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下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的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上臂植入TIAP患者642例,其中男407例(63.4%),女235例(36.6%),年龄11~89(58.29±4.33)岁.采用超声导引下Seldinger置管技术,于上臂植入TIAP.结果 642例患者均植入上臂TIAP,首次植入成功率99.53% (639/642),3例首次穿刺失败,第2次植入成功.随访155 302个导管日,共发生并发症58例(9.0%),其中近期并发症9例,远期并发症49例;TIAP相关感染28例(4.4%),导管静脉血栓7例(1.1%),囊袋出血3例(0.4%),TIAP体翻转3例(0.4%),皮肤裂开1例(0.2%),导管堵塞2例(0.3%),导管继发移位4例(0.6%),导管相关上肢运动受限7例(1.1%),上肢静脉回流障碍2例(0.3%),正中神经损伤1例(0.2%),无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上臂植入TIAP技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2.8岁).比较传统颈内静脉盲穿刺和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46例患儿中颈内静脉盲穿刺265例,平均需时7.6 min,一次穿刺成功201例(75.85%),发生穿刺并发症15例(5.66%);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181例,平均需时4.2 min,一次穿刺成功176例(97.24%),发生穿刺并发症3例(1.70%).结论 婴幼儿TIVAP植入术时采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可行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术后港体翻转的发生原因、确诊方法、处理措施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428例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港体翻转率、发生时间、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结果428例患者术中港体均未缝合固定,术后6例发生港体翻转,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港体翻转率为1.4%(6/428)。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5~71岁,平均(65.0±6.3)岁。术后23~451 d出现港体翻转,2例考虑与皮下组织过剩/疏松相关,1例考虑为囊袋尺寸过大,其余3例原因不明。处理措施:单纯手法复位3例,囊袋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后手法复位1例,囊袋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手法复位失败后切开复位1例,直接切开复位1例。结论TIVAP植入术后港体翻转发生率低,易于确诊和复位,因此没有必要常规缝合固定港体。建议选择宽基底、凸缘设计港体。港体翻转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导管断裂及其预防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单中心878例IVAP植入患者中发生导管断裂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导管断裂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 截至2016年11月31日,经颈内静脉植入IVAP术后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8%(7/878);断裂时间为术后855~1 412 d,平均1 133 d;断裂部位为导管进入颈内静脉交界处、导管与底座接头处和皮下隧道部位.结论 导管断裂是IVAP植入后长期使用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加强维护和护理宣教、适时取出等措施,有助于降低IVAP导管断裂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后导管头端异位的原因、确诊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接受TIAP植入术的2 23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发生时间,分析原因,评价处理措施。结果 2 23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TIAP。6例(0.27%)术后发生导管头端异位,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61.5±18.2)岁,26~79岁。TIAP植入至发现导管头端异位时间为18~119 d,主要原因为导管位置过浅、剧烈咳嗽、肢体活动和肥胖。采用介入猪尾导管勾挂法,6例导管头端异位均获成功复位。1例复位后再次异位,后取出TIAP并经锁骨上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重新植入TIAP,未再出现异位。结论 TIAP植入术后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低,易于确诊和复位。介入猪尾导管勾挂法复位简便、安全,但仍需警惕因导管头端异位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3种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TIVAP植入术患者320例。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组(A组,n=20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B组,n=60)、经头静脉切开植入组(C组,n=55)。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A组置管长度(33.8±5.1) cm,为3组中最长(P<0.05);B组患者气胸(6.7%)、损伤动脉(5.0%)、局部血肿(8.3%)发生率均为3组中最高(P<0.05);C组手术时间为(39.8±10.6) min,高于其他两组(P<0.05)。A、B、C组置管失败率分别为0、3.3%、3.6%(P<0.05)。3组患者伤口感染、堵管、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导管成角折叠或卡压、体位性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随访3~6个月,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影响穿衣、影响睡眠、上肢活动不适感及总体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TIVAP植入方法均安全有效。穿刺植入途径普及率高,简单易学,结合超声导引成功率高;头静脉切开植入途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但置管失败率较穿刺途径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臂和呼吸运动对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DSA下超声导引穿刺上臂静脉植入TIAP。术中、术后分别将患者手臂置于不同位置,深吸气下透视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测量X线胸片上导管尖端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CAJ)距离。通过不同手臂运动和呼吸状态下导管尖端位置与固定解剖学标志间长度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是否移动。结果 83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上臂TIAP。76例(91.6%)手臂由外展90°转为内收位时导管尖端移位至足侧,移位长度(17.01±10.59) mm;60例(72.3%)由外展90°转为上举位时导管尖端移位至头侧,移位长度(13.47±11.49) mm;83例(100%)由外展位转为最大内收位时导管尖端均移位至足侧,移位长度(40.41±18.73) mm。外展位深吸气状态下74例(89.2%)导管尖端移位至头侧,移位长度(17.08±12.74) mm;内收位深吸气状态下79例(95.2%)导管尖端移位至头侧,移位长度(19.41±11.82) mm。配对t检验表明,手臂由外展90°转为内收位时导管尖端有向足侧移位趋势,外展90°转为上举位时有向头侧移位趋势,深吸气时有向头侧移位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导管尖端移位程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手臂运动和呼吸状态下,上臂植入TIAP导管尖端位置是动态可变的。手臂由外展转向内收时,导管尖端易向足侧移位,而深吸气或手臂上举位时,导管尖端易向头侧移位。手臂由外展位转为最大内收位时,导管尖端均向足侧移位。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新型的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及反复间断需要输液的患者,可解决该类患者频繁更换输液管道的痛苦,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1],与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 (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最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 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超声导引、Seldinger穿刺技术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等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经上臂完全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TIVAD)技术因完全避免血胸和气胸风险及颈、胸部无瘢痕等优势,被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及患者所接受。目前国内从事此项工作的医护人员涉及内科、外科、麻醉科、介入科等,植入技术、并发症处理及TIVAD使用、维护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植入技术质控标准和并发症处理规范。为提高上臂TIVAD植入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此专家共识。共识就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流程、技术要点及并发症处理、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编制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两轮专家会议讨论形成调查问卷,随后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至导管室行输液港植入手术的20例患者进行预试验调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后形成终版调查问卷。结果问卷共有20个条目,包括输液港植入健康教育、带港患者居家管理两个维度。共收回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19,维度一Cronbach’sα系数为0.621,维度二Cronbach’sα系数为0.710,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结论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患者全流程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现状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DSA下捕捞体内断裂静脉港导管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介入法,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结果 11例静脉港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DSA下断裂导管取出耗时18~110 min,平均53.45 min,介入术中、术后未出现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DSA下经右侧经股静脉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创伤小,安全性高,避免了手术取出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切口腋静脉(AV)入路技术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的1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89例,平均年龄(46.8±12.5)(23~77)岁。DSA透视解剖定位下穿刺AV。穿刺AV困难(穿刺3次)或误穿刺腋动脉,即改为超声导引下穿刺AV;超声提示目标静脉狭窄或闭塞,即改为同侧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TIVAP。观察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信息及TIVAP留置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177例患者通过单切口AV入路成功植入TIVAP,2例术中改行同侧IJV入路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9%(177/179)。平均透视时间(0.8±0.2)(0.3~1.5) min,手术操作时间(21.5±10.3)(17~45) min,TIVAP留置时间(362.5±65.2)(252~442) d。术中操作相关问题发生率为8.9%(16/179),其中误穿刺腋动脉6例,导丝误入同侧IJV 5例,可撕脱鞘折弯3例,导管-港体连接处扭曲2例。TIVAP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6/179),其中局部血肿形成、术侧AV血栓形成、左头臂静脉血栓狭窄-闭塞伴左IJV-锁骨下静脉(SCV)近心端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各1例,囊袋局部感染2例,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断裂/移位、夹闭综合征、药物外渗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技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TIVAP植入方式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器材,在国外最初为解决某些患者不宜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于1983年正式在欧洲市场上推出.  相似文献   

20.
右侧头臂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头臂静脉入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用BCV入路植入TIVAP共49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356例;年龄29~78岁,平均(47.3±13.2)岁.总结穿刺成功率及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9% (488/493).手术时间18~35 min,平均(22.5±8.3) min.术中误穿动脉3例(0.61%,3/493),未见血胸、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携TIVAP时间为124~986 d,平均(271.1±53.8)d;并发症发生率为2.25%(11/488),包括港穴出血2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纤维蛋白鞘形成6例,未见导管异位、断裂、置管相关夹闭综合征(POS)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右侧BCV入路行TIVAP植入,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植入TIVAP提供另一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