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V分别显示了6、25和13个血栓,超声分别显示了13、38和19个血栓;Kappa=0.464~0.584,P值均为0.000),对髂外静脉内血栓的一致性较差(CTV显示了33个血栓,超声显示了17个血栓;Kappa=0.230~0.262,P值分别为0.067和0.004).结论 CTV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TPA联合CTV可以1次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检查,CTV可以更准确、方便地检出盆腔静脉内血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判断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DSA证实为DVT的病例,分析其在CT增强图像上形态学表现,测量平扫时轴位图像上血栓CT值及标准差,分别做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急性期DVT18例,增强图像上多呈管腔中央类圆形低密度充盈缺损,范围广,常累及全下肢,血栓处管腔明显扩张,患肢软组织肿胀明显。慢性期DVT19例,增强图像上多呈管腔内不规则形状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节段性分布,血栓处管腔无明显扩大,可有局部管腔狭窄闭塞,管壁不规则增厚,侧枝循环增多,浅静脉增粗。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CT值平均数分别为59.26HU和37.42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9,P〈0.05),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标准差平均数分别为12.46和8.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结论:CTA对显示急慢性期血栓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CT血管造影后深静脉扫描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志成  杨四清 《放射学实践》2005,20(10):917-919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造影后深静脉扫描对深静脉血栓的位置、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并与下肢静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方法19例疑诊肺栓塞的患者,接受肺动脉CT血管造影后深静脉扫描,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8~73岁。CT肺动脉造影扫描范围从膈顶至主动脉弓水平。其中15例接受双下肢静脉造影,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小腿上端。分别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结果,并将下肢静脉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19例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后深静脉扫描,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肺部图像,18例获得良好的深静脉扫描图像,1例深静脉显影不良,不能诊断。7例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肺动脉栓塞,11例见有深静脉血栓,其中既有肺动脉栓塞又有深静脉血栓者6例,1例仅有肺动脉栓塞而无深静脉血栓,5例仅有深静脉血栓而无肺动脉栓塞。15例患者在CT检查前后24h接受下肢静脉造影检查,10例呈阳性,显示血栓分别位于静脉和股静脉。10例下肢静脉血栓病例,CT检查发现9例,漏诊1例;而CT发现的股静脉以上平面的深静脉血栓4例,下肢静脉造影受其技术方法限制,均未能显示。结论CT肺动脉造影除能够发现肺栓塞的部位及其他非栓塞病变外,对下肢、盆腔及腹部的静脉扫描,还可准确地诊断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疾病,其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及漏诊,且病死率较高,早期正确诊断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问题。据报道70%~90%的肺栓塞患者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1]。多层螺旋CT作为重要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均 《西南军医》2012,14(2):252-25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曲面莺建(CPR)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诊断下肢DVT的患者行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MSCTV扫描。经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应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当下腔静脉阈值达100 Hu时触发扫描。以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胭静脉及胫后静脉作为靶血管进行CPR成像,结合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原始断面图像作出诊断,全部病例下肢静脉MSCTV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患者均显示深静脉血栓。各段靶血管均能得到全程清晰显示。静脉血栓在CPR上表现为"双轨征"或管腔节段性不规则狭窄或中断,患侧下肢静脉管腔横径较正常侧明显增粗。结论 MSCTA对下肢DVT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多普勒超声以及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性。结果 28例患者中,以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的金标准,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100%,而诊断的特异性为96%,CT静脉造影未能准确显示股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1.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0~25s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0~180s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和间接CT静脉造影(CTV)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疑似VTE的87例患者,联合应用MSCTPA和间接CTV进行检查,在胭静脉至股总静脉水平,比较间接CTV与多普勒血管超声(DVUS)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计算间接CTV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87例患者中,MSCTPA扫描肺血栓栓塞症(PTE)和DVT均显示32例,显示DVT未显示VIE8例,显示PTE未显示DVT22例。DVUS检查中,DVT42例。与DVUS相比,下肢间接CTV诊断DVT的敏感性95.5%、特异性99.2%、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98.5%。结论联合应用MSCTPA和间接CTV实现了一次检查同时诊断VIE和DVT,并能显示胸部和下肢的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9.
王树全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542-154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直接深静脉造影,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 3D成像可准确、立体、直观的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侧支循环的情况及周围毗邻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术技术方法成熟完善,三维重建图像清晰,该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明确,对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层CT联合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连续80例患者行CT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CT,1.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ml,注射流率3~4ml/s,肺动脉延迟20~25s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0~180s扫描。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2例55侧,肺栓塞21例37侧,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8例。结论:肺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关系密切,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的重要性及最佳延迟扫描时间. 资料与方法 21例疑为PE患者于16层螺旋CT上先行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比剂注入后延迟22~25 s开始扫描,然后间隔一定时间行静脉成像(CTV),扫描范围为髂嵴水平至腓肠静脉丛上部水平,延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90 s、120 s、180 s及240 s.扫描结束后对比分析不同延迟时间下静脉管壁强化情况. 结果 发现15例PE患者,计栓子58处,栓子均显示清晰;DVT 18例,计栓子42处,静脉壁强化效果随延迟时间不同而不同, 180 s~240 s静脉壁强化效果最佳.其中,PE和DVT共存13例,单纯PE 2例,单纯DVT 5例,1例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征象. 结论 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可同时检出PE和DV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PE和DVT联合扫描中,静脉成像延迟扫描时间以180~240 s较适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MSCT检查时浅静脉结扎止血带的不同方法对深静脉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64例需进行下肢静脉MS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32例)行浅静脉全程结扎;B组(32例)行浅静脉半程结扎].测量下肢深静脉的显示范围、髂静脉水平管腔内的CT值,并对A、B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28例,B组26例纳入本研究.A组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范围为(651.2 ±47.3) mm;B组为(842.4 ±56.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6,P<0.05).髂静脉水平管腔内CT值A组为(211.2±12.1) HU,B组为(228.8±6.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8,P<0.05).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2.672,P<0.05).结论 采用半程结扎浅静脉直接法进行MSCT检查时显示下肢深静脉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静脉造影(CTVPA)探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部位,并与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照评价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肺栓塞(PE)的147例病人行CTVPA检查,以病人为单位计算两医师诊断DVT一致性;102例患者同时行下肢超声检查,计算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47例患者中33例(22.4%)有DVT,27例合并PE。33例DVT的患者CTV共发现156个部位的血栓,腹盆腔静脉血栓共48个(31%),股静脉-腘静脉段血栓58个(37%),小腿静脉血栓50个(32%)。DVT血栓CT值为(42±13)HU。2医师诊断DVT的一致率为90%,Kappa值为0.86。以超声作为对照,CTV诊断股静脉-腘静脉段DVT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100%。结论CTV对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准确率高,并能显示下腔静脉、滤器内及盆腔静脉血栓,CTV的观察者间诊断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临床上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行64层螺旋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的患者.按照CTPA和CTV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筛选.根据患者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分析,并对下肢静脉内血栓最近端位置进行统计.最终有109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肺动脉和下肢静脉内同时有血栓的患者39例,单纯急性肺血栓患者1例,单纯DVT患者57例,肺动脉和下肢静脉内均无血栓的患者12例.DVT患者血栓最上端位于下腔静脉14例,位于盆腔髂静脉63例,位于大腿(股腘静脉)13例,位于小腿(胫腓静脉)6例.结论 64层螺旋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对DVT疑似患者的肺动脉内血栓检出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36.7%患者中肺动脉内血栓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接法多层螺旋CT(MSCT)下肢静脉造影17例,同期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直接法MSCTV检查后,所得图像经处理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及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直接法MSCTV检查显示13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0例,2例髂静脉及1例胫腓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能检出。直接法MSCTV上DVT主要表现为静脉腔内造影剂充盈缺损、静脉节段性不显影、栓塞静脉远端扩张及其周围侧支循环静脉迂曲扩张、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增厚。结论直接法MSCT能清晰显示DVT形成的部位、范围、侧支静脉情况及病变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不易检出的盆腔及小腿深静脉栓塞也能清晰显示,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20排CT静脉造影(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及CTV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6例,对比直接法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6例中,CTV结合DSA共确诊栓子128处,MPR及CPR正确显示124处(96.88%)、VR正确显示95处(74.22%)、MIP正确显示86处(67.19%),MPR及CPR对栓子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2种后处理图像(χ~2=26.57和38.27,均P0.05),VR与MI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结论:320排CT直接法CTV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间接法64排CT下肢深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lower extremity venography,CTLV)质量,探讨其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52侧下肢的影像资料,52侧肢体分2组。A组(无水肿组)35侧(A1组20侧,A2组15侧);B组(水肿组)17侧。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对比剂注射开始后100~120s扫描静脉期。观察对比剂充盈程度,对成像质量进行视觉评价,并观察下肢深静脉其他病变及血管外病变显示情况。结果:各测量点静脉CT值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23.318,17.899及25.446,P0.001),A组105个点平均CT值为(125.264 7±22.354 4)HU,A1组与A2组间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充盈缺损区平均CT值为(42.472 0±5.075 1)HU,近心端无充盈缺损区平均CT值为(114.160 0±20.086 0)HU,二者均值差为(71.687 9±24.021 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66,P0.001)。A组显示良好率为82.86%;B组14侧肢体发现充盈缺损。结论:间接法CTLV可清楚显示下肢深静脉解剖及病变。延时100~120s扫描可提高下肢深静脉内对比剂充盈程度,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低管电压行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造影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疑似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45例,分为Ⅰ组(常规剂量组120 kV、300mA)、Ⅱ组(100kV、300 mA)、Ⅲ组(80 kV、300 mA).分别对各组下肢静脉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诊断的接受率及主观噪声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 ANOVA检验)对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SNR、CNR等主观评价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数据使用LSD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Ⅱ、Ⅲ组下肢静脉的SNR分别为355.97±11.68、314.37±20.88、283.93±10.71,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2、P=0.00);CNR分别为328.86±10.67、292.47±19.41、270.27±10.42,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3.8、P=0.00).SNR与CNR各组间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5).Ⅰ、Ⅱ、Ⅲ组的图像主观评价平均分为4.89±0.31、4.83 ±0.38、4.77±0.4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与Ⅱ组P=0.357;Ⅱ与Ⅲ组P=0.347;Ⅰ与Ⅲ组P=0.063).两名医师对Ⅰ、Ⅱ、Ⅲ组的图像主观评价结果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 =0.178;F=0.653,P=0.526) (P >0.05).两名医师对Ⅰ、Ⅱ、Ⅲ组的图像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2,P=0.00).Ⅰ、Ⅱ、Ⅲ组的CTDIvol、DLP、E分别为20.13、12.48、6.24;2114.38±27.4、1447.78±16.7、646.28±16.12;31.72±0.39、21.72±0.24、9.7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5).结论 80 kV组与常规组对比E降低了70%,而SNR、CNR分别仅下降20%和18%.同时图像的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均能达到诊断要求.所以推荐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使用80 kV扫描.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三维重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诊断价值和MSCTA定量测量血管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8例临床确诊或拟诊为LEASO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0例患者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由GE AW 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结果:MSCTA影像判断LEASO患者病变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符合率为87.8%。其中判断血管正常(1级)的符合率为91.0%,判断血管狭窄≥70%(4级、5级)的符合率为89.8%。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评估LEASO患者病变动脉狭窄≥70%有较高的准确性,对LEASO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及曲面重建(CPR)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9例临床诊断下肢DVT的患者行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MSCIN扫描.经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应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当下腔静脉阈值达100 Hu时触发扫描.以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后静脉作为靶血管进行CPR成像,结合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原始断面图像作出诊断,其中9例患者下肢静脉MSCTV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9例患者共显示下肢深静脉259段,其中血栓73段.CPR图像上,除胫后静脉显示欠佳外,其余各段靶血管均能得到全程清晰显示.静脉血栓在CPR上表现为"双轨征"或管腔节段性不规则狭窄或中断,统计学分析显示患侧下肢静脉管腔横径较正常侧明显增粗(P<0.05). 结论 MSCT及CPR对下肢DVT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