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 对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MRI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进行解读.方法 56例患者共56个肝肿瘤病灶,在MWA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间点消融区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的信号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结果 MWA后2d,消融区在T1WI、T2WI序列表现为靶样结构,T1WI表现为中央高信号的消融坏死区与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消融坏死区及周围环绕的高信号带;术后1个月及6个月消融区体积萎缩,T1WI及T2WI仍可见靶样结构,T1WI显示消融坏死区信号升高.增强扫描显示MWA后2d,消融区周围存在异常高灌注,术后2d、1个月及6个月消融坏死区均无强化.DWI序列显示消融后2d,消融区周围反应性信号增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信号逐渐降低.结论 肝脏肿瘤MWA术后消融区信号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对消融区MRI信号的正确解读有助于疗效判断及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肾上腺转移癌患者7例,8个病灶,病灶直径2.7~7.2cm,平均4.7cm.于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上腺转移癌灶微波消融术,术后即刻行CT平扫,术后1月行CT增强扫描,分别评价肿瘤坏死范围.结果 8个病灶术后即刻CT平扫提示坏死范围90%~100%,平均97.5%,完全坏死率75%(6/8),术后1月CT增强扫描提示坏死范围80%~100%,平均93.1%,完全坏死率50%(4/8).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同期MRI在肝肿瘤微波消融术后早期(术后24h内)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41例患者49个病灶微波消融后行术中CEUS及同期(6~24h)MRI检查,明确消融范围,发现肿瘤残存及时补救消融,与随访结果对照观察评价准确性.结果 术中CEUS及同期MRI判断消融疗效符合率分别为91.8% (45/49)和95.9% (47/49),对肝肿瘤消融早期疗效评价及消融后病灶变化范围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CEUS及同期MRI均可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及微波消融范围,二者联合应用是微波消融术后早期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9个病灶),其中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嗜咯细胞瘤1例,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3例。肿瘤直径2.0~4.5cm。治疗时在超声引导下将水冷式微波天线置入肿瘤内,肿瘤直径<2cm者使用一根微波天线,肿瘤直径>2cm者使用2根微波天线。邻近肠道的肾上腺肿瘤,在微波辐射时瘤周测温,保持治疗温度<54℃,同时辅以瘤周无水乙醇注射(5~8ml)以增强疗效。微波消融后3d内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残存肿瘤,造影无肿瘤残存者于治疗后第1、3个月,随后每3~4个月行增强CT/MR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内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是治疗局限性肾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Xper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肺癌并咯血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肺癌并咯血患者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行BAE后再于XperCT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行BAE,比较2组止血效果、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肺癌止血效果、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AE后XperCT引导下微波消融在治疗肺癌并咯血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MWA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CT引导下MWA治疗的60例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CT引导下MWA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100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98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8.0%。术后1个月内无一例因MWA造成的死亡,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发生咯血,1例胸腔积液,9例气胸,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MWA治疗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老年人巨块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03至2015-03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肺癌患者,所有病例诊断均经术前穿刺病理证实,其中鳞癌18例,腺癌7例,腺鳞癌1例。术后即刻、3、6、12个月复查增强CT,评价肿瘤体积缩小及坏死情况,分别于术前与术后1个月采用KPS评分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26例32次微波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6例于术后1周行二次微波消融手术。微波消融治疗结束后即刻行CT增强扫描,其中CA 5例(19.2%),PA19例(73.1%),SD 2例(7.7%),总体有效率为92.3%。所有患者瘤体负荷显著减轻,治疗前KPS评分为78.23±11.54,治疗后1个月KPS评分为85.13±10.22(t=-2.282,P<0.05);消融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0.4±1.3)cm,消融术后3、6、12个月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6±2.4)cm、(6.2±2.8)cm 和(5.7±2.5)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82,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老年人巨块型肺癌是一种安全、微创、减瘤效果显著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出现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后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57.2±17.6岁)。收集种植转移的人口和肿瘤特征,分析患者治疗情况,采用Log-Rankχ2检验统计分析种植灶消融后的局部进展率及患者的总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27.8(3.8~67.2)个月,消融治疗后种植肿瘤患者的0.5、1、2年的累积局部进展率分别为6.7%、23.0%、23.0%;1、3、5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0.0%、61.7%、46.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肝内病灶控制差及肿瘤分型差是影响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能够产生令患者满意的肿瘤结局,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主要依靠对肝内病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29岁,已婚6年未孕。2006年患者因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开腹行巧克力囊肿切除术,术后4月囊肿复发,间断治疗未愈。2009-07超声发现子宫肌瘤,且短期内迅速增大,大小约9.2 cm×8.7 cm,来我院诊治。入院后经多科会诊后认为,患者为青年女性,有生育要求,不宜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风险较大,术中不能排除损伤卵巢及周围组织。在患者的强烈要求下,我科对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子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序列定量评估离体猪肝微波消融效果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4个新鲜离体猪肝标本进行微波消融,交替以50 W/5 min、60 W/5 min共制备24个消融灶,在消融前和消融后即刻进行MRI扫描,成像序列为T1-3D WATS、T2-SPIR、DWI和m-Dixon quant序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术前对照组(n=24)、50W组(n=12)及60W组(n=12)靶区脂肪分数(FF)、T2*值、R2*值和ADC值的测量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消融后靶区定量参数的变化(△)与消融功率选择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50 W组、60 W组靶区的总体FF、T2*值、R2*值、ADC值及消融后不同测量区域(靶区中心、靶区外带、靶区周围)的FF、T2*值、R2*值、ADC值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靶区及靶区周围的△FF、△T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31例患者31个高度可疑恶性肋胸膜下肺结节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的资料,采用消融-活检-再消融治疗模式,首先行低功率低温微波凝固技术预消融病灶,其次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最后行根治性微波消融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评价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技术成功率为100%,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3.5%,完全消融率为93.5%。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总体局部无进展生存期率(LPFS)分别为87.1%、77.4%和70.9%。术后1例出现重度疼痛,2例发生气胸,1例出现胸腔积液,5例出现发热,无针道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步微波消融治疗肋胸膜下肺结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较大肝癌经皮微波消融的治疗方案设计、布针原则、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99例原发性肝癌(134个癌结节)经超声引导下行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根据瘤体大小、形态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及布针原则。术后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本组病灶经超声引导下行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后,4.1~5.0 cm、5.1~6.0 cm及>6 cm的肝癌完全消融率分别达到97.78%(44/45)、94.44%(34/36)、73.68%(14/19),总消融率94.03%(124/134);46个临近重要结构或大血管的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均穿刺布针成功,肿瘤完全消融率86.05%(37/43);微波消融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21%(21/99),对症处理后均自然消失;病灶局部复发率为18.66%(25/134);远处再发率为15.15%(15/99);患者1、2、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90%(89/99),71.83%(51/71),53.06%(26/49),28.57%(4/14)。结论采用"地毯式消融"、"防火带消融"策略以及"扩大消融范围的组合方案"治疗较大和邻近重要结构的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43例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43例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43枚结节)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MWA,并于术后定期行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分析MWA术后消融区域最大直径缩减率(MDRR)、结节体积缩减率(VRR)、消融病灶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肺癌椎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回顾性研究肺癌转移灶的病理征象是否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搜集病理及随访证实的肺癌椎体转移患者30例(病理活检证实4例,核素扫描及临床随访证实26例),男17例,女13例,行脊柱MR扫描。均采用常规自旋回波(SE)T1WI、脂肪抑制序列(SPIR)、增强T1WI行矢状及横断面扫描。结果:30例肺癌患者MRI下均可见椎体信号异常。单发灶与多发灶组在原发肿瘤确诊后出现椎体转移灶时间以及椎体转移灶出现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66、P<0.001;t=2.52、P=0.018);无椎体附件受累与有椎体附件受累两组之间的原发肿瘤确诊后出现椎体转移灶时间、椎体转移灶出现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7、P<0.001;t=2.59、P=0.018);无椎旁软组织肿块与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两组之间的原发肿瘤确诊后出现椎体转移灶时间、椎体转移灶出现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3、P<0.001;t=2.86、P=0.010);无脊髓受压与有脊髓受压两组之间的原发肿瘤确诊后出现椎体转移灶时间、椎体转移灶出现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87、P<0.001;t=2.93、P=0.041)。结论:MRI能够显示肺癌椎体转移的病理改变过程,MR表现可以前瞻地预测肺癌患者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33例隔顶部肝癌患者(A组)及同期接受治疗的136例肝癌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技术路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MWA治疗后,A、B组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7%和95.6%,A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明显低于B组(P=0.036)。两组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5%和39.0%,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8%、57.7%和50.3%。B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0%和57.8%,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1%、77.8%和71.9%。B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MWA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更易复发,但膈顶部肿瘤并非MWA的禁忌证,MWA仍是治疗膈顶部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T.J.Vogl N.N.N.Naguib T.Gruber-Rouh K.Koitka T.Lehnert N.E.A.Nour-Eldin 孟小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1):79-80
目的前瞻性评价微波消融治疗不能切除的肺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获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并得到所有病人的书面知情同意。对80例病人[男30例,女50例;48~68岁,平均(59.7±6.4)岁]的130个肺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和联合组(微波消融联合阿帕替尼),每组各23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声造影测量的病灶大小及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所有患者治疗随访期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消融组和联合组患者的AFP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与12个月,联合组的AFP明显低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与12个月,联合组的ORR、DCR均明显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4,P<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