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4.
5.
作者用国产GMY-Ⅰ型骨密度仪测定109例正常人(A组),54例甲亢(B组)和68例甲亢已被控制(C组)患者右前臂远侧端1/3处桡、尺骨的骨密度(BD).结果表明,B组的BD值均低于A组(P<0.05或P<0.01),C组的BD值(30~39岁男性组除外)虽均高于B组,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提示甲亢对BD有着重要影响,在甲亢被控制以后的短期内,其BD仅有部分程度的回升.结果还表明,C组男性的BD在50岁以前可随甲功恢复而有所回升;C组女性的BD在50岁以前并不能随甲功恢复而回升或程度很低,在50岁以后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正> 本文通过5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糖耐量的研究,来阐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糖代谢变化的特点,并试探讨其发生的机理。材料与方法本组55例均符合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均无糖尿病及肝病史。其中男性12人,女性43人,男女之比为1∶3.6。年龄在18~52岁之间。病程3个月~10年,其中2~10年者4人(7%),其余51人(93%)在3个月~1年之内。全部病人在入院后2~3天内利用早晨空腹时间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注意排除影响糖耐量结果的一些因素,如饮食、体力活动、精神因素、药物等。 相似文献
13.
甲亢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秋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Z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亢 )是一组病因未明 ,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常见内分泌疾病。病程较长 ,常伴有精神及外貌异常改变 ,病人思想负担重。采用药物治疗疗程较长 ,病人常不能坚持规律服药 ,甲亢复发率高 ,做好健康教育 ,对稳定病人情绪 ,坚持服药争取痊愈 ,降低复发率非常重要 ,现将我科甲亢病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介绍如下。1 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为保证教育工作切实落实 ,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将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制定成标准教育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环境介绍、入院评估、甲亢的心理指导、饮食、休息、药物副作用观察、出院指导等。2 教… 相似文献
14.
现已明确甲亢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而甲亢时,血清ApoA1、ApoB的变化现有资料较少。本文通过观察38例甲亢病人的血清ApoA1、ApoB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对其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例 1:患者男性 ,2 8岁。主因心悸、乏力、出汗 3个月 ,加重 1周 ,于 1998年 3月 5日入本科治疗。 3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给予丙基硫氧嘧啶及心得安治疗 ,心慌、乏力有所减轻。1周前自觉心慌乏力再次加重 ,故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 :T 36 5℃ ,R 2 0次 min ,P 84次 min ,BP110 80mmHg。双侧甲状腺轻度增大。化验检查 :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血钾 4 2mmol L ,FT3 为9 3pmol L ,FT4为 12 8pmol L。入院后初步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为了进一步检查 ,3月 12日上午 10时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病人的肌电图情况。方法 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型肌电图仪,分别对200例糖尿病病人,60例正常成人进行NCV的测定。结果 Ⅰ组病人中所测的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胫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Ⅲ组中的MCV、SCV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Ⅱ组病人除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的MCV外,与Ⅲ组进行NCV的比较时,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Ⅰ组病人与Ⅱ组病人进行统计学上分析时,发现右腓神经MCV和右腓浅神经SCV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通过电生理的检查可早期发现亚临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并非与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一致性,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可从NCV检查中发现NCV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Q)、肌电图(EMG)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周围神经损伤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EEG的改变,5例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患儿EMG的改变.结果 本组27例中EEO有异常改变者22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周围神经损伤5例行肌电图检查,1例患儿肌电图示左侧臂丛上干神经功能不完全受损,其余4例肌电图示左(右)下肢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EEO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EMO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周围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正> 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生成大量的甲状腺激素,继而导致一系列高代谢及神经兴奋表现,本病多见于20岁—40岁,男女之比为1:4,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者误诊率高,最易误依为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癌症恶病质,眼部肿瘤,有时与糖尿病或慢性胃炎并存,因而延误了正确治疗。现将护理要点浅谈一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