹陷症的患者93例(观察组),其中伴发脊髓空洞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62例(伴脊髓空洞组),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31例(单纯组);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上臂围、腰围、臀围、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再将两组按照性别分组后分别比较营养状况差异。最后将伴脊髓空洞组和单纯组进行营养状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上臂围、腰围、臀围、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组与伴脊髓空洞组的 BMI、上臂围、腰围、臀围、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中 BMI、上臂围、腰围、臀围均小于同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男、女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各种指标均小于相同性别、年龄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存在明显营养障碍,并且营养障碍在不同性别和是否伴有脊髓空洞上有差异。改善患者营养障碍有可能促进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深度与脊髓空洞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深度、合并脊髓空洞情况、以及重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深度在5mm及10mm以上伴有脊髓空洞症的比例及空洞长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无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两种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的轻、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可以清晰的显示颅内神经结构及颅底骨质结构,可以准确观察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深度及其合并症的表现,再结合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深度与脊髓空洞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MRI检查可为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空洞症为其常见的合并症,其脊髓内存在异常液性囊腔,是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好发于颈、胸髓及延髓部位.临床急性/亚急性起病且同时累及桥脑、延髓和全段脊髓的空洞症病例较罕见.作者发现1例临床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并桥脑、延髓及全脊髓空洞症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与研究手术方式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病例时间: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7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将74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采取后颅窝减压术治疗,研究组37例采取后颅窝减压术联合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一周、三个月、六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均比常规组高;研究组发生4例并发症(10.81%),比常规组的3例(8.11%)高,差异较小,P0.05。结论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治疗效果比较卓著。  相似文献   

9.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一种由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颈椎管内的外科疾病。在临床上,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常合并出现脊髓空洞。目前,外科手术是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因患者的发病机制及自然病史不详,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故尚无统一的手术标准,学界对于各类术式的临床疗效也存在争议。为此,本文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治疗中改良枕大池重建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患者的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明旺 《中外医疗》2014,(18):80-80
目的探讨枕大池成形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枕大池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颅窝减压扩大脑膜修补术。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KPS评分及空洞长度比较,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枕大池成形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具有较好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达到充分减压,恢复脑脊液通畅等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随机选取21例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患者行枕大孔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A组),12例患者仅行枕大孔减压术(B组)。统计二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达84.6%,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7%(P0.05)。结论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应首要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由此可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后颅窝小骨窗减压及硬膜成形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枕下正中入路,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及环椎后弓,显微镜下切开硬脊膜,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粘连严重程度决定不切、部分切除或电凝小脑扁桃体,重建第四脑室正中孔与小脑延髓外侧池之间的交通.开放脊髓中央管开口,无张力修补硬脑膜,重建枕大池的正常脑脊液循环.结果 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肌力、痛、温觉及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随访6个月~3年MRI,27例示下疝之扁桃体均回缩3~5mm,8例空洞消失,脊髓形态接近正常,19例空洞缩小.结论 采用后颅窝小骨窗减压及硬膜成形术,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软膜下切除小脑扁桃体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的手术技术改进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小骨窗减压扩容改良术治疗2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畸形患者。取俯卧头颈同轴位,术中行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打开寰椎后弓;在保持软脑膜的完整的前提下将小脑扁桃体下疝入颈椎管内部分作软膜下切除;行四脑室正中孔处粘连松解;切开的蛛网膜与硬膜缘缝合避免形成医源性死腔;最后用自体筋膜修补减张缝合硬膜,全程控制脑脊液释放速度。结果 术后近期(1年以内),27例患者的神经症状明显好转, 3个月后复查MRI见延髓和上颈髓后方压迫解除,小脑扁桃体下缘至枕大孔以上平面,下疝解除,脊髓空洞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改良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是治疗Chiari-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报告1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护理经验,认为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护和持续吸氧,做好急救准备,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枕大池成形术与单纯后颅窝减压扩大脑膜修补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枕大池成形术(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脊髓中央管口松解+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颅窝减压扩大脑膜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空洞长度的变化以及KPS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P<0.05);远期总有效率61.1%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 (P <0.05).观察组的空洞长度、KP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枕大池成形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传统方法是后颅窝减压术.近年来由于对传统后颅窝减压术的缺陷认识加深,以及对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我们采用枕大孔扩大减压,小脑扁桃体复位,枕大池重建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CM-SM)复合征,并进行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1例齿状突畸形寰枢椎脱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阐述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MRI影像,探讨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8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依据MRI影像,通过分型选择4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通过分型手术,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15例轻度畸形病例施行后颅窝减压术;对7例中度畸形病例施行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对3例重度畸形病例施行后颅窝减压联合小脑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另有3例轻度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重度脊髓空洞者,行后颅窝减压联合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结论 依据MRI影像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使延、颈髓充分减压,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时脊髓空洞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MRI扫描诊断Ⅰ型小脑扁桃体疝及其并发症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颈椎MRI扫描的小脑扁桃体疝患者8例。结果8例患者均为Ⅰ型小脑扁桃体疝合并脊髓空洞症,MRI平扫均可见小脑扁桃体下端变尖并经枕大孔疝入上部颈椎椎管内,颈椎中下部脊髓中央可见管状长T1、长T2信号。结论小脑扁桃体经枕大孔向下疝入颈椎椎管内超过5 mm并多合并脊髓空洞症,即可诊断本病,而MRI扫描一种有效而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并评价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例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术患者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下疝的小脑扁桃体进行切除,并联合后颅窝减压术、硬脑膜成形术及蛛网膜粘连分解术,术后2-3个月复查MRI,观察疗效。结果术后症状及体转好转11例,稳定6例,2例出现上肢麻木情况加重,有效率89.5%。17例患者接受了定期头颅MRI复查,结果显示疝入椎管的小脑扁桃体消失,枕大池形成良好,10例患者脊髓空洞消失,7例患者较术前显著减小。结论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缓病情发展及恶化,术中创伤较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